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源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化之本源也。戒疏序曰:「导达化源,通明理性。」行宗记一上曰:「化源者,即如来设化之本。」
(术语)教化之本源也。戒疏序曰:「导达化源,通明理性。」行宗记一上曰:「化源者,即如来设化之本。」
化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可教化之境土也。十方国土皆是如来之化境。二种佛境之一。见华严经疏五,三藏法数四。
【佛学常见辞汇】
如来教化的境土,为二种佛境之一。
【三藏法数】
谓十方国土,皆是如来所化境界,是名化境。
(术语)可教化之境土也。十方国土皆是如来之化境。二种佛境之一。见华严经疏五,三藏法数四。
【佛学常见辞汇】
如来教化的境土,为二种佛境之一。
【三藏法数】
谓十方国土,皆是如来所化境界,是名化境。
化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化导之仪式。谓释尊一代间教化众生之仪式方法。天台判一代教,分化仪与化法二门,各立四教。(参见:八教)
【佛学常见辞汇】
化导的仪式,亦即释尊在一生中教化众生的仪式方法。
(术语)化导之仪式。谓释尊一代间教化众生之仪式方法。天台判一代教,分化仪与化法二门,各立四教。(参见:八教)
【佛学常见辞汇】
化导的仪式,亦即释尊在一生中教化众生的仪式方法。
八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台家所立之八教也。于华严时乃至法华涅槃时五时所说,化法之四教与化仪之四教是也。化法之四教者:一、三藏教,经律论之三藏,部类判然,说因缘生灭之四谛,正教声闻缘觉之二乘,傍化菩萨者。二、通教,说即空无生之四真谛,使通三乘而同学者,但以菩萨为正机,二乘为傍机。三、别教,于二乘之人皆不同,别对菩萨说大乘无量之法者。四、圆教,对最上利根之菩萨说事理圆融之中道实相者(别圆二教之相违唯隔历二圆融耳)。以上之四教,为化益众生之法门,故名化法。化仪之四教者,以彼化法说示众生之仪式作法也。一、顿教,对顿大之机,顿说别教圆教之大法者,如华严时是也。二、渐教,对渐机,渐渐次第说化法之四教,如鹿园方等般若三时之说相是也。三、秘密教,对一种之机,说秘密之法,使一会之人自他互知者,是由如来身口意之不思议力。四、不定教,于一会之中说一法使闻者异解,或得益或不得益者。盖化法之四教,如药味,化仪之四教如药方,合成八教也。止观义例曰:「顿等四教,是佛化仪;藏等四教,是佛化法。」
【佛学常见辞汇】
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合称为八教。化法四教是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因此四教是教化众生的法门,故名化法;化仪四教是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因此四教是教化众生的仪式,故名化仪。以上八教,都是天台宗所立。
(名数)台家所立之八教也。于华严时乃至法华涅槃时五时所说,化法之四教与化仪之四教是也。化法之四教者:一、三藏教,经律论之三藏,部类判然,说因缘生灭之四谛,正教声闻缘觉之二乘,傍化菩萨者。二、通教,说即空无生之四真谛,使通三乘而同学者,但以菩萨为正机,二乘为傍机。三、别教,于二乘之人皆不同,别对菩萨说大乘无量之法者。四、圆教,对最上利根之菩萨说事理圆融之中道实相者(别圆二教之相违唯隔历二圆融耳)。以上之四教,为化益众生之法门,故名化法。化仪之四教者,以彼化法说示众生之仪式作法也。一、顿教,对顿大之机,顿说别教圆教之大法者,如华严时是也。二、渐教,对渐机,渐渐次第说化法之四教,如鹿园方等般若三时之说相是也。三、秘密教,对一种之机,说秘密之法,使一会之人自他互知者,是由如来身口意之不思议力。四、不定教,于一会之中说一法使闻者异解,或得益或不得益者。盖化法之四教,如药味,化仪之四教如药方,合成八教也。止观义例曰:「顿等四教,是佛化仪;藏等四教,是佛化法。」
【佛学常见辞汇】
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合称为八教。化法四教是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因此四教是教化众生的法门,故名化法;化仪四教是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因此四教是教化众生的仪式,故名化仪。以上八教,都是天台宗所立。
