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西皮流水  拼音:xī pí liú shuǐ
北平方言。指花言巧语。
《国语辞典》:下饭菜儿(下饭菜儿)  拼音:xià fàn cài ér
北平方言。指佐饭的菜肴。后多比喻无故受气的人。如:「我不是下饭菜儿,你可别动不动就对我发脾气。」
《国语辞典》:跳咯噔儿(跳咯噔儿)  拼音:tiào gé dēng ér
北平土话。一只脚站著蹦跳。《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大家便先把那贼的左手左脚绑在一处,那贼只剩得一条腿在那里跳咯噔儿了。」
《国语辞典》:文武挑儿(文武挑儿)  拼音:wén wǔ tiāo ér
北平方言。指沿街收购旧货的人。
《国语辞典》:中外公报(中外公报)  拼音:zhōng wài gōng bào
民国前十七年(西元1895),由梁启超主编、在北平发行的杂志。为国人发行的第一份政论杂志。
《国语辞典》:迤逦歪斜(迤逦歪斜)  拼音:yǐ lǐ wāi xié
北平方言。形容走路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
《国语辞典》:摇铃儿的(摇铃儿的)  拼音:yáo líng ér de
北平有售卖脂粉针线的小贩,只摇动一种特制的铃,而不叫卖,人们常称之为「摇铃儿的」。
《国语辞典》:油炸豆儿(油炸豆儿)  拼音:yóu zhá dòu ér
北平方言。指蟑螂。
《国语辞典》:迸儿焦(迸儿焦)  拼音:bèng ér jiāo
北平方言。指非常焦透。
《国语辞典》:蹦蹦儿(蹦蹦儿)  拼音:bèng bèng ér
北平方言:(1)瓢虫。(2)一种轻便的三轮汽车,行驶时发出响亮的突突声。(3)一种旧社会里的高利贷。也称为「蹦蹦儿钱」。(4)流行于大陆地区华北、东北一带的剧种。参见「蹦蹦儿戏」条。
《国语辞典》:蹦儿亮(蹦儿亮)  拼音:bèng ér liàng
北平方言。指鲜明耀眼。
《国语辞典》:迸豆儿(迸豆儿)  拼音:bèng dòu ér
北平方言:(1)炒熟的硬蚕豆。(2)小孩。带有戏谑或诙谐意味。(3)一种灌铅的骰子。
《国语辞典》:绷劲儿(绷劲儿)  拼音:běng jìn ér
北平方言:(1)闭住气息用力。(2)行为拘谨、矜持。
《国语辞典》:抱脚儿(抱脚儿)  拼音:bào jiǎo ér
北平方言。形容鞋子的大小、尺寸正好合脚。
《国语辞典》:抱身儿(抱身儿)  拼音:bào shēn ér
北平方言。形容衣服剪裁十分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