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六种即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圆教之六即位也。天台观经疏曰:「佛是觉义,有六种即。」(参见:六即)
六即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凡大乘菩萨之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之五十二位,华严经等所说也。天台以之为别教菩萨之行位,而别立圆教菩萨之行位六即位:一、理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也,理性虽如是,然以未闻之而不知之,是等凡夫,唯于理性与佛均,故云理即。二、名字即,或从知识,或从经卷,闻上所说一实菩提之道,而于名字中,通达解了,知一切皆为佛法,一切皆可成佛者。三、观行即,不惟解知名字,更进而依教修行,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者。此位修随喜读诵等五品(法华之所说)观行,称为五品弟子位。四、相似即,始入别教所立之十信位,发类似真无漏之观行者。入此位,则得法华经所说六根清净之德,故称为六根清净位。五、分真即,依相似之观力,而发真智,始断一分之无明,而见佛性,开宝藏,显真如,名为发心住。于自此以后九住乃至等觉之四十一位,分破四十一品之无明,而分见法性者。六、究竟即,破第四十二之元品无明,发究竟圆满之觉智者,即妙觉也。六者次第前后之浅深,即者是之义,理位即是名字位,乃至即是究竟位,显前后为不二。虽由智(悟)情(迷)之浅深,有六种之别,然其体性不二即是。以六治上慢。以即免自屈也。止观一之三曰:「此六即者,始凡终圣。始凡故除疑怯,终圣故除慢大。」辅行一之三曰:「体不二义,故名为即。」又曰:「此六即义,起自一家深符旨,永无众过,暗禅者多增上慢,文字者推功上人,并由不晓六而复即。」观经妙宗钞上曰:「即者是义。」天台大师有六即义一卷。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即一、理即佛,一切众生,虽轮回六道,日处尘劳烦恼中,与觉体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然具足,故名理即佛。二、名字即佛,或从知识处,或由经典中,得闻即心本具不生不灭的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点头会意,豁尔有悟,故名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这是圆教五品外凡位,不但解知名字,更进一步依教修观,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故名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这是圆教十信内凡位,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断尘沙惑,在此位上的行者,于观行即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虽未真悟实證,而于理彷佛,有如真證,故名相似即佛。五、分證即佛,这是于十信后心,破一分无明,證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證法身,从此成法身大士,其间从初住起,各各破无明,證三德,至等觉共历四十一位,破四十一分,故名分證即佛。六、究竟即佛,这是从等觉,再破最后一分无明,则惑尽真纯,彻證即身本具的真如佛性,入妙觉位而成佛,故名究竟即佛。请参见附表说明十种位阶,及六种即佛。
(十种位阶)         (六种即佛)
1 凡夫位(对于佛法,闻信全无)────理 即
2 凡夫位(对于佛法,有闻有信)────名字即
3 五品弟子位───(外凡位)─────观行即
4 十信位─────(内凡位)─────相似即
5 十住位────┐
6 十行位    │
7 十回向位   ├(菩萨位)─────分證即
8 十地位    │
9 等觉位────┘
10 妙觉位─────(佛 位)─────究竟即
中道即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止观辅行一曰:「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者,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法界诸法,迄至一色一香无非为中道。故换言之,中道即法界也。而此中道法界为所缘之妙境,若就能缘之妙智言之,则为止观,盖系缘于法界,而广缘事理之诸法,是止即妙观,念与法界为一而泯亡事理之法相,是观即妙止也。此妙境妙智,一体不二,故谓之法界即止观。
心即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传心法要上曰:「但契本心,不用求法,心即法也。」
分真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于分證即。
分證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所立六即位之一。止观一曰分真即。观经疏曰分證即。分断无明,分證中道之位也。(参见:六即)
