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65 【介绍】: 东汉会稽曲阿人,字子良。少为诸生,师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光武帝建武初举孝廉,除郎中,入授太子《论语》。明帝永平中迁大鸿胪,以师恩特加赐俸禄,皆散与诸生之贫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子沐。嘉靖元年举人。任苏州府通判。时织造中贵怙势傲睨,梧独长揖不屈,裁革额外取索殆尽。遭诬陷,谪无为州同知。寻升漳州府同知。漳濒海多盗薮,长吏常置不问,梧设计侦查,致捕系过严,因而夺职。为文奇诡雄俊,自成一家言。有《白厓集》。
甬上耆旧诗·卷十四
字子木,号白崖。少有异才,以举人授判苏州。时中贵人督织造,凡郡属俱庭谒,子木独长揖不屈,且数裁之,遂为所诬奏,谪同知无为州,迁同知漳州府,罢归。为诗文奇轶自喜,余觅其白厓集未得,俟异日补之。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四
字子同,号同谷,嘉靖戊子举人官知县
包应麟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包应麟(1518年—?),字子瑞,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人。嘉靖十六年(1537年)丁酉科浙江乡试第五十名。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登庚戌科二甲第四名进士。授工部主事,督漕河工程,出为太平府知府,嘉靖四十年(1561年)官广东广州府知府。
《国语辞典》:汤包(汤包)  拼音:tāng bāo
一种包子。形似小笼包,而其馅饱含肉汤,故称。
分类:包子饱含
《國語辭典》:回笼(回籠)  拼音:huí lóng
1.将已蒸熟而冷却的食品放回蒸笼再次蒸热。
2.比喻已完成的事情再重复做一次。如:「他习惯在早起做完运动后睡个回笼觉。」
3.指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再回到原先发行的银行。如:「资金回笼」。
《国语辞典》:肉馅(肉馅)  拼音:ròu xiàn
包在饺子、包子或糕饼里面的肉。如:「大伯比较喜欢吃包肉馅的水饺。」
《国语辞典》:叉烧包(叉烧包)  拼音:chā shāo bāo
以叉烧肉为主要馅料所做成的包子。如:「这家餐厅的叉烧包远近驰名,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分类:包子
《国语辞典》:刈包  拼音:yì bāo
一种台湾小吃。将半圆形的包子割开,夹进猪肉、酸菜、花生粉等馅料而成的面食。习俗上是在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时吃。也称为「割包」、「虎咬猪」。
《国语辞典》:虎咬猪(虎咬猪)  拼音:hǔ yǎo zhū
一种将半圆形包子割开,夹进猪肉、酸菜、花生粉等做成的面食。习俗上在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时食用。也称为「割包」、「刈包」。
《国语辞典》:篓儿(篓儿)  拼音:lǒu ér
1.用竹、藤编成以装东西的器具。也称为「篓子」。
2.形状像馒头或包子的食品。如:「韭菜篓儿」。
《国语辞典》:割包  拼音:gē bāo
一种小吃。将半圆状的特制包子,分割为两片,再夹入半肥半瘦的猪肉、腌菜、花生粉等。也称为「虎咬猪」、「刈包」。
《国语辞典》:小笼包(小笼包)  拼音:xiǎo lóng bāo
一种面食点心,似包子而较小,内包肉馅,蒸熟食用。
《漢語大詞典》:豆包
用豆沙做馅的包子。 小民 《火树银花大年夜》:“厨房里开始忙了,熏鸡,熏肉,炸丸子,腌鱼,剁馅子,炖肉,蒸肉,蒸包子、馒头、豆包、糖三角。”
分類:豆沙包子
《漢語大詞典》:水晶包
以白糖、脂油为馅的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