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30,分136页显示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极乐报化
生化二身
真化二身
实化二身
二难化
八变化
九品安养之化生
十四变化
十界能化菩萨
自性受用变化三身
法应化三身
法报化三身
千化
千百亿化身
大化
极乐报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之极乐国土,为报土、为化土,诸宗各有异论。天台净影谓之化土。道绰善导谓之报土。慈恩或唯谓之报土,或谓之报化二土。日本之源信,则以极乐为报土,以处胎经所说极乐之边地懈慢界为化土。日本之见真,推源信之意,以观经所说九品之净土及菩萨处胎经所说之懈慢界,并无量寿经所说之疑城胎宫,皆为化土,以无量寿经所说之极乐为报土。但此化土为报中之化,非三土中第三之化土,于报中分真假二土也。然则真假虽异,皆为酬报大悲之愿者(报土酬第十八愿,化土酬第十九二十愿),其假皆为报土也。故道绰善导所定之是报非化,不背于此。教行信證五曰:「既以真假是酬报大悲愿海,故知报佛土也。良假佛土,业因千差,土复应千差,是名方便化身化土。」
生化二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生身,降生王宫修行成道之佛身也。二、化身,佛以神通力变化鬼畜等之身也。此就小乘而说。若配大乘之四身而言,则生身为应身,化身即化身也。
【佛学常见辞汇】
生身和化身。(参见:二身)
二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分段身,分段生死之身也。二、变易身,变易生死之身也。(参见:性地)。【又】佛之二身也,佛身之开合,经论之说虽有多端,但以二身三身两门为通会。二身之说颇多。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六种:真身,应身之二身。常身,无常身之二身。生身,法身之二身。实色身,化色身之二身。真身,化身之二身。实相身,为物身之二身是也。(参见:二字部二身)附录。【又】二法身有五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变化出来的身。2。生身和法身。小乘说王宫中出生的肉身为生身,而戒定慧等诸功德为法身;但大乘则说理与智互相冥合的真身为法身,而随机应现的应化身为生身。3。真身和化身。真身是佛所證得的法报二身;化身是佛应众生机缘变化而现的身。4。常身和无常身。常身就是佛的真身;无常身就是佛的应化身。
【佛学次第统编】
「生法二身」
一、生身 随机现生之应化身为生身。
二、法身 理智冥合之真身为法身。
「真应二身」 即生法二身。
「实相为物二身」
一、实相身 是理佛,即法性法身也。
二、为物身 是事佛,即方便法身也。
「真化二身」
一、真身 佛所得之法报二身也。
二、化身 又名应身,佛所现之应身化身也。
「常无常二身」
一、常身 即真身也。
二、无常身 即应身化身也。
「实化二身」 如来之二种色身。
一、实身 即实色身,亦即报身也。
二、化身 即化色身,亦即应身也。
「二法身」
一、理法身 本觉之理性,诸佛众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众生为无明隐没,在诸佛为始觉之智显现者,名之为理法身。
二、智法身 始觉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觉之智究满,与本觉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
「又二法身」
一、果极法身 即法性法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方便法身也。
「又二法身」
一、自性法身 即真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应身也。
「又二法身」
一、法性法身 證得法性理体之佛之真身也,摄于三身中之法身报身中。
二、方便法身 由法性法身,示现众生化益方便之佛之应化身也。
「又二法身」
一、理法身 如来所證之真理也。
二、事法身 戒定慧等五分之功德也。
「又二法身」 起信论疏云二法身:
一、言说法身 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二、證得法身 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證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證得法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真身〕,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应身〕,应身者,应周万物,化洽众生,随其心量,现种种身。譬如一月,现于众水,而无去来之相。金光明经云: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是也。
【三藏法数】
(出唯识论)
〔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三界内六道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脩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身〕,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三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之身,因移果易,是名变易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真化二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真身,佛所得之法报二身也。二、化身,又名应身,佛所现之应身化身也。
【佛学常见辞汇】
真身和化身。(参见:二身)
二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分段身,分段生死之身也。二、变易身,变易生死之身也。(参见:性地)。【又】佛之二身也,佛身之开合,经论之说虽有多端,但以二身三身两门为通会。二身之说颇多。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六种:真身,应身之二身。常身,无常身之二身。生身,法身之二身。实色身,化色身之二身。真身,化身之二身。实相身,为物身之二身是也。(参见:二字部二身)附录。【又】二法身有五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变化出来的身。2。生身和法身。小乘说王宫中出生的肉身为生身,而戒定慧等诸功德为法身;但大乘则说理与智互相冥合的真身为法身,而随机应现的应化身为生身。3。真身和化身。真身是佛所證得的法报二身;化身是佛应众生机缘变化而现的身。4。常身和无常身。常身就是佛的真身;无常身就是佛的应化身。
【佛学次第统编】
「生法二身」
一、生身 随机现生之应化身为生身。
二、法身 理智冥合之真身为法身。
「真应二身」 即生法二身。
「实相为物二身」
一、实相身 是理佛,即法性法身也。
二、为物身 是事佛,即方便法身也。
