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3,分27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精卫
宿卫
卫霍
羽卫
卫尉
环卫
侍卫
自卫
禁卫
郑卫
鲁卫
兵卫
武卫
卫士
卫生
《國語辭典》:精卫(精衛)  拼音:jīng wèi
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白喙赤足,首有花纹,据说为炎帝幼女溺死海边所化。因不甘白白被海水淹死,常衔木石填海。也称为「冤禽」。
《國語辭典》:宿卫(宿衛)  拼音:sù wèi
1.值宿宫禁,担任警卫。《史记。卷五二。齐悼惠王世家》:「哀王三年,其弟章入宿卫于汉,吕太后封为朱虚侯。」《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楚国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馀年。」
2.值宿守卫。《三国演义》第一六回:「次日,移于城外安歇,唤典韦就中军帐房外宿卫。」
《漢語大詞典》:卫霍(衛霍)
西汉 名将 卫青 和 霍去病 皆以武功著称,后世并称“卫霍”。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谓 萧 曹 不足儔, 卫 霍 不足侔也。” 唐 张说 《药园宴武洛沙将军》诗:“文学引 王 枚 ,歌钟陈 卫 霍 。” 明 许自昌《水浒记·论心》:“自昔 萧 曹 任,难图 卫 霍 功。” 宁调元 《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丈夫三十尚平平,竪子争传 卫 霍 名。”
《漢語大詞典》:羽卫(羽衛)
帝王的卫队和仪仗。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袁淑〈从驾〉》:“羽卫蔼流景,綵吹震沉渊。” 唐 薛存诚 《东都父老望幸》诗:“鸞舆 秦 地久,羽卫 洛阳 空。”旧唐书·赵隐传:“ 德宗 幸 奉天 ,时仓卒变起,羽卫不集。” 宋 曾巩 《里社》诗:“年年属车九重出,羽卫千人万人从。”
《国语辞典》:卫尉(卫尉)  拼音:wèi wèi
职官名。秦置,汉时九卿之一,掌宫门警卫。汉景帝时改称为中大夫令,旋复旧名。魏晋以下多沿置。隋时改掌军器仪仗帐幕之事。唐宋因之,南宋高宗建炎后并入工部。元称卫尉院,明废。
《國語辭典》:环卫(環衛)  拼音:huán wèi
宫廷的守卫军队。唐。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重门无结草之禦,环卫无谁何之人。」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李肃曾是卓家奴,晚能自拔来归义,可以骠骑大将军,仍领羽林作环卫。」
《國語辭典》:侍卫(侍衛)  拼音:shì wèi
1.随侧护卫。《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帝每巡狩,苍常留镇,侍卫皇太后。」《三国演义》第三回:「卓乃于省中设宴,会集公卿,令吕布将甲士千馀,侍卫左右。」
2.随侧侍奉、护卫的人。《晋书。卷八九。忠义列传。嵇绍》:「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两傍侍卫数十人,坐在大殿上。 」
3.职官名。宋有侍卫司,是天子的禁兵。清置侍卫官,选用王公勋旧的子弟及武进士。如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等。
《國語辭典》:自卫(自衛)  拼音:zì wèi
用自己的力量抵抗不法侵害,以保护自己的行为。
《國語辭典》:禁卫(禁衛)  拼音:jìn wèi
皇宫的警备防卫。《晋书。卷六。元帝纪》:「其夜月正明,而禁卫严警,帝无由得去,甚窘迫。」
《漢語大詞典》:郑卫(鄭衛)
(1). 春秋 战国 时 郑国 与 卫国 的并称。《楚辞·招魂》:“ 郑 卫 妖玩,来杂陈些。”
(2).指 郑 卫 二国的音乐。 秦 李斯 《上书秦始皇》:“今弃叩缶击瓮而就 郑 卫 ,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南史·萧惠基传:“自 宋 大明 以来,声伎所尚,多 郑 卫 ,而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唐 白居易 《邓鲂张彻落第》诗:“众耳喜 郑 卫 ,琴亦不改声。”
(3).指诗经中 郑国 、 卫国 的民间歌诗。 清 汪熷 《〈长生殿〉序》:“ 郑 卫 岂导淫之作, 楚 骚非变雅之音。”
(4).古称 郑 卫 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一:“城中奢淫过 郑 卫 ,城外艰苦逾 唐 魏 。”
《漢語大詞典》:鲁卫(魯衞)
(1).语本论语·子路:“ 鲁 衞 之政,兄弟也。”后以“鲁衞”代称兄弟。 唐玄宗 《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 鲁 衞 情先重,亲贤爱转多。”
(2).比喻情况类似、实质相同。 明 李贽《战国论》:“乃 曾子固 自负不少者也,咸谓文章本於‘六经’矣,乃讥 向 ( 刘向 )自信之不篤,邪説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窃褒贬以绳世,则其视 鲍 ( 鲍彪 )与 吴 ( 吴师道 )亦 鲁 衞 之人矣。”
(3).泛指礼义之邦。 宋 苏轼《答丁连州启》:“自疑本 儋 崖 之人,难復见 鲁 衞 之士,而况清时雅望、令德高标,固已闻名而自惭。” 清 钱谦益 《锡山赵太史六十序》:“太史强学束脩,道明德立,布衣蔬食,卓肰以古人自命,而贤士大夫望其羽仪,以为此邦今之 鲁 衞 , 忠定 、 忠宪 之后犹有人焉。”参见“ 鲁衞之政 ”。
《漢語大詞典》:兵卫(兵衛)
士兵和守卫之具。亦指防卫。战国策·韩策二:“臣之仇, 韩 相 韩傀 。 傀 又 韩君 之季父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之,终莫能就。”汉书·齐悼惠王刘肥传:“ 勃 请为君将兵卫卫王。” 颜师古 注:“谓将兵及卫守之具。” 唐 宋之问 《秋莲赋》:“君门閟兮九重,兵卫儼兮千列。” 明 林富 《重锓〈诚意伯刘公文集〉序》:“当天下甫定之初,首諗滞狱,倡立兵卫。”
《國語辭典》:武卫(武衛)  拼音:wǔ wèi
1.禁军之称,历代多有之。如汉末曹操为丞相,设武卫营。魏文帝置武卫将军以统率禁旅。隋置左右武卫,各置大将军、将军,唐因隋制,宋复因循。元初有武卫军,不久改称侍卫亲军。至元二十六年设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管修治城隍等工役,性质与前不同。清末也有武卫军的名称。
2.强而有力的护卫。《书经。禹贡》:「二百里奋武卫。」《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
《國語辭典》:卫士(衛士)  拼音:wèi shì
保护官长的士兵。《史记。卷八七。李斯传》:「留三日,赵高诈诏卫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
《國語辭典》:卫生(衛生)  拼音:wèi shēng
1.泛指个人养生之道,及社会大众追求健康的行为。《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愚兄听见现在那些维新人常说起要卫生。」
2.清洁。如:「饭菜都很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