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球 → 毬球”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半球 拼音:bàn qiú
1.球的一半,称为「半球」。
2.地球横分或纵分的一半。如:「西半球」、「东半球」、「南北球」、「北半球」。
《国语辞典》:西半球 拼音:xī bàn qiú
地球的西半部。从西经二十度起向西到东经一百六十度止,包括南、北美洲和南极洲的一部分。
《漢語大詞典》:两半球(兩半球)
(1).地球的东半球和西半球。从本初子午线向西,至西经180°为西半球;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至东经180°为东半球。
(2).地球的南半球和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國語辭典》:东半球(東半球) 拼音:dōng bàn qiú
地球的东半部,从西经廿度起向东到东经一百六十度止,包括欧、亚、非三洲、澳洲全部以及南极洲的大部分,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一倍。
《國語辭典》:南半球 拼音:nán bàn qiú
地球赤道以南的部分。其海洋面积多于陆地面积。
《国语辞典》:马德堡半球(马德堡半球) 拼音:mǎ dé bǎo bàn qiú
用以展示大气压力的实验器材,英语名为Magdeburg hemispheres。西元一六五四年,德国科学家格里克(Otto von Guericke),时任马德堡市长,在雷根斯堡向当时的神圣罗马皇帝斐迪南三世展示了他所设计的半球实验,显示大气压力的存在。他利用两个直径二十英吋(约五十一公分)的铜制半球,接合成一个封闭的球体,接口处仅以油脂密封,然后以他发明的真空帮浦将球内的空气抽出,于是大气压力把两个半球紧紧的压在一起。即使在该球体的两边各出动十五匹马,共三十匹马,以相反的方向试图将两个半球分离,结果力不足以拉开。一六五六年,格里克在马德堡重复了这一实验,但球体两边各仅用八匹马使力拉开,实验结果相同,后世将这两个铜制半球称为「马德堡半球」。
《国语辞典》:半球体(半球体) 拼音:bàn qiú tǐ
通过球心的平面,将球体切割成两半的立体。
《国语辞典》:陆半球(陆半球) 拼音:lù bàn qiú
地球划分两半球中,陆地占最大比例的半球。此半球以法国罗亚尔河口及纽西兰安替波得斯群岛为两极点,包含欧、亚、非与北美洲,以及大部分的南美洲,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一,惟陆半球内水域面积仍旧大于陆地。相对地,海洋占最大面积者称为「水半球」。
《国语辞典》:水半球 拼音:shuǐ bàn qiú
地球表面上绝大部分由海洋组成的半球。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南,其中心在纽西兰附近。
《國語辭典》:北半球 拼音:běi bàn qiú
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两半,赤道以北称为「北半球」,以南称为「南半球」。北半球陆多于水,包括亚洲的大部分、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北部和非洲的北半部。
《國語辭典》:蛾眉月 拼音:é méi yuè
因蛾眉细长而弯曲,故用以比喻新月。
《國語辭典》:水泡 拼音:shuǐ pào
水因流动或外物影响而形成的小泡沫。如:「雨打在湖面上,激起无数的水花和小水泡。」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无罪无福之人,听其游行于墟墓,馀气未尽则存,馀气渐消则灭,如露珠水泡,倏有倏无。」
《國語辭典》:水疱 拼音:shuǐ pào
浆液积聚于皮肤表层下,致突起而形成半球状的疱。
《漢語大詞典》:汉镜(漢鏡)
汉 代的铜镜。 汉 镜有圆形、方形。纽多作半球形。正面磨光,背面铸有几何形图案或神人禽兽等。 东汉 中期,出现浮雕的画像,造形精美。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为了作为到过 沙市 的纪念,我花了一块钱买了一面 汉 镜。”
《漢語大詞典》:杓子
方言。粗蠢的人。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十七:“ 杭州 谓麤蠢人曰杓子。”
舀东西的器具。舀物部分大体作半球形,有柄。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饼法》:“大鐺中煮汤,以小杓子挹粉,著铜鉢内。” 唐
李梦符 《渔父引》之二:“椰榆杓子木瘤杯,烂煮鱸鱼满案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其餘切菜刀、劈柴刀、杓子……总而言之,是铜铁东西,是局里人用的,没有一件不是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