六即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凡大乘菩萨之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之五十二位,华严经等所说也。天台以之为别教菩萨之行位,而别立圆教菩萨之行位六即位:一、理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也,理性虽如是,然以未闻之而不知之,是等凡夫,唯于理性与佛均,故云理即。二、名字即,或从知识,或从经卷,闻上所说一实菩提之道,而于名字中,通达解了,知一切皆为佛法,一切皆可成佛者。三、观行即,不惟解知名字,更进而依教修行,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者。此位修随喜读诵等五品(法华之所说)观行,称为五品弟子位。四、相似即,始入别教所立之十信位,发类似真无漏之观行者。入此位,则得法华经所说六根清净之德,故称为六根清净位。五、分真即,依相似之观力,而发真智,始断一分之无明,而见佛性,开宝藏,显真如,名为发心住。于自此以后九住乃至等觉之四十一位,分破四十一品之无明,而分见法性者。六、究竟即,破第四十二之元品无明,发究竟圆满之觉智者,即妙觉也。六者次第前后之浅深,即者是之义,理位即是名字位,乃至即是究竟位,显前后为不二。虽由智(悟)情(迷)之浅深,有六种之别,然其体性不二即是。以六治上慢。以即免自屈也。止观一之三曰:「此六即者,始凡终圣。始凡故除疑怯,终圣故除慢大。」辅行一之三曰:「体不二义,故名为即。」又曰:「此六即义,起自一家深符旨,永无众过,暗禅者多增上慢,文字者推功上人,并由不晓六而复即。」观经妙宗钞上曰:「即者是义。」天台大师有六即义一卷。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即一、理即佛,一切众生,虽轮回六道,日处尘劳烦恼中,与觉体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然具足,故名理即佛。二、名字即佛,或从知识处,或由经典中,得闻即心本具不生不灭的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点头会意,豁尔有悟,故名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这是圆教五品外凡位,不但解知名字,更进一步依教修观,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故名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这是圆教十信内凡位,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断尘沙惑,在此位上的行者,于观行即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虽未真悟实證,而于理彷佛,有如真證,故名相似即佛。五、分證即佛,这是于十信后心,破一分无明,證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證法身,从此成法身大士,其间从初住起,各各破无明,證三德,至等觉共历四十一位,破四十一分,故名分證即佛。六、究竟即佛,这是从等觉,再破最后一分无明,则惑尽真纯,彻證即身本具的真如佛性,入妙觉位而成佛,故名究竟即佛。请参见附表说明十种位阶,及六种即佛。
(十种位阶)         (六种即佛)
1 凡夫位(对于佛法,闻信全无)────理 即
2 凡夫位(对于佛法,有闻有信)────名字即
3 五品弟子位───(外凡位)─────观行即
4 十信位─────(内凡位)─────相似即
5 十住位────┐
6 十行位    │
7 十回向位   ├(菩萨位)─────分證即
8 十地位    │
9 等觉位────┘
10 妙觉位─────(佛 位)─────究竟即
生死即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大乘之通谈也。然诸教各异其即之义。(参见:即条及烦恼即菩提)。大集经九十曰:「常行生死即涅槃,于诸欲中实无染。」
【佛学常见辞汇】
生死即涅槃和烦恼即菩提二语,是大乘家常说的话,从世间有为的相对法说,生死是染污的,涅槃是清净的,两者截然不同,不可相即;若从出世无为的绝对法说,烦恼性空即是菩提,生死性空即是涅槃,非从烦恼生死之外另求菩提涅槃。这是从诸法理性平等说,不是从事相差别说的。
生即无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生即无生,无生即生。是诸部般若之所说。三论宗之极意也。俗谛谓为生。真谛谓为无生。然俗谛之生无实生,是为为因缘之假生,其实无生也。即依于无生之生也。以其为依于无生之生,故生即无生。又真谛之无生,依于俗之假生而立,故与彼俗谛之生为假生同,真谛之无生,亦假无生也,即依于生之无生也。以其为依于生之无生,故无生即生。然则约于俗谛,则为生即无生,约于真谛,则为无生即生,是三论宗二谛八不中道之意也。净土门之净土往生,亦依此意通释之,净土论注之意也。问者难之曰:生为三有之本,众累之元,今弃秽土之生,而愿净土之生,生何可尽?答曰:阿弥陀佛之本愿,无生之生也,是真谛之无生,非三有虚妄之生,非俗谛之生也。谓为生者,凡夫之情耳,净土为无生界,故生即得无生,但是为真谛中道之无生,非谓为无生,有无生之生,即无生即生也。然则依俗谛生即无生之义,而弃秽土之生,依真谛之义,而證无生之生也,此为净土往生之极说。见往生论注下。
【佛学常见辞汇】
生即无生,无生即生,是诸部般若经所说的道理。俗谛叫做生,真谛却叫做无生,因为俗谛所说的生本来是无生,所谓生者只不过是因缘一时和合之假生而已,这种生就是依于无生的生,因为依于无生的生,所以说生即无生。
百即百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专修念佛之行者,百人得百人往生也。往生礼赞曰:「应知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安养即寂光
【佛学大辞典】
(术语)西方之极乐,于四种之国土中,位虽最下,然以圆融无碍之道理言之,则此最下之土,即最上之寂光土云。与所谓娑婆即寂光同。盖天台宗立四土:一凡圣同居土,谓娑婆及安养。二方便土。三实报土。四常寂光土,是究竟之佛土也。然由圆融之理言之,则四土总为不二。法华文句记九下曰:「岂离伽耶别求常寂,非寂光外别有娑婆。」止观义例上曰:「故知心体即常寂光,寂光诸土无二无别。」同随释三曰:「体即用故,有实报方便同居三土之殊。用即体故,一一无非常寂光土。」
