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吼鹤(吼鹤)  拼音:hǒu hè
动物名。鹤科鸟类。原产北美洲,为濒临绝种的世界稀禽。体羽白色,腿及翅尖黑色,面部及头顶红色。因鸣叫声在两英里之外都能听到,故称为「吼鹤」。也称为「高鸣鹤」。
《国语辞典》:白令海峡(白令海峡)  拼音:bái lìng hǎi xiá
Bering Strait
海峡名。介于亚洲与北美洲之间,北接北极海,南连白令海。最宽处约八十五公里,结冻期长达六至七个月。
《国语辞典》:安大略湖  拼音:ān dà lüè hú
Ontario Lake
湖泊名。位于北美洲,为大湖区最东和最小的湖。面积约二万七千二百平方英里,最深处八百零二英尺。
《国语辞典》:落矶山(落矶山)  拼音:luò jī shān
Rocky Mountains
山脉名。位于北美洲的西部,由西北方的阿拉斯加、加拿大,绵亘至南方的墨西哥。是北美洲最大的山脉。最高峰为麦金利峰(德纳利山),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高六千一百九十四公尺。
《国语辞典》:加拿大  拼音:jiā ná dà
Canada
国名。位于北美洲大陆的北半部,北界北极海,东界大西洋,南界美国,西界阿拉斯加与太平洋。面积九百九十七万六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二千六百万。首都为渥太华(Ottawa)。人民多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主要语言为英语、法语。原为英国属地,于西元一八六七年七月一日独立,所以订该日为国庆日。币制为CAN。
《国语辞典》:三觭龙(三觭龙)  拼音:sān jī lóng
动物名。恐龙类。体长约三丈,其化石发现于北美洲及中国蒙古、山东之白垩纪地质系统中。有一骨板由头后缘伸至肩甲,以保护颈部,头上有角一对,形似牛角,头前正中线上,另有一小角,故称为「三觭龙」。
《漢語大詞典》:哥斯达黎加
北美洲国家。在中美洲地区南部,临太平洋和加勒比海。面积5.11万平方千米。人口319.1万(1994年),首都圣何塞。多山地和高原。地处热带。农业占重要地位。主产咖啡和香蕉,并为重要出口商品。
《漢語大詞典》:格林纳达
北美洲西印度群岛中的岛国。临加勒比海和大西洋。面积344平方千米。人口11万(1987年)。首都圣乔治。主岛格林纳达为火山岛。热带雨林气候。肉豆蔻产量居世界前列。旅游业较重要。
《國語辭典》:格陵兰(格陵蘭)  拼音:gé líng lán
Greenland
岛名。位于北美洲东北的海中,是世界最大岛。面积二百十七万五千零八十二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北极圈内,故气候极冷,为丹麦的领土。
《漢語大詞典》:多米尼加共和国
北美洲西印度群岛中的岛国。濒加勒比海和大西洋。面积4.84万平方千米。人口750万(1995年)。首都圣多明各。境内多山。热带气候。农业国。主要产蔗糖。
《漢語大詞典》:多米尼加联邦
北美洲西印度群岛中的岛国。临加勒比海和大西洋。面积751平方千米。人口7.4万(1995年)。首都罗索。属火山岛。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生产和出口香蕉。
《國語辭典》:海岸山脉(海岸山脈)  拼音:hǎi àn shān mài
1.与海岸平行的山脉。
2.山脉名。在北美洲西部的太平洋岸,南起于美国加州南部,北行经俄勒冈州、华盛顿州至加拿大的温哥华岛。
《漢語大詞典》:洪都拉斯
北美洲国家。在中美洲地区北部,临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面积11.21万平方千米。人口534万(1993年)。首都特古西加尔巴。除沿海平原外,均为山地高原。热带气候,农业国。主要出口香蕉、咖啡。
《漢語大詞典》:伯利兹
北美洲国家。在中美洲地区东部。濒加勒比海。面积2.3万平方千米。人口21.1万(1994年)。首都贝尔莫潘。南部为山地,北部和沿海地势低平。热带雨林气候。农业国。产甘蔗、柑橘、稻米等。主要出口木材。
《國語辭典》:巴拿马(巴拿馬)  拼音:bā ná mǎ
Panama
1.国名。位于中美洲。参见「巴拿马共和国」条。
2.城市名。参见「巴拿马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