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0,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逃劫
前劫
棋劫
黑劫
来劫
九劫
明劫
入劫
劫胁
浊劫
转劫
抄劫
三劫
避劫
驱劫
《漢語大詞典》:逃劫
逃避灾难。 清 方文 《百岁翁歌赠赵撝谦先生》:“蚤岁连生十二男,孙与曾元三十三。忽逢世难遭杀戮,孑身逃劫 漳河 南。”
《骈字类编》:前劫
云笈七签老君下降授神人氏得斯经下世则按经图分画天地名前劫高上真人更新开乎造化时事故昧前皇圣人功用所以于此而为更始但世人相聚只知有此盘古岂明今天前始之初复有盘古者哉九又按三皇内经召高天大圣真人前劫造化神仙以 天父母问乎前劫造化功用时事是元始天尊真仙并降语帝曰尔欲知前劫造化时事者汝可寻太上元老灵宝君五符真文经也功用本起莫不从于是经
《漢語大詞典》:棋劫
亦作“棊劫”。 围棋的劫争。亦用以喻争战。周书·儒林传·乐逊:“譬犹棊劫相持,争行先后,若一行不当,或成彼利,诚应捨小营大,先保封域,不宜贪利边陲,轻为举动。”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 秦 兗州 刺史 彭超 请攻 沛郡 太守 戴逯 於 彭城 ,且曰:‘愿更遣重将攻 淮南 诸城,为征南棊劫之势,东西并进, 丹阳 不足平也。’” 胡三省 注:“棊劫者,以棊势喻兵势也。围棊者,攻其右而敌手应之,则击其左取之,谓之劫。” 宋 陆游 《初夏》诗:“细煅诗联凭棐几,静思棋劫对楸枰。”参见“ 劫打 ”。
分類:围棋争战
《漢語大詞典》:劫打
亦作“刧打”。 围棋术语。也叫劫争。开局后,当一部分棋势不利或被围困时,如按常规着法攻守将难于保全,即采取此种走法。劫,即强行劫持,借以转死为活,化危为安。对局中,黑白双方在同一处各自围住对方一子,黑方如先提吃白方一子,白方须于他处下子,待黑方应后,方可于原处提回黑方一子。如此往复提吃。《天雨花》第十一回:“便呼侍者将棋至,二人对坐赌输赢。 永正 在傍来观看,各争形势用心情,局到中间寻刧打, 维明 忽而一回睛。”
《漢語大詞典》:黑劫
劫难。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迭韵诗:“筹笔深心消黑劫,彯缨异数称斑衣。”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此花娟洁,出淤泥而不染。幸勿失其清修,致堕黑劫。” 清 俞赞 《恤商论》:“近者各省尝私植(雅片)矣。何以在我犹躬冒不韙?殆气数使然, 中国 应有此黑劫。”
分類:劫难
《漢語大詞典》:来劫(來劫)
佛教语。犹来世。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受苦现在,殃流来劫。”
《漢語大詞典》:九劫
(1).谓成佛所经历的漫长劫难。 南朝 梁 沈约 《释迦文佛像铭》:“能仁奚感,将唯妙法。驻景上天,降生右脇。始出四门,终超九劫。”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忘身论》:“昔王子投身,功踰九劫;刳肌贸鸟,骇震三千。”生经·堕珠著海中经:“我等世尊,从无数劫精进不懈,不拘生死五道之患……超越九劫,自致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2).指 释迦 成佛的现在世。相传 释迦 于住劫(分二十小劫)中的第九劫(即现在世)成佛。法苑珠林卷十三:“十一劫是未来,八劫是过去,今 释迦佛 当第九劫内成佛。”参见“ 中劫 ”。
《漢語大詞典》:中劫
佛家的宏观时间概念之一。相当于世界产生、发展、衰朽、灭亡(成、住、坏、空)中的一个阶段。即二十小劫或四分之一大劫。见大智度论法苑珠林卷三:“此中一减一增,十八增减,合二十中劫。”
《漢語大詞典》:明劫
指大臣用俸禄去豢养党羽,以权谋私。韩非子·三守:“凡劫有三:有明劫,有事劫,有刑劫……羣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谓明劫。”
《漢語大詞典》:入劫
犹遭难。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灌塘本寻常之事,一年难於一年,渐若登天,然莫不以上闸为入刼,过 淮 为更生。”
分類:遭难
《漢語大詞典》:劫胁(劫脅)
亦作“刼胁”。
(1).威逼胁迫。礼记·儒行“刼之以众” 汉 郑玄 注:“刼,刼胁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未有能劫胁天子如制婴儿,废置在手,东西出其意,使天子畏之若乘虎狼而挟蛇虺,如 唐 世也。”
(2).指胁从者。 唐 柳宗元 《剑门铭》:“左师出於 剑门 ,大攘顽嚚,諭引劫胁,蚁溃鼠骇,险无以固。”
《漢語大詞典》:浊劫(濁刼)
亦作“ 浊劫 ”。 佛教语。指尘世。《法华经·劝持品》:“浊劫恶世中,多有诸恐怖。” 唐 独孤及 《诣开悟禅师问心法次第寄韩郎中》诗:“浊刼相从惯,迷途自谓安。”
《漢語大詞典》:转劫(轉劫)
(1).连续在不同地区抢劫。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贼盗》:“ 宋 兴,既歛兵於内,盗贼輒发,而州郡无武备……故盗起輒转劫数百千里,非天子自出兵,往往不能格。”
(2).犹转世。 吴组缃 《山洪》八:“他那个猴子转劫的货,眨眨眼睛就是一个法,晓的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漢語大詞典》:抄劫
掠夺。周书·陆腾传:“ 陵州 木笼獠 恃险麤獷,每行抄刼,詔 腾 讨之。”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虏围 庐楚 不下而归,犹缀 濠州 以待和,时时抄劫,与我师遇,杀伤相当。”一本作“ 抄刼 ”。
分類:掠夺
《骈字类编》:三劫
魏晋 杨羲 云林与众真吟诗十一首 其五 岂若绝明外,三劫方一过。
《漢語大詞典》:避劫
犹言逃避灾难。 清 魏源 《桂林阳朔山水歌》之三:“神仙避劫人避灾,更於何处藏三才?”
《漢語大詞典》:驱劫(驅劫)
逼迫挟持。 唐 裴抗 《魏博节度使田公神道碑》:“驱劫忠良,易其守心。”
分類:逼迫挟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