化仪四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宗于形式上分释尊一代之教说为四种。即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为上根顿说别教圆教的大法者,名顿教;对中下根渐次开示,自浅至深,次第而渐进者,名渐教;以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量,使听众各自领会,而互不相知者,名秘密教;以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量,使听众闻解各异,證果不同,或闻小法得大果,或闻大法得小果者,名不定教。以上四教因是佛教化众生的仪式,故名化仪。
(术语)天台宗于形式上分释尊一代之教说为四种。即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为上根顿说别教圆教的大法者,名顿教;对中下根渐次开示,自浅至深,次第而渐进者,名渐教;以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量,使听众各自领会,而互不相知者,名秘密教;以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量,使听众闻解各异,證果不同,或闻小法得大果,或闻大法得小果者,名不定教。以上四教因是佛教化众生的仪式,故名化仪。
化仪顿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顿教二种之一。禅源诸诠三曰:「佛初成道,为宿世缘熟上根之流一时顿说性相理事,众生万惑,菩萨万行,贤圣地位,诸佛万德。因该果海,初心即得菩提。果彻因源,位满犹称菩萨。」
(术语)顿教二种之一。禅源诸诠三曰:「佛初成道,为宿世缘熟上根之流一时顿说性相理事,众生万惑,菩萨万行,贤圣地位,诸佛万德。因该果海,初心即得菩提。果彻因源,位满犹称菩萨。」
化诱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化引导众生也。八十华严经二曰:「种种教门常化诱。」
(术语)教化引导众生也。八十华严经二曰:「种种教门常化诱。」
化乐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Nirmanarataya,六欲天之第五。在兜率天之上,他化自在天之下。以人间八百岁为一日一夜。身长八由旬,身有常光。相向而笑,即成交媾。儿自男女膝上化生。其初生者,如人间十二岁之童。梵名尼摩罗,须涅蜜陀。智度论九曰:「化自乐天。」仁王经上曰:「化乐天。」俱舍论十一曰:「乐变化天。」智度论九曰:「化自乐者,自化五尘而自娱乐故,言化自乐。」仁王经上曰:「若菩萨住十亿佛国中,作化乐天王修千亿法门。」
【佛学常见辞汇】
自变化五尘,而自娱乐,故名化乐,为欲界六天中之天名。
【三藏法数】
化乐天者,谓自化五尘之欲而娱乐故。此天依空而居。(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三藏法数】
化乐天者,谓欲得五欲乐时,皆自变化,以相娱乐故也。此天由修施、戒二种福业,胜兜率天,是以感报得生其中也。
(界名)Nirmanarataya,六欲天之第五。在兜率天之上,他化自在天之下。以人间八百岁为一日一夜。身长八由旬,身有常光。相向而笑,即成交媾。儿自男女膝上化生。其初生者,如人间十二岁之童。梵名尼摩罗,须涅蜜陀。智度论九曰:「化自乐天。」仁王经上曰:「化乐天。」俱舍论十一曰:「乐变化天。」智度论九曰:「化自乐者,自化五尘而自娱乐故,言化自乐。」仁王经上曰:「若菩萨住十亿佛国中,作化乐天王修千亿法门。」
【佛学常见辞汇】
自变化五尘,而自娱乐,故名化乐,为欲界六天中之天名。
【三藏法数】
化乐天者,谓自化五尘之欲而娱乐故。此天依空而居。(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三藏法数】
化乐天者,谓欲得五欲乐时,皆自变化,以相娱乐故也。此天由修施、戒二种福业,胜兜率天,是以感报得生其中也。
化导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化示导人也。大日经疏四曰:「随种种应度众生,三轮化导。」演密钞五曰:「化谓教化,导谓示导。」
