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应化佛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佛菩提之一。(参见:菩提)附录。
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应身与化身同异
【佛学大辞典】
(杂语)同性经金光明经于应身之外立化身,则二身差别,起信论于应身之外不立化身,又唯识论法华论等于化身之外不立应身。则化身即应身也。(参见:三身)
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三身也。经论所说,或二身乃至十身,开合多途,然以三身为通途。盖诸身之不同不出三身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四种:法、报、应之三身。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法、应、化之三身。法、报、化之三身是也。(参见:三字部三身)附录。【又】三法身有二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證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證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佛学次第统编】
三身者:
一、自性身 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二、受用身,此有二种:
一、自受用 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
二、他受用 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
合此二种,名受用身。
三、变化身 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名获得诸利乐事。
「三种常住」谓三种常住者:
一、自性常 自性身谓之自性常,其性无为,不生不灭。
二、不断常 自他受用,谓之不断常,有为智品,虽有生灭,无有间断也。
三、相续常 变化身,谓之相续常,机缘不恒,稍有间断,虽不恒会,机缘无尽,虽有间断,化道无绝也。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也。)
〔一、法身〕,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二、报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三、应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湿生化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生中之二。有水气之所,生物自行出生,谓之湿生。化生者,不藉父母之因缘,从莲华等自然变化出生者。
【佛学常见辞汇】
湿生与化生。湿生是依湿气而生长的动物,如蚊蝇是;化生是不靠父母之缘,自然变化而生的生命,如天人及地狱的众生是。
禅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法之化导。
点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他缘所点,己性分之变化也。
鸺鹠仙化石
【佛学大辞典】
(传说)止观私记十曰:「真谛云:休留仙人,成劫末出。服长生药,变为石,形如牛卧。在佛前八百年中,石消融如灰,门人皆称入涅槃。」
转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迁化同。转教化于他土之义。又为迁转变化之义,谓命终之变也。无量寿经下曰:「是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
难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之根性狠戾,教化为难也。维摩经下曰:「此土众生刚强难化。」
难化三机
【佛学大辞典】
(名数)教化济度无望之三种恶机也,即谤大乘与五逆罪及一阐提。或曰难治之三病。涅槃经所说。
劝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人使寄附净财于三宝也。【又】劝人使转邪入正也。增一阿含经三曰:「宽仁博识,善能劝化。」俱舍论十二曰:「劝化令修十善业道。」天台戒疏上曰:「劝化人受戒功德,胜造八万四千宝塔。」
【俗语佛源】
宣传教义,劝导人改邪归正,谓之「劝化」。《增一阿含经》:「宽仁博识,善能劝化。」《俱舍论》:「劝化合修十善道。」「十善业」即不杀、不盗、不邪淫、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不贪、不嗔和正见。《宋书·夷蛮传》载释慧琳《均善论》:「务劝化之业,结师党之势,苦节以要厉精之誉,护德以展陵竞之情。」又有化缘、募化之义。如《释氏要览》引《罪福决疑经》:「僧尼白衣,或自财,或劝化得财,拟作佛像。」后俗语引申为劝勉化导,如《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回来给他一个事情,也好劝化劝化别人。」(无名氏)
劝化帐
【佛学大辞典】
(物名)募集净财之帐簿。
须达劝化
【佛学大辞典】
(故事)须达长者建立祇园精舍时,虽得唯以己之货财办之,而为使众人植福,亦自乘象而劝化人云。见百缘经六。
摄化利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摄化而利益众生也。
【佛学常见辞汇】
摄受教化和利益众生。
摄化随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顺众生之机缘而以种种方便摄受化益之也。
【佛学常见辞汇】
顺著众生的机缘而以种种的方法去摄受和教化。
权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菩萨以通力权现种种之身,种种之物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权化作此城。」义林章七末曰:「权示化形。」教行信證文类序曰:「权化仁齐救济苦恼群萌。」
【佛学常见辞汇】
佛菩萨以神通力方便示现种种的身体或是种种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