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劫持  拼音:jié chí
掳人、劫机或劫船后,控制人质,以遂其所求。如:「歹徒劫持人质,企图勒索家属。」《清史稿。卷四四三。列传。于式枚》:「纵使被选者不皆营私武断,而一国政权落于最少数人之手,劫持中外大臣,后患何可胜言?」
《國語辭典》:操切  拼音:cāo qiè
1.威胁、胁迫。《汉书。卷七二。贡禹传》:「奸轨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
2.做事过于急躁。《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漢語大詞典》:劫迁(劫遷)
劫持;胁迫迁徙。 明 李东阳 《读唐》之十九:“自 玄宗 启祸 禄山 ,遗患 力士 ,遂失万乘之尊……故不终 玄宗 之身,遂有挟禁兵以行刧迁之计,为军将而擅废置之权者。”
《漢語大詞典》:质劫(質劫)
犹劫持。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或多聚徒众,或广置兵仗,或标异服饰,或质劫变主。”
分類:劫持
《漢語大詞典》:执劫(執劫)
犹劫持。 汉 荀悦 《汉纪·高后纪》:“若 寄 父为功臣而又被执劫,虽权卖 吕禄 以安社稷,义存君亲可矣。”三国志·魏志·夏侯惇传:“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復欲望生耶?” 唐 权德舆 《王公神道碑铭》:“吾尝被冕服,近天子之光,不能酬恩刷耻,而遭罹执劫,得正而死,犹生之年。”
分類:劫持
《國語辭典》:劫杀(劫殺)  拼音:jié shā
抢劫杀害。如:「出外旅游,切记财不露白,以免惨遭歹徒劫杀。」
《國語辭典》:邀留  拼音:yāo liú
迎请而留止。《宋史。卷三一○。杜衍传》:「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
《漢語大詞典》:强劫
亦作“强劫”。亦作“强刦”。亦作“彊劫”。
(1).以强力夺取。史记·项羽本纪:“ 彭越 彊劫 外黄 , 外黄 恐,故且降,待大王。”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自古立法制刑,皆以盗贼为急,盗窃不已,必为强劫;强劫不已,必至战攻。” 清 洪升 《长生殿·侦报》:“巧借着献驊騮,乘势去行强劫。” 陶成章 《浙案纪略·敖嘉熊传》:“其始迁入者,类皆无业游民,聚徒结队,白昼强刦, 清 吏则又莫或顾问。”
(2).强行劫持。 唐 钱珝 《为集贤崔相公让大学士表》:“臣久罹强刼,莫扈出居,走间道以获归,乃王灵之所被。”
《漢語大詞典》:掳劫(擄劫)
俘获劫持。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这时, 吴 兵二人掳劫 黑肩 妻,匆匆走过。”
分類:俘获劫持
《漢語大詞典》:劫执(劫執)
犹劫持,挟持。后汉书·桥玄传:“ 玄 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 玄 求货, 玄 不与。”新唐书·陆贽传:“委疲羸者以守要衝,寇至而不支,则劫执芟蹂,恣所欲得。”
分類:劫持挟持
《漢語大詞典》:持质(持質)
劫持人质。 汉 冯衍 《与任武达书》:“持质相劫,词语百车,剑戟在门,何暇有让?”三国志·魏志·夏侯惇传:“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晋书·刑法志:“科有持质,皆非盗贼,故分以为劫略律。”
分類:劫持人质
《漢語大詞典》:凌劫
欺凌劫持。明史·韩宪王朱松传:“诸贫宗往往凌劫有司, 平凉 知府 吴世良 、 鄺衍 任守德 ……先后被窘辱。”
分類:欺凌劫持
《漢語大詞典》:拘劫
拘留劫持。后汉书·独行传·温序:“ 序 行部至 襄武 ,为 隗嚣 别将 苟宇 所拘劫。”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先是诸将之外有权者,莫不拘劫妻子以为固;四方之来聘问者,莫不防碍出入以为密。”
分類:拘留劫持
《國語辭典》:要劫  拼音:yāo jié
以武力劫持而要求结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周衰屡盟,以及要劫〔契〕,始之以曹沬,终之以毛遂。」
分類:胁迫劫持
《漢語大詞典》:诱劫(誘劫)
诱骗劫持。史记·郑世家:“十四年,故 郑 亡 厉公突 在 櫟 者使人诱劫 郑 大夫 甫假 ,要以求入。”
分類:诱骗劫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