「真化二身」
一、真身 佛所得之法报二身也。
二、化身 又名应身,佛所现之应身化身也。
「常无常二身」
一、常身 即真身也。
二、无常身 即应身化身也。
「实化二身」 如来之二种色身。
一、实身 即实色身,亦即报身也。
二、化身 即化色身,亦即应身也。
「二法身」
一、理法身 本觉之理性,诸佛众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众生为无明隐没,在诸佛为始觉之智显现者,名之为理法身。
二、智法身 始觉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觉之智究满,与本觉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
「又二法身」
一、果极法身 即法性法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方便法身也。
「又二法身」
一、自性法身 即真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应身也。
「又二法身」
一、法性法身 證得法性理体之佛之真身也,摄于三身中之法身报身中。
二、方便法身 由法性法身,示现众生化益方便之佛之应化身也。
「又二法身」
一、理法身 如来所證之真理也。
二、事法身 戒定慧等五分之功德也。
「又二法身」 起信论疏云二法身:
一、言说法身 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二、證得法身 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證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證得法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真身〕,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应身〕,应身者,应周万物,化洽众生,随其心量,现种种身。譬如一月,现于众水,而无去来之相。金光明经云: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是也。
【三藏法数】
(出唯识论)
〔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三界内六道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脩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身〕,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三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之身,因移果易,是名变易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实化二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二色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二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实色身和化色身。(参见:二色身)
二色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如来之二种色身,如实色身(报身),化色身(应身)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二种色身,即实色身和化色身。实色身就是佛的报身;化色身就是佛的应身。
二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分段身,分段生死之身也。二、变易身,变易生死之身也。(参见:性地)。【又】佛之二身也,佛身之开合,经论之说虽有多端,但以二身三身两门为通会。二身之说颇多。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六种:真身,应身之二身。常身,无常身之二身。生身,法身之二身。实色身,化色身之二身。真身,化身之二身。实相身,为物身之二身是也。(参见:二字部二身)附录。【又】二法身有五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变化出来的身。2。生身和法身。小乘说王宫中出生的肉身为生身,而戒定慧等诸功德为法身;但大乘则说理与智互相冥合的真身为法身,而随机应现的应化身为生身。3。真身和化身。真身是佛所證得的法报二身;化身是佛应众生机缘变化而现的身。4。常身和无常身。常身就是佛的真身;无常身就是佛的应化身。
【佛学次第统编】
「生法二身」
一、生身 随机现生之应化身为生身。
二、法身 理智冥合之真身为法身。
「真应二身」 即生法二身。
「实相为物二身」
一、实相身 是理佛,即法性法身也。
二、为物身 是事佛,即方便法身也。
「真化二身」
一、真身 佛所得之法报二身也。
二、化身 又名应身,佛所现之应身化身也。
「常无常二身」
一、常身 即真身也。
二、无常身 即应身化身也。
「实化二身」 如来之二种色身。
一、实身 即实色身,亦即报身也。
二、化身 即化色身,亦即应身也。
「二法身」
一、理法身 本觉之理性,诸佛众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众生为无明隐没,在诸佛为始觉之智显现者,名之为理法身。
二、智法身 始觉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觉之智究满,与本觉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
「又二法身」
一、果极法身 即法性法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方便法身也。
「又二法身」
一、自性法身 即真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应身也。
「又二法身」
一、法性法身 證得法性理体之佛之真身也,摄于三身中之法身报身中。
二、方便法身 由法性法身,示现众生化益方便之佛之应化身也。
「又二法身」
一、理法身 如来所證之真理也。
二、事法身 戒定慧等五分之功德也。
「又二法身」 起信论疏云二法身:
一、言说法身 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二、證得法身 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證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證得法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真身〕,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应身〕,应身者,应周万物,化洽众生,随其心量,现种种身。譬如一月,现于众水,而无去来之相。金光明经云: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是也。
【三藏法数】