色即是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色者总谓有形之万物。此等万物,为因缘所生者,非本来实有故是空也,是谓之色即是空。即是指事物当体而言。是就五蕴说有空即之理也。般若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梵Ru%panis/u%nyata%。
【佛学常见辞汇】
色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其当体即空,故说色即是空。
名字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即之一。闻佛法名字之位也。(参见:六即)
六即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凡大乘菩萨之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之五十二位,华严经等所说也。天台以之为别教菩萨之行位,而别立圆教菩萨之行位六即位:一、理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也,理性虽如是,然以未闻之而不知之,是等凡夫,唯于理性与佛均,故云理即。二、名字即,或从知识,或从经卷,闻上所说一实菩提之道,而于名字中,通达解了,知一切皆为佛法,一切皆可成佛者。三、观行即,不惟解知名字,更进而依教修行,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者。此位修随喜读诵等五品(法华之所说)观行,称为五品弟子位。四、相似即,始入别教所立之十信位,发类似真无漏之观行者。入此位,则得法华经所说六根清净之德,故称为六根清净位。五、分真即,依相似之观力,而发真智,始断一分之无明,而见佛性,开宝藏,显真如,名为发心住。于自此以后九住乃至等觉之四十一位,分破四十一品之无明,而分见法性者。六、究竟即,破第四十二之元品无明,发究竟圆满之觉智者,即妙觉也。六者次第前后之浅深,即者是之义,理位即是名字位,乃至即是究竟位,显前后为不二。虽由智(悟)情(迷)之浅深,有六种之别,然其体性不二即是。以六治上慢。以即免自屈也。止观一之三曰:「此六即者,始凡终圣。始凡故除疑怯,终圣故除慢大。」辅行一之三曰:「体不二义,故名为即。」又曰:「此六即义,起自一家深符旨,永无众过,暗禅者多增上慢,文字者推功上人,并由不晓六而复即。」观经妙宗钞上曰:「即者是义。」天台大师有六即义一卷。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即一、理即佛,一切众生,虽轮回六道,日处尘劳烦恼中,与觉体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然具足,故名理即佛。二、名字即佛,或从知识处,或由经典中,得闻即心本具不生不灭的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点头会意,豁尔有悟,故名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这是圆教五品外凡位,不但解知名字,更进一步依教修观,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故名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这是圆教十信内凡位,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断尘沙惑,在此位上的行者,于观行即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虽未真悟实證,而于理彷佛,有如真證,故名相似即佛。五、分證即佛,这是于十信后心,破一分无明,證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證法身,从此成法身大士,其间从初住起,各各破无明,證三德,至等觉共历四十一位,破四十一分,故名分證即佛。六、究竟即佛,这是从等觉,再破最后一分无明,则惑尽真纯,彻證即身本具的真如佛性,入妙觉位而成佛,故名究竟即佛。请参见附表说明十种位阶,及六种即佛。
(十种位阶)         (六种即佛)
1 凡夫位(对于佛法,闻信全无)────理 即
2 凡夫位(对于佛法,有闻有信)────名字即
3 五品弟子位───(外凡位)─────观行即
4 十信位─────(内凡位)─────相似即
5 十住位────┐
6 十行位    │
7 十回向位   ├(菩萨位)─────分證即
8 十地位    │
9 等觉位────┘
10 妙觉位─────(佛 位)─────究竟即
如幻即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万有如幻而无实体也。
究竟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宗六即位之第六。佛果为究竟之觉悟,故云究竟,此觉智与初位之凡心理体不二,故云即。止观一下曰:「究竟即菩提者,等觉一转入于妙觉,智光圆满,不复可增。」四教仪曰:「智断圆满,为究竟即。」观经妙宗钞上曰:「六种即名,皆是事理,体不二义。」涅槃经曰:「发心究竟二不别。」
初住即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信满成佛)
空即是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色即是空而言。般若心经曰:「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此就五蕴而说有空不二之理者。色为色蕴,谓有四大五根等之一切形质者。此色蕴为因缘所生之法,无有实性,则是色无异于空也。此实性虽空,然因缘所会之处有色相,是空无异于色也。然则自实性言之,为色即是空(名之为真谛),自因缘言之,则为空即是色(谓之俗谛),而皆曰即是者,示不二也。即归于中道之一实谛。
【佛学常见辞汇】
空性固空,色性亦空,若悟空性平等,则色空不二,故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