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十善正法
【佛学大辞典】
(杂语)十善为顺理之正法,故有此名。
十善菩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圆教十信位之菩萨也。仁王经上曰:「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苦轮海。」
【佛学常见辞汇】
指圆教十信位的菩萨。仁王经说:「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苦海轮。」
十善业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善之业行,为生于善处之道,故曰十善业道。(参见:善恶)
【佛学常见辞汇】
十种良善的行为是通向善处的道路。
十善业道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佛为海龙王说一切法,无不由心,应修十善,终明广摄十善之功德及一切之善法。
受十善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说十恶业之名,授十善戒之法,及杀生偷盗邪淫之十报十过。
发下品十善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种发心之一。众生念念起胜他之心,行下品之十善,植修罗道之种也。
【三藏法数】
下品者,于作善之时,即生悔心也。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谓众生念念欲胜于人,轻他重己,而外扬仁义,行修罗道,是名发下品十善心。(梵语阿修罗,华言非天,谓行非天也。)
十善十恶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新云不与取。三邪淫,非自之妻妾而行欲者。四妄语,新云虚诳语。五两舌,新云离间语。六恶口,新云粗恶语。七绮语,新云杂秽语。语含淫意者。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拨正因果,求僻信福者。此十者,并乖理而起,故名恶。又此十恶为苦报之业因,故名曰十恶业。又云十不善业。又此十业能通苦报,故又名十不善道。又曰十恶业道。十善者,不杀生乃至不邪见也。此十者能顺理,故名善,名十善业,又名十善道,十善业道。准上可知。见法界次第上之下。俱舍论十六。此中受持十善曰十善戒,是为大乘之在家戒,以感欲界之乐果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十善与十恶。十善(参见:十善)十恶(参见:十恶)
十善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犯十恶,则谓之十善。(参见:善恶)。天台云:十善有二种:一止二行。止则但止前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乐一切。此二通称善者,善以顺利为义。息倒归真曰顺理,止则息于重倒之恶。行则渐归胜道之善。故止作二种,皆名曰善。或以加道名,以能通至乐果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著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瞋恚〕,不瞋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瞋恨于人,即是止瞋之善。既不瞋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三品十善
【佛学次第统编】
十善者,即前一不杀生,乃至十不邪见。又一救护生命,乃至十正信因果是也。言三品者,即上中下三,与前十恶三品同。
下品十善 言下品者,亦约境约心约事辨之。
一、约境者 普于下中上境,能护三业,名上品善。唯于中上二境,能护三业,名中品善。仅于上境能护三业,名下品善。
二、约心者 悠悠缓缓,或夹杂烦恼,名下品善。
三、约事者 偶尔为善,不广大,不久积,名下品善。
以要言之,虽行善戒,烦恼尚多,故是阿修罗道因也。
中品十善
一、约境者 如前可知。
二、约心者 善念淳熟,但未猛利。
三、约事者 或数为小善,或偶为胜善。
以要言之,有施有戒,故是人道因也。
上品十善
一、约境者 亦如前说。
二、约心者 淳至猛利。
三、约事者 广大久远。
以要言之,虽属善业,犹属散善,故但为欲天因也。
日喻菩萨十善
【佛学次第统编】
宝雨经云日喻菩萨十种善法:菩萨出世,能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改恶迁善,舍迷就悟,如日出现世间,照临万物,一切幽暗之处,悉皆明朗,故取为喻。
一、破无明暗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之光,破除一切有情无明黑暗。如日行空,威光辉赫,能令世间一切幽暗之处,悉得明朗也。
二、能觉悟有情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方便,开导有情,咸使觉悟。如日行空,融和明丽,能令一切池沼莲华,悉得开敷也。
三、光耀十方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一切有情,咸获利益。如日行空,光耀十方,一切万物,无不蒙照也。
四、出现善法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力,开示善法,化导有情,咸登正觉。如日行空,以大光明,普照一切,飞潜蠢动,咸遂其生也。
五、诸漏灭尽 漏即漏落,谓漏落生死也。菩萨以智慧力,所有一切烦恼,悉皆灭尽,则永断生死诸漏。如日没时,光明隐灭,则群动皆息也。
