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南史氏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六〈襄公·传二十五年〉~69~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例句

南史编年著盛名,东朝侍讲常虚伫。 权德舆 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恩致政归东都旧居

盛烈播南史,雄词豁东溟。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

典故
南史直笔
 
南史笔
 
南史与董狐

相关人物
董狐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六〈襄公·传二十五年〉~69~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典故
南堂新瓦响


《苏轼诗集》卷二十二〈南堂五首〉
〈南堂五首〉其三:「他时夜雨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典故
相关人物
南威


《战国策》卷二十三〈魏策二·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846~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
《昭明文选》卷三十四、三国魏·曹子建(植)《七启》
「南威为之解颜,西施为之巧笑。」唐·李善注引《战国策》:「晋文公得南威,三日不听朝。遂推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例句

南威病不起,西子老兼至。 罗隐 庭花

美人尽如月,南威莫能匹。 聂夷中 公子行

典故
南阳耕叟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典故
南阳躬耕


《昭明文选》卷三十七〈表上·出师表〉~67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閒,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典故
南阳龙奋


《昭明文选》卷三〈赋乙·京都中·东京赋〉~02~
我世祖忿之,乃龙飞白水,凤翔参墟。三国吴·薛综注:「白水,谓南阳白水县也,世祖所起之处也。」
典故
南阳寿


《抱朴子》卷十一〈内篇·仙药〉~86~
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故水味为变。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故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袁隗,皆为南阳太守,每到官,常使郦县月送甘谷水四十斛以为饮食。此诸公多患风痹及眩冒,皆得愈,但不能大得其益,如甘谷上居民,生小便饮食此水者耳。又菊花与薏花相似,直以甘苦别之耳,菊甘而薏苦,谚言所谓苦如薏者也。今所在有真菊,但为少耳,率多生于水侧,缑氏山与郦县最多,仙方所谓日精更生,周盈皆一菊,而根茎花实异名,其说甚美,而近来服之者略无效,正由不得真菊也。夫甘谷水得菊之气味,亦何足言。而其上居民,皆以延年,况将复好药,安得无益乎?
典故
南阳有近亲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后汉书》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刘隆〉~780~
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踰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明年,隆坐徵下狱,其畴辈十馀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

例句

丘坟发掘当官路,何处南阳有近亲。 韩愈 题广昌馆

典故
南园蝴蝶飞芳草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四〈思边〉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今岁何食妾忆君,西山白雪暗晴云。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

《战国策》卷二十五〈魏策四·魏王欲攻邯郸〉~907~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典故
南宅楼桑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备传〉~87~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典故
南枝巢禽
 
禽恩越
  
越鸟南枝
 
越鸟南飞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古诗十九首〉~343~
〈古诗十九首〉其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唐·李善注《韩诗外传》曰:「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

例句

更见庭前树,南枝巢宿禽。 于濆 旅馆秋思

思扰梁山曲,情遥越鸟枝。 张九龄 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无僚

越鸟日南飞,芳音愿相次。 李群玉 登宜春醉宿景星寺寄郑判官兼简空上人

家山春更好,越鸟在庭柯。 郑谷 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

江帆和日落,越鸟近乡飞。 郑谷 送徐涣端公南归

巢树禽思越,嘶风马恋羌。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典故
南仲


《诗经·小雅·出车》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猃狁于夷。

例句

将略过南仲,天心寄北京。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

典故
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全唐诗》卷二百一〈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洞庭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梦春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國語辭典》:南史  拼音:nán shǐ
1.书名。唐李延寿撰,八十卷。二十四史之一。为南北朝时南朝之史。
2.复姓。春秋时齐有南史氏。
《國語辭典》:南威  拼音:nán wēi
1.人名。春秋时晋国的美女。晋文公得之,三日不上朝,遂推而远之。见《战国策。魏策二》。后用以代称美女。《文选。曹植。七启》:「南威为之解颜,西施为之巧笑。」《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其淑媛。」也称为「南之威」。
2.橄榄的别名。参见「橄榄」条。
3.形容南方气候的炎热。《文选。曹植。苦热行》:「赤阪横西阻,火山赫南威。身热头且痛,鸟墯魂来归。」
《國語辭典》:南辕北辙(南轅北轍)  拼音:nán yuán běi chè
从太行山去楚国,本应驾车向南,但车夫却向北行,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典出《战国策。魏策四》。比喻行动和目的彼此背道而驰。如:「这个结果与原先计画,简直是南辕北辙,相差太远了!」也作「北辙南辕」、「北辕适楚」。
《國語辭典》:越鸟(越鳥)  拼音:yuè niǎo
1.古代越国在南方,故称南方的鸟为「越鸟」。《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2.孔雀。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孔雀》:「释名:越鸟。时珍曰:『孔,大也。李昉呼为南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