(出唯识论)
〔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三界内六道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脩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身〕,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三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之身,因移果易,是名变易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难化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欲天难化,欲界之天执著于上妙之五欲。故难教化。二、色天难化,色界之诸天,执著于世间禅定之乐,故难教化。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菩萨为化众生,而于世间常作转轮圣王,多生欲界,以天上著乐,故难化也。
〔一、欲天难化〕,谓欲界诸天,著于上妙五欲,难以教化,是名欲天难化。(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色天难化〕,谓色界诸天,多味著世间禅定之乐,无厌恶心,不求出离,难以教化,是名色天难化。
八变化
【佛学大辞典】
(名数)智度论谓为八神变。涅槃经谓为八自在。八神变者,一、能小,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为极小微尘也。二、能大,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满于极大虚空也。三、能轻,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如极轻鸿毛也。四、能自在,以变化力使大小长短等转化自在也。五、能有主,以变化力自化为大人小人,而心无高下,降伏一切,摄受一切也。六、能远至,以变化力能到远处。凡有四种:一、飞行远至,二、此没彼出,三、移远而近,不往而到,四、于一念遍到十方。七、能动,以变化力使大地为六种震动或十八种震动也。八、随意,以变化力而能一身多身山壁直过,履水火,蹈虚空,转四大,使地作水,使石作金等,悉得如意之所欲也(八自在我大同小异)。玄义释签四曰:「大论名八神变,大经名八自在我。言神变者,无而忽有,有而忽无。言自在者,不谋而运,一切无碍。故与大论义同而名小异。」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八神变,或八自在,即能小、能大、能轻、能自在、能有主、能远至、能动、随意。
九品安养之化生
【佛学大辞典】
(杂语)安养者极乐之异名。化生者极乐之往生有胎生与化生二种,而九品之往生人,尽化生于莲花中。是生于边地疑城(极乐之中)者,于宫殿之中,为胎生也。(参见:胎宫)
十四变化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初禅天有二种变化:一、初禅初禅化,能变化自地也。二、初禅欲界化,能变化欲界地也。(二)二禅天有二种变化:一、二禅二禅化,能变化自地也。二、二禅初禅化,能变化初禅地也。三、二禅欲界化,能变化欲界地也。(三)三禅天有四种变化:一、三禅三禅化。二、三禅二禅化。三、三禅初禅化。四、三禅观音化。(四)四禅天有五变化:一、四禅四禅化。二、四禅三禅化。三、四禅二禅化。四、四禅初禅化。五、四禅欲界化。见智度论六。
十界能化菩萨
【佛学大辞典】
(杂语)初地以上之菩萨,能现十界之身,教化十界之众生,故云十界能化之菩萨。但十界者乃约其大数言之,其实除佛界其馀仅九界也。
自性受用变化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所立之三身也。佛地论,取唯识论之名。是又开真合应之三身也。一、自性身,即上之法身。二、受用身,此有二。唯为佛与佛之境界。他菩萨不能见闻,佛自受用法乐之佛身。名为自受用身。是大圆镜智之所变也。又使初地已上之菩萨感见之,使彼受用法乐之佛身。名为他受用身。是平等性智之所现也。此即上之胜应身。三、变化身,对于初地已前菩萨,二乘凡夫及诸趣之众生变化种种之身使之感见者。即上之劣应身。是成所作智之所现也。佛地论三曰:「佛具三种身:一者自性,二者受用,三者变化。」唯识论十曰:「一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净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二受用身,此有二种:一、自受用,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量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二、他受用,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疑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合此二身名受用身。三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所作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各获得诸利乐事。」与上之三身相对,则如图。
法应化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最胜王经所说。合真开应之三身也。开应者。于应身之中别应与化。即最胜王经分别三身品曰:「一切如来有三种身:一者化身,二者应身,三者法身,如是三身具足摄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法报化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小乘通用之名目也。小乘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品之功德为法身。以王宫所生相好之形为报身。以化猕猴鹿等为化身。若就大乘则即天台之法报应。又法相宗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也。
千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卢舍那佛所坐之千叶莲花台释迦化佛。梵网经下曰:「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身。」
千百亿化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菩提树下成道之佛身,即八相成道之佛也。梵网经说卢舍那佛坐千叶之莲华台,其千叶一一有百亿之国(即三千大千世界也),其一一国各有一佛于成道菩提树下而说法。经下曰:「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身。」
大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佛陀一代之教化也。法华玄义十曰:「说教之网格,大化之筌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