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度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十波罗蜜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初六者如前。第七方便度,善巧方便,自积功德,又济度一切有情度也。第八愿度,修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大愿也。第九力度,行思择力与修习力也。谓思惟诸法而修习之也。十智度,修自利利他之二智也。与前之第六度所以异者,彼为观空理之智慧,而此为照有相之智慧也。故二度相对。第六度为慧度。第十度为智度。以上十度如其次第,即菩萨十地之波罗蜜行也。(参见:唯识论九。参照波罗蜜)
【佛学常见辞汇】
与十波罗蜜同。
(名数)与十波罗蜜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初六者如前。第七方便度,善巧方便,自积功德,又济度一切有情度也。第八愿度,修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大愿也。第九力度,行思择力与修习力也。谓思惟诸法而修习之也。十智度,修自利利他之二智也。与前之第六度所以异者,彼为观空理之智慧,而此为照有相之智慧也。故二度相对。第六度为慧度。第十度为智度。以上十度如其次第,即菩萨十地之波罗蜜行也。(参见:唯识论九。参照波罗蜜)
【佛学常见辞汇】
与十波罗蜜同。
十度三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度一一各有三行:一、施度之三行,财施,法施及无畏施也,二、戒度之三行,摄律仪戒(持佛戒律具众威仪),摄善法戒(所作善法,悉皆摄持),饶益有情戒也。三、忍度之三行,耐怨害忍(无返,报心),安受苦忍,谛察法忍(审法性虚幻,超绝生灭)也。四、进度之三行,被甲精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也。五、禅度之三行,安住静虑(乱想不起深入禅定),引发静虑(知慧现前,生诸功德),辨事静虑(功行圆成利益众生)也。六、慧度之三行,生空无分别慧(平等照了俗谛之法),法空无分别慧(平等照了真谛之法),俱空无分别慧(超前二空悉皆平等)也。七、方便度之三行,进趣果向方便(修诸功德回向佛果),巧会有无方便(融会二谛),不舍不受方便(了达能所皆空)也。八、愿度之三行,求菩提愿,利乐他愿,外化愿也。九、力度之三行,思择力,修习力,变化力(神通力)也。十、智度之三行,无相智(达观性自空),受用法乐智,成熟有情智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十度中的每一度各具有三种行法,布施度的三行是财施、法施、无畏施;持戒度的三行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忍辱度的三行是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精进度的三行是披甲精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禅定度的三行是安住静虑、引发静虑、辨事静虑;般若度的三行是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方便度的三行是进趣果向方便、巧会有为方便、不舍不受方便;愿度的三行是求菩提愿、利乐他愿、外化愿;力度的三行是思择力、修习力、变化力;智度的三行是无相智、受用法乐智、成熟有情智。
(名数)十度一一各有三行:一、施度之三行,财施,法施及无畏施也,二、戒度之三行,摄律仪戒(持佛戒律具众威仪),摄善法戒(所作善法,悉皆摄持),饶益有情戒也。三、忍度之三行,耐怨害忍(无返,报心),安受苦忍,谛察法忍(审法性虚幻,超绝生灭)也。四、进度之三行,被甲精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也。五、禅度之三行,安住静虑(乱想不起深入禅定),引发静虑(知慧现前,生诸功德),辨事静虑(功行圆成利益众生)也。六、慧度之三行,生空无分别慧(平等照了俗谛之法),法空无分别慧(平等照了真谛之法),俱空无分别慧(超前二空悉皆平等)也。七、方便度之三行,进趣果向方便(修诸功德回向佛果),巧会有无方便(融会二谛),不舍不受方便(了达能所皆空)也。八、愿度之三行,求菩提愿,利乐他愿,外化愿也。九、力度之三行,思择力,修习力,变化力(神通力)也。十、智度之三行,无相智(达观性自空),受用法乐智,成熟有情智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十度中的每一度各具有三种行法,布施度的三行是财施、法施、无畏施;持戒度的三行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忍辱度的三行是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精进度的三行是披甲精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禅定度的三行是安住静虑、引发静虑、辨事静虑;般若度的三行是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方便度的三行是进趣果向方便、巧会有为方便、不舍不受方便;愿度的三行是求菩提愿、利乐他愿、外化愿;力度的三行是思择力、修习力、变化力;智度的三行是无相智、受用法乐智、成熟有情智。
十度各三行
【三藏法数】
