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大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个之大劫也。(参见:大劫)
【佛学常见辞汇】
历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一大劫共有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为一世界由成到毁的年数。
大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成住坏空之四期为一周。为八十增减之时量。旧译称之为四中劫。新译称之为八十中劫。(参见:劫)
【佛学常见辞汇】
合八十小劫或是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
【佛学次第统编】
大劫者,合四中劫,一成、一住、一坏、一空,为一大劫。
一、成劫 历第一次中劫,名曰成劫。
二、住劫 历第二次中劫,名曰住劫。
三、坏劫 历第三次中劫,名曰坏劫。
四、空劫 历第四次中劫,名曰空劫。
合四中劫,共计十三万四千四百万年,为一大劫。
凡十方三世所有一切世界,皆悉具此四种。
一小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增或一减之间曰一小劫,是新译家之说。合一增一减曰一小劫,是旧译家之说。法华经化城喻品曰:「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参见:劫)
【佛学常见辞汇】
人寿由最初的八万四千岁起,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止,再由十岁起每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原来的八万四千岁止,这样一减一增,为一小劫。以数学方式来计算,一小劫等于(84000-10)×100×2即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劫簸Kalpa之略。译言分别时节。通常年月日时不能算之远大时节也。故又译大时。智度论三十八曰:「劫簸,秦言分别时节。」又曰:「时中最小者六十念中之一念,大时名劫。」释迦氏谱曰:「劫波,此土译之名长时也。」慧苑音义上曰:「劫,梵言,具正云羯腊波,此翻为长时。」劫有二种:一名器世间,就世界成坏而立之数量也。如成劫坏劫增劫减劫等名。祖庭事苑曰:「日月岁数谓之时,成住坏空谓之劫。」二名岁数劫,算昼夜日月之数量者。法华论曰:「示现五种劫:一者夜,二者昼,三者月,四者时,五者年。」智度论三十八曰:「有人言:时节岁数名为小劫,如法华经中,舍利弗作佛时,正法住二十小劫,像法住二十小劫。」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
【佛学次第统编】
就世之相续迁变言之,即所谓劫。劫者梵语劫簸之略,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时计算之极长时节也。又译称大时,劫有小中大三者,下分述之:
一中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个之中劫。时之名也。(参见:劫)
【佛学常见辞汇】
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三亿三千五百九十六万年。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劫簸Kalpa之略。译言分别时节。通常年月日时不能算之远大时节也。故又译大时。智度论三十八曰:「劫簸,秦言分别时节。」又曰:「时中最小者六十念中之一念,大时名劫。」释迦氏谱曰:「劫波,此土译之名长时也。」慧苑音义上曰:「劫,梵言,具正云羯腊波,此翻为长时。」劫有二种:一名器世间,就世界成坏而立之数量也。如成劫坏劫增劫减劫等名。祖庭事苑曰:「日月岁数谓之时,成住坏空谓之劫。」二名岁数劫,算昼夜日月之数量者。法华论曰:「示现五种劫:一者夜,二者昼,三者月,四者时,五者年。」智度论三十八曰:「有人言:时节岁数名为小劫,如法华经中,舍利弗作佛时,正法住二十小劫,像法住二十小劫。」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
【佛学次第统编】
就世之相续迁变言之,即所谓劫。劫者梵语劫簸之略,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时计算之极长时节也。又译称大时,劫有小中大三者,下分述之:
一劫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个之劫也。劫示长时,为梵语,有大中小之三劫。(参见: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劫簸Kalpa之略。译言分别时节。通常年月日时不能算之远大时节也。故又译大时。智度论三十八曰:「劫簸,秦言分别时节。」又曰:「时中最小者六十念中之一念,大时名劫。」释迦氏谱曰:「劫波,此土译之名长时也。」慧苑音义上曰:「劫,梵言,具正云羯腊波,此翻为长时。」劫有二种:一名器世间,就世界成坏而立之数量也。如成劫坏劫增劫减劫等名。祖庭事苑曰:「日月岁数谓之时,成住坏空谓之劫。」二名岁数劫,算昼夜日月之数量者。法华论曰:「示现五种劫:一者夜,二者昼,三者月,四者时,五者年。」智度论三十八曰:「有人言:时节岁数名为小劫,如法华经中,舍利弗作佛时,正法住二十小劫,像法住二十小劫。」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
【佛学次第统编】
就世之相续迁变言之,即所谓劫。劫者梵语劫簸之略,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时计算之极长时节也。又译称大时,劫有小中大三者,下分述之:
八十亿劫
【佛学大辞典】
(杂语)依罪业而流转生死之劫量也。观无量寿经曰:「称佛名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
八六四二万十千劫
【佛学大辞典】
(杂语)小乘之圣者,回心于大乘后,至入初僧祇之位,其间所费之修行时间也。(参见:八万劫小乘)
八万劫小乘
【佛学大辞典】
(杂语)开声闻缘觉二乘之證果者,而声闻之初果,经八万劫,二果经六万劫,三果经四万劫,四果经二万劫,缘觉经十千劫,则自发心而入大乘。因指声闻之初果(即预流果),谓之八万劫小乘。
九劫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释尊与弥勒虽同发心,而释尊由勇猛之精进力,便超九劫,而先成佛。见宝积经一百十一。
十小劫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其佛(大通智胜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现前。」(参见:十劫)
