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2,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页
包佶(字 幼正 世称 二包 行第 七 丹阳郡公 )
包陈( 丹阳郡公 )
包贺
包颖
包寀
包鼎
包定(字 定之 )
包贵(世称 老包 )
包级
包令仪(字 肃之 )
包汝谐
包扬(字 显道 号 克堂 )
包繶
包约(字 详道 )
其它辞典(续上)
包何(字 幼嗣 世称 二包、三包 )包佶(字 幼正 世称 二包 行第 七 丹阳郡公 )
包陈( 丹阳郡公 )
包贺
包颖
包寀
包鼎
包定(字 定之 )
包贵(世称 老包 )
包级
包令仪(字 肃之 )
包汝谐
包扬(字 显道 号 克堂 )
包繶
包约(字 详道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延陵人,一说湖州人,字幼嗣。包融子。玄宗天宝进士。代宗大历中为起居舍人。工诗。与弟父包融、包佶齐名,世称三包。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幼嗣,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父融,有文名。何于玄宗天宝七载(748)登进士第,授太子正字。后官至起居舍人,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尚在世,约卒于德宗建中初年。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何有诗名,与弟佶并称二包。《全唐诗》存诗1卷。唐诗汇评
包何,生卒年不详,字幼嗣,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开元诗人包融之子,天宝七载,登进士第。十三载,官太子正字。大历中,寒官至起居舍人。何与弟包佶均以诗名,时称“二包”。有《包何诗集》一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延陵人,一说湖州人,字幼正。包融子。玄宗天宝六年进士。累官至秘书监。与韩洄、元琇、李衡等皆出于刘晏门下。德宗贞元以后,相继掌天下财利。历汴东两税使,诸道盐铁等使,迁刑部侍郎、太常少卿,拜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工诗。与兄包何齐名,时称二包,又与父、兄号三包。有诗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792 字幼正,排行七,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父融,有文名。佶于玄宗天宝六载(747)登进士第,天宝末避地江南。代宗广德中至大历初入刘晏转运幕。大历中历官度支郎中、谏议大夫知制诰,十二年(777)坐与元载善贬岭南。十四年起为江州刺史,德宗建中元年(780)权领转运盐铁使,历江淮水陆运使、汴东水陆运盐铁使。贞元元年(785)入为刑部侍郎,改国子祭酒,二年知贡举。转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八年五月卒。生平见权德舆《祭故秘书包监文》、《新唐书·刘晏传》附、《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诗纪事》卷四〇。佶有诗名,与兄何并称二包,与李纾并称包李。权德舆称其诗:“雅韵超俗,清机入冥。立言大旨,为纲为纪。行中文质,不俚不俗。”(《祭故秘书包监文》)《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唐诗汇评
包佶(约727—792),字幼正,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开元诗人包融之子,天宝六载(747),登进士第。曾为转运使刘晏判官。大历中,累迁至谏议大夫。十二年,坐与元载厚善贬岭南。建中初,复授江州刺史,权领江淮盐铁转运。入为户部郎中,仍权领盐铁。三年,为右庶子、汴东水陆运两税盐铁使。贞元初,官刑部侍郎,迁国子祭酒,兼知贞元二年贡举。官终秘书监。佶与兄包何均能诗,时称“二包”。有集,梁肃为之序,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逸
包佶字幼正,包融之子。登天宝六载杨护榜进士第,累官至秘书监。与刘长卿、窦叔向善。补诗一首。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佶字幼正。润州延陵人。擢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8前 【介绍】: 唐润州延陵人,一说湖州人。包佶子。以荫入仕,授华阴尉。累任使府,袭封丹阳郡公。历任雅州刺史、福王府长史、福王傅,以国子祭酒致仕。卒年五十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宣州宣城人。家世画虎,能绍其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宣州宣城人。包贵子。家世以画虎名,而鼎所画居最。欧阳修极称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宣州宣城人。善画虎,名闻四远,世称老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宁人。年十七,父为人所杀,与弟包绣遇仇人,乃抉其双目,沥血祭父。仇家讼于官,官嘉其孝义而为伸直其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庐州合肥人,字肃之。登进士第。授朝散大夫,分帅南京上护军。累官刑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人。儒生。方腊攻遂昌,汝谐与教授刘士英等共谋抵御,身先士卒,先后数十战而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庐州合肥人。包拯子。娶崔氏。通判潭州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昌军南城人,字详道。包扬兄。与弟初学于陆九渊,九渊尝称其天质淳厚,为学日进,不为夸诈者所惑,有过人之处,唯文采稍不足。九渊卒,复从学于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