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1,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蟛螖
印鱼
海术
白鹳
螟蛾
水黾
鳝鱼
溪狗
雉鸠
连雀
墨蝶
狼鱼
蝲蛄
田凫
青鹭
《国语辞典》:蟛螖  拼音:péng huá
动物名。一种蟹。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体较蟛蜞小。也称为「彭螖」、「彭越」。
《国语辞典》:印鱼(印鱼)  拼音:yìn yú
动物名。硬骨鱼纲鲈形目印鱼科。身体细长,头顶上有卵圆形吸盘,系从背鳍鳍棘部分转化而来,常吸附在鲨鱼或其他大型鱼类身上而遨游。主要分布于热带海洋。
《漢語大詞典》:海术(海術)
动物名。常栖于水中。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动:“ 南海 有水族,前左脚长,前右脚短。口在胁傍背上,常以左脚捉物,置於右脚,右脚中有齿嚼之,方内於口。大三尺餘,其声术术,南人呼为海术。”术,一本作“ 术 ”。
《国语辞典》:白鹳(白鹳)  拼音:bái guàn
动物名。鸟纲鹳形目。喙长,呈黑色、楔形。尾为圆尾,脚为红色,特长而有力。体除后半段黑色外,上下均为纯白色。
《国语辞典》:螟蛾  拼音:míng é
动物名。昆虫纲鳞翅目。为螟虫的成虫。是害虫,喜蛀食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茎部。
《国语辞典》:水黾(水黾)  拼音:shuǐ mǐn
动物名。昆虫纲半翅目水黾科。体狭,色黑褐,长约一公分,群集池沼水面,捕食小虫,能驰跃,水涸即飞去。也称为「水马」。
《国语辞典》:鳝鱼(鳝鱼)  拼音:shàn yú
动物名。鳝鱼目。体呈蛇形,圆柱状,表皮黏滑,无鳞片。体色褐黄,有深色斑点。鳍与鳃器官都已退化,体内无鳔,是一种退化的鱼。属淡水鱼。也称为「黄鳝」。
《漢語大詞典》:溪狗
(1).指 陶侃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温 劝 庾 见 陶 , 庾 犹豫未能往。 温 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 陶侃 本是 东晋 当时的少数民族 溪族 。 晋成帝 咸和 三年(328年)他已七十岁左右,位至征西大将军,并讨平了 苏峻 之难,建立了大功;然而同时的 温峤 却在背后称之为‘溪狗’。”
(2).动物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溪狗﹝集解﹞引 陈藏器 曰:“溪狗生南方溪涧中,状似蛤蟆,尾长三四寸。”
《国语辞典》:雉鸠(雉鸠)  拼音:zhì jiū
动物名。鸟纲鸠鸽目,为鸠的一种。眼黄色,有红色轮,头顶灰色,颈部有黑色及赤色斑点。胸部淡紫色,腹白,足赤。善走,栖于林中。
《国语辞典》:连雀(连雀)  拼音:lián què
动物名。一种候鸟,鸟纲燕雀目。头有黑色及栗色斑纹,并有显著的冠毛。喙短而侧扁。羽色灰褐,翼尾略黑,有黄白斑,尖端有赤点,尾短。栖于北半球,冬季时南迁。以昆虫、果实为食。
《国语辞典》:墨蝶  拼音:mò dié
动物名。以墨绿色为底色,上有白色斑纹。分布在低山带,通常于春夏出现,产量很少,雌雄色彩、斑纹、翅形均相同,但雌蝶较大。
《国语辞典》:狼鱼(狼鱼)  拼音:láng yú
动物名。脊椎动物硬鳍类。长约一公尺,口短且阔,生圆锥形大齿。体表无鳞,背色蓝褐,下腹灰白,间杂以黑、银斑点。肉美,皮可制革。
《国语辞典》:蝲蛄  拼音:là gū
动物名。一种虾类。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长尾类。形似龙虾而小,多产于淡水,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前三对步足都有螯,第一对特别发达,略如蟹螯。为重要食用虾,北美种类较多。
《国语辞典》:田凫(田凫)  拼音:tián fú
动物名。鸟纲千鸟科。头部长有黑色长羽毛。翼长约二十公分。背色为具金属光泽的绿黑色。群生于水田、河滩等地,以昆虫、贝类等为食。分布于欧洲、亚洲、北非等地。
《国语辞典》:青鹭(青鹭)  拼音:qīng lù
动物名。鸟类鹳目鹭科。嘴尖而细长,呈黄色。眼睛到嘴间,小腿以下部分没有羽毛,背部羽毛为青灰色。后趾和蹼发达。分布于非洲、欧洲、台湾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