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台大医院(台大医院)  拼音:tái dà yī yuàn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的简称。前身为民国前十六年于大稻埕所设立的大日本台湾病院。后经改制改名,于三十八年改为现名迄今。
《国语辞典》:隔离病房(隔离病房)  拼音:gé lí bìng fáng
医院为诊治具有传染性的病症所特设的病房。将其与外界完全隔离,并进行特别护理,藉以避免疾病传染范围扩大。
《国语辞典》:开放医院(开放医院)  拼音:kāi fàng yī yuàn
开放给医师使用的医院。此制度首创于美国。所有医师均可提出申请,经由院方审查合格后,可将病人带到医院开刀或住院,医师向病人收取诊疗费,而住院、材料、药品、伙食等费用则归医院所有。一个医师可同时向多所开放医院申请成为特约医师,故开放医院除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外,没有专属的专科医师。此外,院方可因医师表现不佳而中止双方合约。
《国语辞典》:教学医院(教学医院)  拼音:jiào xué yī yuàn
对医学院的学生、实习医师、住院医师等提供临床医学教育指导的医院。
《国语辞典》:紧急医疗救护网(紧急医疗救护网)  拼音:jǐn jí yī liáo jiù hù wǎng
当急难发生时,由接受报案、通报有关单位、现场抢救、紧急送医、医院连系等行动串接起来的有组织的救助行动系统。其中的抢救、送医都需有专业人员的参与。
《国语辞典》:开放性医疗制度(开放性医疗制度)  拼音:kāi fàng xìng yī liáo zhì dù
医院对于当地社区的医师开放,开业医师可将自己的病人送到订有合约的医院住院,并利用该院的设备和服务,前往医院主持治疗。欧美各国,除教学医院、军方或荣民医院以外,大多采行此一制度。
《国语辞典》:线上挂号(线上挂号)  拼音:xiàn shàng guà hào
利用网路在医院或诊所挂号。
《国语辞典》:院内感染(院内感染)  拼音:yuàn nèi gǎn rǎn
病人在医院内所遭受到的病菌感染。容易发生在烧烫伤治疗中心、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心等场所。
《国语辞典》:主治大夫  拼音:zhǔ zhì dài fu
医院里负责专科诊疗的医师。如:「王医师是妈妈的主治大夫,详细的病情问他最清楚。」
《国语辞典》:住院医师(住院医师)  拼音:zhù yuàn yī shī
医学系毕业生在取得医师执照后,申请进入医院接受专门临床学科的训练,称为「住院医师」。住院医师除接受训练、照顾住院病患外,且负责综理病历、安排门诊及住院业务等工作。其医疗处理向主治医师负责。
《国语辞典》:阳明大学(阳明大学)  拼音:yáng míng dà xué
国立大学之一。原名为「国立阳明医学院」,由荣民总医院于民国五十九年拟订发展计画,六十四年成立。八十三年七月获准改制为「国立阳明大学」,将设置医学院、医事技术学院及生命科学院等三个学院。现址位于台北市北投区。
《国语辞典》:野战医院(野战医院)  拼音:yě zhàn yī yuàn
常在帐棚中工作,具有迁移性的医院。多担任独立营区或机场营站医院业务,但亦适于支援战斗中的地面部队。
《国语辞典》:抬车(抬车)  拼音:tái chē
医院中,用来运送不能行走的病人所用的长条形车子。
《国语辞典》:挂号处(挂号处)  拼音:guà hào chù
1.邮局经办挂号信件,登记编号的地方。
2.医院、诊所经办病患诊疗顺序的地方。
《国语辞典》:恢复室(恢复室)  拼音:huī fù shì
医院里专供全身麻醉手术的病人,在手术后麻醉完全清醒前对病人观察护理的特殊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