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不思议劫
【佛学大辞典】
(杂语)劫数多量而不可思议也。
中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译家谓一增一减为中劫,旧译家谓一成劫及一住劫为中劫。即当于新译之二十中劫也。(参见:劫)
【佛学常见辞汇】
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参见:一中劫)
【佛学次第统编】
中劫者,合二十小劫,共计三万三千六百万年,为一中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劫簸Kalpa之略。译言分别时节。通常年月日时不能算之远大时节也。故又译大时。智度论三十八曰:「劫簸,秦言分别时节。」又曰:「时中最小者六十念中之一念,大时名劫。」释迦氏谱曰:「劫波,此土译之名长时也。」慧苑音义上曰:「劫,梵言,具正云羯腊波,此翻为长时。」劫有二种:一名器世间,就世界成坏而立之数量也。如成劫坏劫增劫减劫等名。祖庭事苑曰:「日月岁数谓之时,成住坏空谓之劫。」二名岁数劫,算昼夜日月之数量者。法华论曰:「示现五种劫:一者夜,二者昼,三者月,四者时,五者年。」智度论三十八曰:「有人言:时节岁数名为小劫,如法华经中,舍利弗作佛时,正法住二十小劫,像法住二十小劫。」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
【佛学次第统编】
就世之相续迁变言之,即所谓劫。劫者梵语劫簸之略,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时计算之极长时节也。又译称大时,劫有小中大三者,下分述之:
一中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个之中劫。时之名也。(参见:劫)
【佛学常见辞汇】
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三亿三千五百九十六万年。
四生百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缘觉乘之人,极速以四生之加行得道果,极迟者以百劫之加行得道果。光记二十三曰:「若据独觉,极疾四生修加行,极迟百劫修加行。」五教章下之二冠注曰:「问:四生百劫云何修行?答:景猷百行钞九云,言四生者略有两断。一云:第一生修声闻资粮,第二生修声闻加行,第三生修缘觉资粮,第四生入见道得无学果。二云:第一生种解脱分善,第二生修使纯熟,第三生修顺决择分,第四生入见道乃至證无学果。言百劫者,谓发心已修彼行因,极迟不过百劫便得彼果(上已)。述曰:四生二义,初约转根,后就不转。」
【佛学常见辞汇】
谓声闻乘行人,快则四生的加行才能获得道果,慢则要一百劫的加行才能获得道果。
四劫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第一、一成劫,有二十增减,初一增减之间,由初禅天下至地狱界次第成立,后十九增减,自光音天(新曰极光净天)有情次第降生,最后无间地狱生有情一人,即为器世间有情世间之成立,谓之成劫。二住劫,二种世间安稳存住之时也。其间亦经二十劫。三坏劫,亦有二十增减。其中前十九增减,自初禅天至地狱之有情,各随其业因或出于二禅以上,或移于他界,至不留一人,谓之有情世间坏。其后一增减,发大火灾,荡尽初禅以下。谓之坏劫。四空劫,即坏了后,虚空无一物也,故曰空劫。亦有二十增减。依之四劫合成八十增减。增减者,于住劫所立之数量也。人寿八万四千岁每百年减一岁,至人寿十岁为一减,又自十岁,每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一增。此一增或一减,为一小劫。二十增减即二十小劫也,此为一成劫之量。馀三劫之时量,与此等。第二、一坏劫,二成劫,三中劫,四大劫。见俱舍论十二。梵Kalpa。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参见:四字部四劫)
【佛学常见辞汇】
1。成劫、住劫、坏劫、空劫。2。坏劫、成劫、中劫、大劫。
【三藏法数】