六、能作光明 菩萨出现于世,放智慧光明,说种种法,破除一切有情愚痴暗障。如日行空,放大光明,破除幽暗,照临万象也。
七、映蔽外道 映,明相照也。蔽,障也,盖也。菩萨出现于世,凡所说法,莫不为令有情舍邪归正,则能映蔽外道诸邪异论。如日行空,赫然照临,萤爝之光,自然不现也。
八、能示高下 菩萨出现于世,于诸有情,若善若恶,无不摄受,令其瞻觐,示以正法。如日行空,照临万物,若高若下,悉能显示也。
九、发起善业 菩萨出现于世,方便开示,能令一切有情,发起善心,修行善业。如日出时,能令世人各营生业也。
十、善人爱乐 菩萨出现于世,一切聪慧之人,知有利益,心生爱乐,念念皈依,其无智愚人,及诸邪魔外道,未免憎嫉。如日行空,内外明朗,凡诸善人,无不忻爱,至若盗贼等辈,为恶之人,未免憎嫉也。
月喻菩萨十善
【佛学次第统编】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云月喻菩萨十种善法:菩萨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提心,成就种智。如月天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
一、皆生欢喜 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初出,见者皆得清凉,心生悦乐也。
二、众所乐见 菩萨初出世时,诸根清净,种子洁白,于诸威仪,无不具足,令诸有情,目睹心乐。如月初出,皎洁圆明,见者无不爱乐也。
三、善法增长 菩萨从初发心,于一切善法,精进勤修,渐渐增长,乃至坐于道场,一切胜相,皆悉圆满,即智德成就也。如白分月,其光明增,至十五日,盛满圆具矣。
四、恶法损减 菩萨具出世智时,一切恶法,日减日损,乃至坐于道场,净尽一切,无复遗馀,即断德成就也。如黑月分,其光明日减日损,至于晦日,一切不现也。
五、咸皆称赞 菩萨初出世时,一切天人阿修罗等,咸悉称赞。如月初出时,世间一切大小人民,咸悉瞻仰,无不赞美也。
六、体相清净 菩萨修远离行,体相无染,清净化生,非假父母遗体,不净所生。如月天子胜业感果,体相清净,洁白无染也。
七、乘最上乘 最上即无上,乘犹车乘,有运载之义,是大乘菩萨所乘,名最上也。菩萨得最上乘,广为一切有情,转大法轮,使其开悟,超出三界。如月天子,乘清净轮,照四天下,令诸见者,离暗得明也。
八、常自庄严 菩萨所修胜妙功德,常自庄严,不假外饰。如月天子,本相清净,常自庄严,不待澡沐,而光洁也。
九、游戏法乐 法乐者,以法而自喜乐也。菩萨常所游戏胜妙法乐,不染世间诸欲境界。如月天子,常受天乐,而离去翳染也。
十、具大神通 菩萨神通自在,威德无量,普令有情,离诸垢暗。如月天子,清净圆明,具大神通,有大威德,遍四天下,无物不照也。
十善(二)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次第云:十善者,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
一、止 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
二、行 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所谓十善者:
一、不杀生 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意,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 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意,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 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 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 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意,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 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 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 不贪欲者,谓不贪著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瞋恚 不瞋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瞋恨于人,即是止瞋之善,既不瞋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 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发中品十善心
【三藏法数】
中品者,于作善已后,起少悔心也。谓众生念念忻乐世间,修行五戒,行人之道,是名发中品十善心。(五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
发上品十善心
【三藏法数】
上品者,于十善,欲作、正作、作已,三时之中,心俱不悔也。谓众生念念知三恶道苦,及知人间苦乐相间,唯天上纯受诸乐,而求生彼故,闭摄内根,不著外尘,修行天道,是名发上品十善心。(三恶道者,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内根者,即意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