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宏通
(1).贯通;博大通彻。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道安:“ 安 常註诸经,恐不合理,乃誓曰:‘若所説不堪远理,愿见瑞相。’乃梦见胡道人头白眉毛长,语 安 云:‘君所註经,殊合道理。我不得入泥洹,住在西域,当相助宏通,可时时设食。’”旧唐书·齐王倓传:“﹝ 齐王倓 ﹞降志尊贤,高才好学,艺文博洽,智略宏通。” 清 王先谦 《〈续古文辞类纂〉序》:“ 曾文正公 以雄直之气,宏通之识,发为文章,冠絶今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铁路案档案》:“署 四川 总督 端方 ,才猷敏练,学识宏通,由部属外任监司,洊膺疆寄。”
(2).谓心胸开阔,通达事理。 唐 颜真卿 《和政公主神道碑》:“德言容功,义仁孝忠,温良恭俭,敬让宏通,率履弗越。”
《漢語大詞典》:总龟(總龜)
(1).古代对知识渊博者之誉称。 唐 颜真卿 《丽正殿学士殷君墓碣铭》:“ 贺 呼君为五总龟,以龟千年五聚,问无不知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古今博洽之士,有称府者,有称库者……有称总龟者。”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义学之渊海,三藏之总龟。”
(2).用以称内容博大的典籍。
《漢語大詞典》:虚远(虚遠)
(1).清虚超逸。南史·袁粲传:“ 粲 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南史·文学传·刘缓:“ 縚 弟 缓 字 含度 ,为 湘东王 中録事。性虚远,有气调,风流迭宕,名高一府。”
(2).博大高远。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道识虚远,表里融通,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3).玄虚而不切实际。 明 宋濂 《六经论》:“ 秦 汉 以来,心学不传,往往驰騖於外,不知六经实本於吾之一心,所以高者涉於虚远而不返,卑者安於浅陋而不辞。”
《國語辭典》:奥衍(奧衍)  拼音:ào yǎn
深奥曲折。《新唐书。卷一七六。韩愈传》:「其原道、原性、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
《國語辭典》:颢穹(顥穹)  拼音:hào qióng
苍天。《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伊上古之初肇,自颢穹生民。」也作「颢苍」。
分類:苍天博大
《國語辭典》:阔大(闊大)  拼音:kuò dà
广大。《吕氏春秋。季春纪。论人》:「故知一,则应物变化,阔大渊深,不可测也。」
《國語辭典》:颢颢(顥顥)  拼音:hào hào
1.光明洁白的样子。《楚辞。屈原。大招》:「天白颢颢,寒凝凝只。」
2.广博浩大的样子。唐。陈子昂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圣人颢颢,其汲也,教务皇中乎。」
《國語辭典》:洪渊(洪淵)  拼音:hóng yuān
1.远大深厚。《大戴礼记。五帝德》:「洪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2.深广的水潭。唐。顾况〈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乃致金翅鸟,吞龙护洪渊。」
分類:博大渊深
《漢語大詞典》:鸿谟(鴻謨)
(1).远大的谋略。 明 张居正 《答王鉴川书》:“诚高见渊识,石画鸿謨,非公爱我之深,曷得闻此。” 闻一多 《调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二系机构刍议》:“我们认为调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二系机构,是民族复兴中应有的鸿谟。”
(2).精辟的言论;博大的学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徵义举乎人事,迺圣贤之鸿謨,经籍之通矩也。” 周振甫 注:“鸿謨:大的谋划,指大文章。” 清 蒲松龄 《拟上因经筵讲官进呈尚书四书讲义遂谕礼部刊刻颁行天下群臣谢表》:“鸿謨因凤詔以增辉,圣经得王言而益著。”
《漢語大詞典》:闳奥(閎奥)
博大深奥。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雅》《颂》閎奥淳深,庄严典则。”
分類:博大深奥
《漢語大詞典》:雄博
宏伟博大。 宋 欧阳修 《记旧本韩文后》:“得 唐 《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 明 宋濂 《〈詹学士文集〉序》:“盖 同文 襟韵瀟洒,济以雄博之学,故体物瀏湸,鏗鏗作金石声。”
分類:宏伟博大
《漢語大詞典》:丰博(豐博)
丰富而博大。晋书·裴頠传:“ 乐广 尝与 頠 清言,欲以理服之;而 頠 辞论丰博, 广 笑而不言,时人谓 頠 为言谈之林藪。” 元 虞集 《曹士开〈汉泉漫藁〉序》:“气象舒徐而儼雅,文章丰博而蔓衍。”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语夫文采丽密,义理丰博,诚所谓文既拔羣,而义尤卓尔者矣。”
分類:丰富博大
《漢語大詞典》:鸿丽(鴻麗)
博大华丽。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故鸿丽深懿之言,关於大而不通於小。”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又度明堂后为天堂,鸿丽严奥次之。” 林纾 《〈百大家评选韩文菁华录〉序》:“ 汉 人如 扬 、 马 、 班 、 刘 ,以鸿丽之作,俗眼为所震眩。”
《漢語大詞典》:鸿醇(鴻醇)
(1).博大淳厚。隶释·汉陈球后碑:“厥泽鸿醇,则百姓敬之如神祇,爱之如慈亲。”
(2).指美好的德行和淳朴的风化。 唐 李华 《含元殿赋》:“虽欲宫 崑崙 而馆 不周 ,城八极而隍四海,犹未足储鸿醇而俯丕耀。”
《漢語大詞典》:奥大
深奥而博大。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故阁下幼而淑质,长而令闻,其学奥大而不杂,其言谨峻而切事。”
分類:深奥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