(出佛祖统纪)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有二十小劫。第一小劫,因过去劫坏空之后,第二禅光音天空中布金色云,注大洪雨,积风轮上,结为水轮;有大风起,吹水生沫,而成须弥等山。时一切有情皆集光音天中。天众既多,居处迫窄。其福减者,下生世间。最初有一天子从光音天没,来生大梵天中,是为梵王,其寿六十小劫。第二小劫,光音诸天来生初禅梵世天中,为梵辅天,其寿四十小劫。第三小劫,光音诸天复有来生梵世天中,为梵众天,其寿二十小劫。如是渐渐下生欲界天中。时光音诸天,有福尽者,化生为人,飞行自在,无有男女之相;地涌甘泉,味如酥蜜,因试尝之,遂生味著,失其神通,及以身光。世间大暗,黑风吹海,漂出日月,置须弥山腹,照四天下,乃有昼夜。彼时众生由耽地味,颜色粗悴;复食自然粳稻,残秽在身,为欲蠲除,便生二道,成男女根。宿习力故,便生淫欲,夫妻共住。光音诸天后来生者,入母胎中,遂有胎生。时自然粳稻,朝刈暮熟,刈复随生,米长四寸。后因人多,贪取渐生,糠铖刈已不生。第四小劫,乃至第二十小劫,皆悉一增一减,名为成劫。(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二、住劫〕,住劫者,谓世界安住也。有二十小劫。第九小劫,人寿减至五万岁时,第一拘留孙佛出世;减至四万岁时,第二拘那含牟尼佛出世;减至二万岁时,第三迦叶佛出世;减至一百岁时,第四释迦牟尼佛出世。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第五弥勒佛出世;第十五小劫,于减劫中,第六师子佛乃至欲乐佛,凡九百九十四佛相继出兴,说法度人。第二十小劫,于增劫中,楼至佛出世,满足一千也。已上二十小劫,皆悉一增一减,名为住劫。(梵语拘留孙,华言所应断。梵语拘那含牟尼,华言金色仙。梵语迦叶,华言饮光。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梵语弥勒,华言慈氏。梵语楼至,华言爱乐。)
〔三、坏劫〕,坏劫者,谓世界坏减也。有二十小劫。如火灾起时,坏至初禅天。始从地狱,终至梵天,有情众生,经十九增减劫,次第坏尽。唯器世间空旷而住,乃至一切有情都尽,最后一增减劫,方坏器世间。有七日从海底出,大海尽竭,须弥崩坏,风吹猛燄,烧上梵天,悉成灰烬;乃至三千世界一时烧尽,名为坏劫。(器世间者,世界如器故也。梵天,即初禅天也。三千世界者,小千、中千、大千也。)
〔四、空劫〕,空劫者,谓世界空虚也。有二十小劫。坏劫之后,自初禅梵世已下,世界空虚,犹如墨穴,无昼夜日月,唯大黑暗,名为空劫。
四种劫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劫簸Kalpa之略。译言分别时节。通常年月日时不能算之远大时节也。故又译大时。智度论三十八曰:「劫簸,秦言分别时节。」又曰:「时中最小者六十念中之一念,大时名劫。」释迦氏谱曰:「劫波,此土译之名长时也。」慧苑音义上曰:「劫,梵言,具正云羯腊波,此翻为长时。」劫有二种:一名器世间,就世界成坏而立之数量也。如成劫坏劫增劫减劫等名。祖庭事苑曰:「日月岁数谓之时,成住坏空谓之劫。」二名岁数劫,算昼夜日月之数量者。法华论曰:「示现五种劫:一者夜,二者昼,三者月,四者时,五者年。」智度论三十八曰:「有人言:时节岁数名为小劫,如法华经中,舍利弗作佛时,正法住二十小劫,像法住二十小劫。」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
【佛学次第统编】
就世之相续迁变言之,即所谓劫。劫者梵语劫簸之略,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时计算之极长时节也。又译称大时,劫有小中大三者,下分述之:
石劫
【佛学大辞典】
(杂名)磐石劫也。(参见: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劫簸Kalpa之略。译言分别时节。通常年月日时不能算之远大时节也。故又译大时。智度论三十八曰:「劫簸,秦言分别时节。」又曰:「时中最小者六十念中之一念,大时名劫。」释迦氏谱曰:「劫波,此土译之名长时也。」慧苑音义上曰:「劫,梵言,具正云羯腊波,此翻为长时。」劫有二种:一名器世间,就世界成坏而立之数量也。如成劫坏劫增劫减劫等名。祖庭事苑曰:「日月岁数谓之时,成住坏空谓之劫。」二名岁数劫,算昼夜日月之数量者。法华论曰:「示现五种劫:一者夜,二者昼,三者月,四者时,五者年。」智度论三十八曰:「有人言:时节岁数名为小劫,如法华经中,舍利弗作佛时,正法住二十小劫,像法住二十小劫。」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
【佛学次第统编】