(术语)教化示导人也。大日经疏四曰:「随种种应度众生,三轮化导。」演密钞五曰:「化谓教化,导谓示导。」
三轮化导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神变轮,二记心轮,三教诫轮。神变者佛以身业现种种之神变奇瑞也。记心者佛以意业知众生之心也。教诫者佛以口业教训众生也。瑜伽论二十五谓之三神变。俱舍论二十七谓之三示导。(参见:三轮)
(名数)一神变轮,二记心轮,三教诫轮。神变者佛以身业现种种之神变奇瑞也。记心者佛以意业知众生之心也。教诫者佛以口业教训众生也。瑜伽论二十五谓之三神变。俱舍论二十七谓之三示导。(参见:三轮)
化导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力之一。(参见:力字)
(术语)三力之一。(参见:力字)
化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化之因缘也。佛菩萨来此世,因有教化之因缘,若此因缘尽,则即去。寄归传一曰:「化缘斯尽,能事毕功。」【又】(杂语)以募化结佛缘也。释氏以能布施者,为与佛有缘法。故亦称募化为化缘。夷坚志曰:「普光寺行童元晖,近村王大子也。既僧,为街坊化缘。」
【佛学常见辞汇】
1。化度众生的因缘。佛菩萨来此世间教化众生,是因为有教化的因缘,当因缘尽了,便离去。2。向人募化以结佛缘。
【俗语佛源】
本来是指佛、菩萨、高僧等在世间示现的教化因缘。释迦牟尼与我们这个世界和众生「有缘」,一生教化不懈,就是他的「化缘」。又如唐·白居易《上弘和尚石塔碑序》说「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主盟者二十年。」这是高僧的化缘。俗亦称僧侣乞食为化缘。如宋·洪迈《夷坚志》卷一谓:「元晖,近村王大子也,即作僧,为街坊化缘。」原来,佛门僧侣比丘,意为乞士,也就是以乞食为生的人。佛教戒律谓:僧侣为了维持生命而乞食,便是「净命自居」,可以「省事修道」,「破一切骄慢」。僧侣募化乞食,广结佛缘,故称化缘。推而广之,为了佛事而举办的一切募化活动,也叫化缘。(李明权)
(术语)教化之因缘也。佛菩萨来此世,因有教化之因缘,若此因缘尽,则即去。寄归传一曰:「化缘斯尽,能事毕功。」【又】(杂语)以募化结佛缘也。释氏以能布施者,为与佛有缘法。故亦称募化为化缘。夷坚志曰:「普光寺行童元晖,近村王大子也。既僧,为街坊化缘。」
【佛学常见辞汇】
1。化度众生的因缘。佛菩萨来此世间教化众生,是因为有教化的因缘,当因缘尽了,便离去。2。向人募化以结佛缘。
【俗语佛源】
本来是指佛、菩萨、高僧等在世间示现的教化因缘。释迦牟尼与我们这个世界和众生「有缘」,一生教化不懈,就是他的「化缘」。又如唐·白居易《上弘和尚石塔碑序》说「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主盟者二十年。」这是高僧的化缘。俗亦称僧侣乞食为化缘。如宋·洪迈《夷坚志》卷一谓:「元晖,近村王大子也,即作僧,为街坊化缘。」原来,佛门僧侣比丘,意为乞士,也就是以乞食为生的人。佛教戒律谓:僧侣为了维持生命而乞食,便是「净命自居」,可以「省事修道」,「破一切骄慢」。僧侣募化乞食,广结佛缘,故称化缘。推而广之,为了佛事而举办的一切募化活动,也叫化缘。(李明权)
化坛
【佛学大辞典】
(堂塔)涅槃堂之异名。此处焚化亡骸故以为名。见象器笺一。
(堂塔)涅槃堂之异名。此处焚化亡骸故以为名。见象器笺一。
化转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人转恶为善也。四教仪一曰:「说能诠理,化转物心,故言教也。化转有三义:一转恶为善,二转迷成解,三转凡成圣。」
【佛学常见辞汇】
教人转恶向善。
(术语)教人转恶为善也。四教仪一曰:「说能诠理,化转物心,故言教也。化转有三义:一转恶为善,二转迷成解,三转凡成圣。」
【佛学常见辞汇】
教人转恶向善。
化属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菩萨有自初即定宜教化之眷属,谓之化属。
(术语)佛菩萨有自初即定宜教化之眷属,谓之化属。
引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引接化度也。六祖坛经曰:「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
(术语)引接化度也。六祖坛经曰:「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