(出成唯识论)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三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證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三行〕,此施度有三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以佛法,为诸众生演说,令其开悟;三、无畏施,谓于诸众生,无杀害心,令其无所怖惧,是为施度三行。
〔二、尸度三行〕,尸,梵语具云尸罗,华言清凉,又翻为戒。此戒度有三种:一、摄律仪戒,谓持佛戒律,具众威仪;二、摄善法戒,谓身口意所作善法,皆悉摄持;三、饶益有情戒,谓以慈悲喜舍之心,与众生乐,拔众生苦,平等利益,是为尸度三行。
〔三、忍度三行〕,此忍度有三种:一、耐怨害忍,谓若遇怨憎毒害,安然忍耐,无返报心;二、安受苦忍,谓若遇水火刀杖众苦所逼,恬然忍受;三、谛察法忍,谓谛审诸法,体性虚幻,而本无生灭,安然忍可,是为忍度三行。
〔四、进度三行〕,此进度有三种:一、被甲精进,谓起大誓愿心,修诸胜行;二、摄善精进,谓修方便行,进趣无上菩提;三、利乐精进,谓勤化众生,咸修于道,是为进度三行。
〔五、禅度三行〕,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此禅度有三种:一、安住静虑,谓乱想不起,深入禅定;二、引发静虑,谓智慧现前,生诸功德;三、办事静虑,谓功行圆成,利益众生,是为禅度三行。
〔六、慧度三行〕,此慧度有三种:一、生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俗谛之法,无生灭相;二、法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真谛之法,悟性本空;三、俱空无分别慧,谓全照中道,超前二空,悉皆平等,是为慧度三行。(俗谛者,谓建立一切法也;真谛者,谓泯绝一切法也。)
〔七、方便度三行〕,此方便度有三种:一、进趣果向方便,谓修诸功德,回向佛果;二、巧会有无方便,谓能善巧融会真俗二谛之理;三、不舍不受方便,谓拔济众生,了达能所皆空,而不舍离,是为方便度三行。
〔八、愿度三行〕,此愿度有三种:一、求菩提愿,谓自求佛果;二、利乐他愿,谓救度一切众生;三、外化愿,谓外化有情,亦起自利利他之愿,是为愿度三行。
〔九、力度三行〕,力即力用。谓此力度有三种:一、思择力,谓思惟拣择一切善法,而得其力;二、修习力,谓修行数习殊胜妙行,證得其力;三、变化力,谓神通力用,化度众生,是为力度三行。
〔十、智度三行〕,此智度有三种:一、无相智,谓观达一切诸法性本自空;二、受用法乐智,谓修行證得一切种智,恒自受用,得大自在;三、成熟有情智,谓教化饶益一切众生,成就道果,是为智度三行。(一切种智,谓知一切道,知一切种,即佛智也。)
(出成唯识论)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三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證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三行〕,此施度有三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以佛法,为诸众生演说,令其开悟;三、无畏施,谓于诸众生,无杀害心,令其无所怖惧,是为施度三行。
〔二、尸度三行〕,尸,梵语具云尸罗,华言清凉,又翻为戒。此戒度有三种:一、摄律仪戒,谓持佛戒律,具众威仪;二、摄善法戒,谓身口意所作善法,皆悉摄持;三、饶益有情戒,谓以慈悲喜舍之心,与众生乐,拔众生苦,平等利益,是为尸度三行。
〔三、忍度三行〕,此忍度有三种:一、耐怨害忍,谓若遇怨憎毒害,安然忍耐,无返报心;二、安受苦忍,谓若遇水火刀杖众苦所逼,恬然忍受;三、谛察法忍,谓谛审诸法,体性虚幻,而本无生灭,安然忍可,是为忍度三行。
〔四、进度三行〕,此进度有三种:一、被甲精进,谓起大誓愿心,修诸胜行;二、摄善精进,谓修方便行,进趣无上菩提;三、利乐精进,谓勤化众生,咸修于道,是为进度三行。
〔五、禅度三行〕,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此禅度有三种:一、安住静虑,谓乱想不起,深入禅定;二、引发静虑,谓智慧现前,生诸功德;三、办事静虑,谓功行圆成,利益众生,是为禅度三行。
〔六、慧度三行〕,此慧度有三种:一、生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俗谛之法,无生灭相;二、法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真谛之法,悟性本空;三、俱空无分别慧,谓全照中道,超前二空,悉皆平等,是为慧度三行。(俗谛者,谓建立一切法也;真谛者,谓泯绝一切法也。)
〔七、方便度三行〕,此方便度有三种:一、进趣果向方便,谓修诸功德,回向佛果;二、巧会有无方便,谓能善巧融会真俗二谛之理;三、不舍不受方便,谓拔济众生,了达能所皆空,而不舍离,是为方便度三行。
〔八、愿度三行〕,此愿度有三种:一、求菩提愿,谓自求佛果;二、利乐他愿,谓救度一切众生;三、外化愿,谓外化有情,亦起自利利他之愿,是为愿度三行。
〔九、力度三行〕,力即力用。谓此力度有三种:一、思择力,谓思惟拣择一切善法,而得其力;二、修习力,谓修行数习殊胜妙行,證得其力;三、变化力,谓神通力用,化度众生,是为力度三行。
〔十、智度三行〕,此智度有三种:一、无相智,谓观达一切诸法性本自空;二、受用法乐智,谓修行證得一切种智,恒自受用,得大自在;三、成熟有情智,谓教化饶益一切众生,成就道果,是为智度三行。(一切种智,谓知一切道,知一切种,即佛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