就世之相续迁变言之,即所谓劫。劫者梵语劫簸之略,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时计算之极长时节也。又译称大时,劫有小中大三者,下分述之:
永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永久之长时也。劫者梵语算世界成坏相之名也。无量寿经上曰:「兆载永劫。」
【佛学常见辞汇】
极长的时期。劫是梵语劫波的简称,是计算世界成坏相的名词。
百千万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劫者分别世界成坏之时量名,经其劫百千万,则曰百千万劫。白乐天句曰:「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百大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大阿僧祇劫之后,更为种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之时量也。(参见:百劫)
百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之菩萨,终三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于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三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于三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于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赞叹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参见:底沙))。九十一劫而成佛云,又大乘集四处之超劫为四十劫之超劫。是俱舍论之说也。涅槃经说为雪山童子时,为半偈舍全身,依此功德超十二劫。此初僧祇中之事也。(参见:雪山童子)。又,瑞王经说为摩纳仙人时布发掩泥,供养燃灯佛,依此功德超八劫,是二僧祇中之事也,(参见:燃灯佛)。又,金光明经说为萨埵王子时,舍身投饿虎,依其功德超十一劫。此第三僧祇中之事也。(参见:萨埵童子)。而大乘于三祇之外,不立百劫,以此九劫摄于第三劫中也。心地观经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以求正法因缘故,十二劫超生死苦。昔为摩纳仙人时,布发供养燃灯佛。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于生死海。昔为萨埵王子时,舍所爱身投饿虎。自利利他因缘故,十一劫超生死因。七日翘足赞如来,以精进故超九劫。」
【佛学常见辞汇】
一百个大劫。
百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之菩萨,终三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于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三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于三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于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赞叹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参见:底沙))。九十一劫而成佛云,又大乘集四处之超劫为四十劫之超劫。是俱舍论之说也。涅槃经说为雪山童子时,为半偈舍全身,依此功德超十二劫。此初僧祇中之事也。(参见:雪山童子)。又,瑞王经说为摩纳仙人时布发掩泥,供养燃灯佛,依此功德超八劫,是二僧祇中之事也,(参见:燃灯佛)。又,金光明经说为萨埵王子时,舍身投饿虎,依其功德超十一劫。此第三僧祇中之事也。(参见:萨埵童子)。而大乘于三祇之外,不立百劫,以此九劫摄于第三劫中也。心地观经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以求正法因缘故,十二劫超生死苦。昔为摩纳仙人时,布发供养燃灯佛。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于生死海。昔为萨埵王子时,舍所爱身投饿虎。自利利他因缘故,十一劫超生死因。七日翘足赞如来,以精进故超九劫。」
