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正助杂三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行助行杂行之三行也。正行者,称名也。助行者,读诵,观察,礼拜,赞叹供养之四称也。杂行者,谓不入此五者之一切诸善万行。
同类助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同类善根。谓五正行中读诵,观察,礼拜(前三),赞叹供养(后一),之四种助业也。此等与称名念佛,虽同为往生净土之正行,然非正定之业而为助成称名之业,故称为同类之助业。
助音
【佛学大辞典】
(仪式)众人同音唱和,曰助音。
助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种之道品,能资助止观,故名助道。又资助果德,故名助道。又诸行互为资助,故名助道。止观八之二曰:「若遮障重,当修助道,既解惑相持,便应索援。外贪欲起以不净助,内贪欲起以背舍助,内外贪欲起以胜处助。」大乘义章十六曰:「言助法者,是其缘义,资助果德故名为助。又复诸行互共相资助,亦名为助。」
助道资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往生要集下末明念佛行者助道之资缘曰:「问:凡夫行人,要用衣食,此虽小缘,然能辩大事,裸喂不安,道法在焉?答:行者有二,谓在家出家也。其在家人,家业自在,餐饭衣服,何助念佛?如木槵子经琉璃王行,其出家人亦有三类:若上根者,草座鹿衣一菜一果,如雪山大士是;若中根者,常乞食粪扫衣;若下根者,檀越施,但少有即知足;具如止观第四。况复若佛弟子,专修正道,而无贪求,自然具资缘。如大论所云:譬如比丘贪求者不得供养,无所贪求,则无所乏短,心亦如是,若分别取相,则得实法。又大集经月藏分中,欲界六天日月星宿天龙八部各于佛前发誓愿言:若佛之声闻弟子,住法,顺法,三业相应修行者,我等皆共护持养育,供给所须,使无所乏。问:凡夫必不三业相应,若有缺漏,应无依怙?答:如此问难,是即懈怠无道心者所致。若诚求菩提诚欣净土者,宁舍身命,岂破禁戒,应以一切勤劳,期永劫之妙果。」
助道人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明念佛行者助道之人法曰:「此有三:一须善明师内外之律,恭敬承事能开除妨障之人。如大论云: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憍心自高,则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二须如同行之共涉险,乃至临终互相劝励。法华云:善智识是大因缘。三于念佛相应之教文,常当受持披读习学。般舟经之偈云:此三昧经真佛语,设闻远方有此经,用法道故往听受,一心讽诵不忘舍。问:何等教文,与念佛相应?答:正明西方观行并九品行果者,莫如观无量寿经。说弥陀本愿并极乐细相者,莫如无量寿经。明诸佛相好并观相灭罪者,莫如观佛三昧经。明色身法身相,并三昧胜利者,莫如般舟三昧经,念佛三昧经。明修行方法者,莫如上之三经,并十往生经,十住毗婆沙论。日日读诵者,莫如阿弥陀经。结偈总说者,莫如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或曰往生论与净土论)。修行之方法,多在摩诃止观,及善导和尚之观念法门,并六时礼赞。问答料简,多在天台之十疑,道绰和尚之安乐集,慈恩之西方要诀,怀感和尚之群疑论。记往生人者,多在迦才之净土论,并瑞应传。」愚案其他选拔净土之要文,采集念佛者之偈颂法语者,莫如宋四明宗晓之乐邦文类。
助咒僧
【佛学大辞典】
(职位)唱和导师诵咒之助音僧也。
助润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润生)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阇那崛多译。佛在祇园,东方之最胜灯王如来遣菩萨至此,使说神咒。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宋遵式著。记金光明忏法之修法。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荆溪湛然撰。补助智者大师法华三昧忏仪之式法也。运想者,作香华等偈而运想供养也。
冥助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亡人求神佛之救助也。慈恩传八曰:「将延景福,式资冥助。」
对治助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乘观法之第七。若修正观时,邪倒之心,起而为障,因而不能前进,则行相应之法而对治之,以助彼正道,开前进之道也。
【三藏法数】
对即对待,治即攻治。谓行人正修观时,忽或邪倒心起,障于正行,不能前进。随所著心,须以相应之法而对破之。著心既息,则正行可进,实理可显。如世医治病之术,药必对病而用。其患冷病者,必以热药治之;患热病者,必以冷药治之;患不冷不热者,必以温和之药治之。药力若效,其病即愈。病既愈已,身即安康。今论对治之法,亦犹是也。而言助开者,盖由邪倒之心,障蔽正行,而使解脱之门不开。今修此对治助道之法,助于正观之行,开彼解脱之门,故名对治助开。试就六蔽六度言之:若人修上道品调适,解脱不开,而悭贪忽起,激动观心,于身命财守护保著,当用舍施之法而对治之。若破戒心起,乖违净禁,当确持戒律而对治之。若瞋恚暴怒,常生忿恨,当用忍辱而对治之。若放逸懈怠,恣纵闲荡,当用精进而对治之。若浮掉驰骋,散乱不定,当用禅定而对治之。若沉昏闇塞,愚痴迷惑,当用智慧而对治之。前之六种观法,皆名正行;六度等法,名为助道。涅槃经云:众生烦恼非一种,佛说无量对治门。是也。
除助因
【三藏法数】
除助因者,谓除众生助恶之因也。助恶之因,即五种辛也。五辛者,即葱、薤、韭、蒜、兴渠也。谓此五辛食则能发淫恚,邪魅所著,天人远离,是故修行之人,欲得菩提,必先断除此五种辛菜也。故经云: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也。(兴渠,叶如蔓菁,根如萝卜,出土辛臭。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
知烦恼助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则知自身及诸众生所有一切烦恼之惑,皆能资助业因,而受当来果报;故求出离,而不为所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