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长耳鸮(长耳鸮)  拼音:cháng ěr xiāo
动物名。鸟纲鸱鸮目。体长三十至三十六公分。羽毛底色以黄褐、褐色为主,而杂以白、黑色的斑纹。耳羽很长,额头及胸部羽毛有细碎横斑。昼伏夜出,嗜食鼠类。广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西北部。
《国语辞典》:长臂虾(长臂虾)  拼音:cháng bì xiā
动物名。一种节肢动物。甲壳纲十脚目长臂科。头胸部短而肥;第二对胸足,粗而长,约为体长的三倍。多生活于近岸的海水区或江河里,可供食用。
《国语辞典》:缘椿象(缘椿象)  拼音:yuán chūn xiàng
动物名。节肢动物昆虫纲。体色褐或赤褐,头及复眼皆小,触角粗,吻长,腹部左右甚扩张,两旁呈刃状,体长约五分,多栖于菊科植物,吸液汁为害。
《国语辞典》:凿船虫(凿船虫)  拼音:zuò chuán chóng
动物名。一种软体动物。全体细长,壳形略呈三角形,两壳相坚附,外套膜附著于壳之周缘,壳之表面有黄线与褐线,产于海,好穴居木中,常藉其壳穿凿堤桩、浮木、船材等。也称为「攻木蛤」。
《国语辞典》:正番鸭(正番鸭)  拼音:zhèng fān yā
动物名。眼周围、嘴基部有红色疣,毛色有白、黑、青铜色等。为鸭种中体重最大者,原产于南美洲。
《国语辞典》:长吻鱼(长吻鱼)  拼音:cháng wěn yú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其唇形长而向下,弯如长鼻,故称为「长吻鱼」。产于非洲淡水中。
《国语辞典》:异特龙(异特龙)  拼音:yì tè lóng
动物名。恐龙类。化石发现于北美及东非侏罗纪后期的地层中。体重约二吨,体长约十公尺,肉食,牙齿和爪子锐利,尾巴强劲而有力。
《国语辞典》:银环蛇(银环蛇)  拼音:yín huán shé
动物名。一种毒蛇。体黑色,上有数十条银白色环带,毒性极强,以小动物为食。
《国语辞典》:雨伞节(雨伞节)  拼音:yǔ sǎn jié
动物名。爬虫纲有鳞目蝙蝠蛇科。身体为黑色,带白色斑环,卵生,为毒蛇类,属神经性毒,分布于台湾、海南岛及东南亚各地。也称为「百节蛇」。
《国语辞典》:知更鸟(知更鸟)  拼音:zhī gēng niǎo
动物名。燕雀目。背及颈部赤褐色,额喉皆黑,腹下白色,雌体色稍淡,鸣声清越。
《国语辞典》:澳洲鳄鱼(澳洲鳄鱼)  拼音:ào zhōu è yú
动物名。爬虫纲鳄鱼科。体长约二公尺,上颔骨有一缺刻。以鱼类及小型哺乳类为主要食物,分布于澳洲的淡水湖与河川中。
《国语辞典》:安哥拉兔  拼音:ān gē lā tù
动物名。原产于西亚安哥拉,故称为「安哥拉兔」。毛细长,色纯,有光泽,供纺织用。
《国语辞典》:钟形虫(钟形虫)  拼音:zhōng xíng chóng
动物名。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体微小,呈钟形或圆筒形。以柄附著于他物,柄内有收缩性纤维,藉其收缩可助个体在水中移动。口端有明显的纤毛环,可拨动以形成水流,使水中食物流入口中。行分裂繁殖,常附于淡水或咸水的水生植物、水面浮膜、淹没物和各种水生动物体上。
《国语辞典》:竹节虫(竹节虫)  拼音:zhú jié chóng
动物名。昆虫纲直翅目竹节虫科。身体、触角及脚均细长,呈绿或褐色。可随不同的光、温度与湿度而改变体色,并以此自卫。以植物的叶片为主食,蜥蜴、鸟类及蜘蛛均为其天敌。因体节分明,酷似竹子而得名。
《国语辞典》:德国狼犬(德国狼犬)  拼音:dé guó láng quǎn
动物名。产自德国,肩高约四十一公分,体重约二十七到三十九公斤,外形类似狼。这种狗聪明、机警、忠诚、脾气好,可以用为军犬、导盲犬。也称为「狼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