十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往昔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成佛,自成就而为阿弥陀佛,至今已经十劫。无量寿经上曰:「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历十劫。」然言十劫者,不过举其为众生济度而成就四十八愿之时而止,其实为久远之古佛。故弥陀为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十六王子之第九王子,释迦其第十六王子也。于寿量品释迦自显其本地,说为久远实成之古佛,以是可知弥陀佛之本地,亦为久远之古佛,但因欲度众生自本地示现为法藏比丘,建四十八愿,以五劫之思惟与兆载永劫之修行,于十劫之昔,现正觉也。又依真宗之教意,则西方之阿弥陀,于胎藏界主證菩提之德,于金刚界主大智慧门,妙观察智之所成也,然则大日如来成道之年劫不可说不可思议,弥陀之成道亦不可说不可思议也。又言大通智胜佛坐于道场十劫,不现佛道,是非不现佛道,以众生之机缘未熟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
十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往昔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成佛,自成就而为阿弥陀佛,至今已经十劫。无量寿经上曰:「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历十劫。」然言十劫者,不过举其为众生济度而成就四十八愿之时而止,其实为久远之古佛。故弥陀为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十六王子之第九王子,释迦其第十六王子也。于寿量品释迦自显其本地,说为久远实成之古佛,以是可知弥陀佛之本地,亦为久远之古佛,但因欲度众生自本地示现为法藏比丘,建四十八愿,以五劫之思惟与兆载永劫之修行,于十劫之昔,现正觉也。又依真宗之教意,则西方之阿弥陀,于胎藏界主證菩提之德,于金刚界主大智慧门,妙观察智之所成也,然则大日如来成道之年劫不可说不可思议,弥陀之成道亦不可说不可思议也。又言大通智胜佛坐于道场十劫,不现佛道,是非不现佛道,以众生之机缘未熟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
十劫正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佛之正觉也。(参见:十劫)
十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往昔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成佛,自成就而为阿弥陀佛,至今已经十劫。无量寿经上曰:「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历十劫。」然言十劫者,不过举其为众生济度而成就四十八愿之时而止,其实为久远之古佛。故弥陀为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十六王子之第九王子,释迦其第十六王子也。于寿量品释迦自显其本地,说为久远实成之古佛,以是可知弥陀佛之本地,亦为久远之古佛,但因欲度众生自本地示现为法藏比丘,建四十八愿,以五劫之思惟与兆载永劫之修行,于十劫之昔,现正觉也。又依真宗之教意,则西方之阿弥陀,于胎藏界主證菩提之德,于金刚界主大智慧门,妙观察智之所成也,然则大日如来成道之年劫不可说不可思议,弥陀之成道亦不可说不可思议也。又言大通智胜佛坐于道场十劫,不现佛道,是非不现佛道,以众生之机缘未熟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
十劫须臾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华严十玄门之意,则念劫融通,十劫亦一念须臾之顷,然则弥陀之成佛,由凡情观之,为十劫之往昔,自普贤眼观之,则为现前之正觉也,十万亿之佛土,准此可知。
十劫弥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十劫之昔成正觉之弥陀也。对于久远之弥陀而言,阿弥陀经曰:「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十岁减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寿渐减,至十岁,为减劫之极。(参见: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劫簸Kalpa之略。译言分别时节。通常年月日时不能算之远大时节也。故又译大时。智度论三十八曰:「劫簸,秦言分别时节。」又曰:「时中最小者六十念中之一念,大时名劫。」释迦氏谱曰:「劫波,此土译之名长时也。」慧苑音义上曰:「劫,梵言,具正云羯腊波,此翻为长时。」劫有二种:一名器世间,就世界成坏而立之数量也。如成劫坏劫增劫减劫等名。祖庭事苑曰:「日月岁数谓之时,成住坏空谓之劫。」二名岁数劫,算昼夜日月之数量者。法华论曰:「示现五种劫:一者夜,二者昼,三者月,四者时,五者年。」智度论三十八曰:「有人言:时节岁数名为小劫,如法华经中,舍利弗作佛时,正法住二十小劫,像法住二十小劫。」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
【佛学次第统编】
就世之相续迁变言之,即所谓劫。劫者梵语劫簸之略,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时计算之极长时节也。又译称大时,劫有小中大三者,下分述之:
三千尘点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化城喻品明大通智胜佛出世久远之劫量也。「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知胜如来。(中略)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令有人磨以为墨。过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中略)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抹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磨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之物而为墨,每经一三千大千世界,下一点,竟尽其墨,而其所经过之世界,悉碎为微尘,谓其一尘为一劫。是显大通智胜佛出世久远之比喻也。见法华经化城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