【佛学常见辞汇】
一百个大劫。
底沙
【佛学大辞典】
(佛名)Tis!ya,佛名。释迦牟尼佛尝在此佛所与弥勒共修佛道,七日七夜翘一脚,以一偈赞佛,依其功德于百劫中超越九劫而成佛云。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底沙,丁礼反,旧曰弗沙,此曰明也。」同二十二曰:「此亦星名,因星立名,西国多此也。」俱舍光记十八曰:「底沙此云圆满,是星名,从星为名。」慧琳音义十八曰:「底沙,唐云鬼宿,即其人是此宿直日生。西方以二十八宿记日,但以月所临宿以为名,旧经云蛭数者是也。」婆沙论一百七十七曰:「如契经说,过去有佛,号曰底沙,或曰补沙。彼佛有二菩萨弟子勤修梵行,一名释迦牟尼,二名梅怛俪药(译言慈氏)。尔时彼佛观二弟子谁先根熟,即如实知慈氏先熟,能寂后熟。复观二士所化有情,谁根先熟。又如实知释迦所化应先根熟,知已即念。我今云何令彼机感相会遇耶?然令一人速熟则易,非令多人。作是念已,便告释迦:吾欲游山,汝可随去。尔时彼佛取尼师檀,随路先往,既至山上,入吠琉璃龛。敷尼师檀,结跏趺坐,入火界定。经七昼夜,受妙喜乐,威光炽然。释迦须臾亦往山上,处处寻佛,如犊求母。展转遇至彼龛室前,欻然见佛,威仪端肃,光明照耀。专诚恳发,喜叹不堪。于行无间,忘下一足。瞻仰尊颜,目不暂舍。经七昼夜,以一伽他赞彼佛曰:天地此界多闻室,逝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如是赞已,便超九劫。于慈氏前,得无上觉。」
雪山童子
【佛学大辞典】
(本生)与雪山大士同。
兆载永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兆载者数量名,永劫者,历兆载之劫数,故云永。极长之一时期,谓之劫。梵语也。无量寿经上曰:「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
延促劫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佛之智力伟大,得自在超越伸缩劫(时间)也。
多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多数之劫时也。劫者梵语,最长时之名。
成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劫之一。(参见:四劫)
【三藏法数】
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有二十小劫。第一小劫,因过去劫坏空之后,第二禅光音天空中布金色云,注大洪雨,积风轮上,结为水轮;有大风起,吹水生沫,而成须弥等山。时一切有情皆集光音天中。天众既多,居处迫窄。其福减者,下生世间。最初有一天子从光音天没,来生大梵天中,是为梵王,其寿六十小劫。第二小劫,光音诸天来生初禅梵世天中,为梵辅天,其寿四十小劫。第三小劫,光音诸天复有来生梵世天中,为梵众天,其寿二十小劫。如是渐渐下生欲界天中。时光音诸天,有福尽者,化生为人,飞行自在,无有男女之相;地涌甘泉,味如酥蜜,因试尝之,遂生味著,失其神通,及以身光。世间大暗,黑风吹海,漂出日月,置须弥山腹,照四天下,乃有昼夜。彼时众生由耽地味,颜色粗悴;复食自然粳稻,残秽在身,为欲蠲除,便生二道,成男女根。宿习力故,便生淫欲,夫妻共住。光音诸天后来生者,入母胎中,遂有胎生。时自然粳稻,朝刈暮熟,刈复随生,米长四寸。后因人多,贪取渐生,糠铖刈已不生。第四小劫,乃至第二十小劫,皆悉一增一减,名为成劫。(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四劫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第一、一成劫,有二十增减,初一增减之间,由初禅天下至地狱界次第成立,后十九增减,自光音天(新曰极光净天)有情次第降生,最后无间地狱生有情一人,即为器世间有情世间之成立,谓之成劫。二住劫,二种世间安稳存住之时也。其间亦经二十劫。三坏劫,亦有二十增减。其中前十九增减,自初禅天至地狱之有情,各随其业因或出于二禅以上,或移于他界,至不留一人,谓之有情世间坏。其后一增减,发大火灾,荡尽初禅以下。谓之坏劫。四空劫,即坏了后,虚空无一物也,故曰空劫。亦有二十增减。依之四劫合成八十增减。增减者,于住劫所立之数量也。人寿八万四千岁每百年减一岁,至人寿十岁为一减,又自十岁,每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一增。此一增或一减,为一小劫。二十增减即二十小劫也,此为一成劫之量。馀三劫之时量,与此等。第二、一坏劫,二成劫,三中劫,四大劫。见俱舍论十二。梵Kalpa。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参见:四字部四劫)
【佛学常见辞汇】
1。成劫、住劫、坏劫、空劫。2。坏劫、成劫、中劫、大劫。
【三藏法数】
(出佛祖统纪)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有二十小劫。第一小劫,因过去劫坏空之后,第二禅光音天空中布金色云,注大洪雨,积风轮上,结为水轮;有大风起,吹水生沫,而成须弥等山。时一切有情皆集光音天中。天众既多,居处迫窄。其福减者,下生世间。最初有一天子从光音天没,来生大梵天中,是为梵王,其寿六十小劫。第二小劫,光音诸天来生初禅梵世天中,为梵辅天,其寿四十小劫。第三小劫,光音诸天复有来生梵世天中,为梵众天,其寿二十小劫。如是渐渐下生欲界天中。时光音诸天,有福尽者,化生为人,飞行自在,无有男女之相;地涌甘泉,味如酥蜜,因试尝之,遂生味著,失其神通,及以身光。世间大暗,黑风吹海,漂出日月,置须弥山腹,照四天下,乃有昼夜。彼时众生由耽地味,颜色粗悴;复食自然粳稻,残秽在身,为欲蠲除,便生二道,成男女根。宿习力故,便生淫欲,夫妻共住。光音诸天后来生者,入母胎中,遂有胎生。时自然粳稻,朝刈暮熟,刈复随生,米长四寸。后因人多,贪取渐生,糠铖刈已不生。第四小劫,乃至第二十小劫,皆悉一增一减,名为成劫。(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二、住劫〕,住劫者,谓世界安住也。有二十小劫。第九小劫,人寿减至五万岁时,第一拘留孙佛出世;减至四万岁时,第二拘那含牟尼佛出世;减至二万岁时,第三迦叶佛出世;减至一百岁时,第四释迦牟尼佛出世。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第五弥勒佛出世;第十五小劫,于减劫中,第六师子佛乃至欲乐佛,凡九百九十四佛相继出兴,说法度人。第二十小劫,于增劫中,楼至佛出世,满足一千也。已上二十小劫,皆悉一增一减,名为住劫。(梵语拘留孙,华言所应断。梵语拘那含牟尼,华言金色仙。梵语迦叶,华言饮光。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梵语弥勒,华言慈氏。梵语楼至,华言爱乐。)
〔三、坏劫〕,坏劫者,谓世界坏减也。有二十小劫。如火灾起时,坏至初禅天。始从地狱,终至梵天,有情众生,经十九增减劫,次第坏尽。唯器世间空旷而住,乃至一切有情都尽,最后一增减劫,方坏器世间。有七日从海底出,大海尽竭,须弥崩坏,风吹猛燄,烧上梵天,悉成灰烬;乃至三千世界一时烧尽,名为坏劫。(器世间者,世界如器故也。梵天,即初禅天也。三千世界者,小千、中千、大千也。)
〔四、空劫〕,空劫者,谓世界空虚也。有二十小劫。坏劫之后,自初禅梵世已下,世界空虚,犹如墨穴,无昼夜日月,唯大黑暗,名为空劫。
住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中劫之一,谓自成劫至坏劫间此界有情住之一期也。其间有二十增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百岁减一岁,而至十岁,为一减。自十岁更每百年增一岁,而至八万四千岁,为一增。
【佛学常见辞汇】
四中劫之一。
【三藏法数】
住劫者,谓世界安住也。有二十小劫。第九小劫,人寿减至五万岁时,第一拘留孙佛出世;减至四万岁时,第二拘那含牟尼佛出世;减至二万岁时,第三迦叶佛出世;减至一百岁时,第四释迦牟尼佛出世。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第五弥勒佛出世;第十五小劫,于减劫中,第六师子佛乃至欲乐佛,凡九百九十四佛相继出兴,说法度人。第二十小劫,于增劫中,楼至佛出世,满足一千也。已上二十小劫,皆悉一增一减,名为住劫。(梵语拘留孙,华言所应断。梵语拘那含牟尼,华言金色仙。梵语迦叶,华言饮光。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梵语弥勒,华言慈氏。梵语楼至,华言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