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00 【介绍】: 即宋哲宗。神宗第六子。元丰五年,封延安郡王。八年,立为太子。旋即位。时年尚幼,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次年改年号为元祐,召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为相,贬逐章惇、蔡确等新党。八年,太后死,始亲政。次年改元绍圣,以章惇为相,罢范纯仁、吕大防、苏辙等,尽复神宗时新法,重修《神宗实录》。在位十六年。
全宋诗
宋哲宗赵煦(一○七六~一一○○),神宗第六子。元丰五年(一○八二)封延安郡王。八年,立为太子,同年三月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元祐八年(一○九三),太后去世,亲政。在位十六年,建元元祐、绍圣、元符。元符三年卒,年二十五。庙号哲宗,葬永泰陵。事见《宋史》卷一七、一八《哲宗纪》。
全宋文·卷三二二一
宋哲宗赵煦(一○七七——一一○○),神宗第六子,熙宁九年十二月生。初名佣,授检校太尉、太平军节度使,封均国公。元丰五年迁开府仪同三司、彰武军节度使,进封延安郡王。八年立为太子,是年三月即位,年仅十岁。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改元元祐,召司马光、吕公著为相,贬逐新党,尽罢新法。元祐八年九月太皇太后崩,始亲政,改元绍圣,以绍述神宗新法为名。遂罢免宰相范纯仁等,追夺司马光等谥,以章惇为相,起用曾布、蔡卞等执政,于是熙丰新法渐次恢复。元符三年正月崩,在位十六年,年号三:元祐、绍圣、元符。有集二十七卷。事迹见《宋史》卷一七至一八《哲宗纪》,《玉海》卷二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亳州蒙城人,字仲贻。高公纪子。以恩补左班殿直。累迁康州防御使,知西上阁门事。钦宗靖康间使围城金军,还擢知东上閤门使。高宗艰难时常在左右,及即位,除保静军承宣使。诏令编类元帅府事迹付史馆,召为枢密都承旨兼提举京畿监牧。绍兴初拜感德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进开府仪同三司。以景灵宫使判温州,时皇族居温者多恣横,乃以勋戚重望镇之,民赖以安。卒年六十五,谥忠节。
全宋诗
高世则(一○八○~一一四四),字仲贻,号无功,蒙城(今属安徽)人。英宗后高氏之族,幼以恩补左班殿直,至内殿崇班,知西上阁门事。高宗为康王时,曾曾随从使金,后为元帅府参议官。高宗即位,提举万寿观。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保静军承宣使、温州供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四)。六年,充万寿观使(同上书卷一○一)。九年,进开封府仪同三司(同上书卷一二七),奉朝请,赐第临安。十年,再判温州(同上书卷一三六),寻以病罢,复为万寿观使。十四年召入觐,卒,年六十五,谥忠节。《宋史》卷四六四有传。
全宋文·卷三四○○
高世则(一○八○——一一四四),字仲贻,亳州蒙城(今安徽蒙城)人,公纪子。幼以恩补官,累迁康州防禦使,知西上閤门事。高宗即位,除保静军承宣使,提举万寿观,以感德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进开府仪同三司。绍兴十四年卒,年六十五,谥忠节。《宋史》卷四六四《高遵裕传》有附传,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二等。
吴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34 【介绍】: 宋常州宜兴人,字禹功。徽宗崇宁五年进士。授当涂主簿,有能声。调宿松令。邑大治。累迁礼部员外郎。钦宗靖康末金人立张邦昌,懋抨击用事者,不屈而归。高宗即位,擢知明州,改吉州,终直秘阁。
黄烈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蒲城人,字元功。徽宗宣和间守处州,时方腊起事,攻克诸郡,烈奉诏即剑川治事,收降方腊部将洪载,重修郡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1135 【介绍】: 即宋徽宗。神宗子,哲宗弟。绍圣三年封端王。元符三年即位。以蔡京主国事,定司马光、苏轼等百余人为奸党,皆予贬谪。崇奉道教,大兴道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又穷极土木,采寻民间奇花异石,称“花石纲”。遣使浮海,约金攻辽,以夺回燕云之地。宣和七年,金兵灭辽后南下。惧而传位钦宗,自称“太上皇”。钦宗靖康二年,为金人俘虏北去,后死于五国城。在位二十六年。工书,称“瘦金体”,有《千字文卷》传世。擅画,有《芙蓉锦鸡》等存世。又能诗词,有《宣和宫词》等。
全宋文·卷三五四三
宋徽宗赵佶(一○八二——一一三五),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即位,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封端王。五年,加司空,改昭德、彰信军节度。元符三年正月哲宗崩,无嗣,遂即位。初欲调和新旧党争,旋以绍述神宗为国策。穷极土木,崇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是以群小竞进。约金攻辽,致金师深入,遂传位太子,尊为道君太上皇帝。靖康末为金人俘虏北去,后崩于五国城。在位二十五年,年号六: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徽宗博通百艺,书画尤工,自成一家,书称瘦金体。有《千字文卷》、《芙蓉锦鸡》、《池塘秋晚》等传世。能诗词,善著述,有集百卷,今存《御注西升经》等及近人所辑《宋徽宗诗》、《宋徽宗词》。见《宋史》卷一九至二二《徽宗纪》,《玉海》卷二八。
李迈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四四
李迈,政和间为国子监博士。见《翟忠惠集》卷三所载除官制,及《群书考索》后集卷二七。又李迈,字志远,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崇宁五年进士。历考功员外郎,知蔡、虔、封、潮四州,终朝议大夫。见《淳熙三山志》卷二七。疑即一人。
全宋文·卷三一三○
李迈,字志远,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登崇宁五年进士第。政和四年为太常博士,九年自朝奉郎、考功员外郎擢直秘阁、知蔡州。又历知虔、封、潮三州。终朝议大夫。见《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二六、选举三三之三○,《淳熙三山志》卷二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5—1134 【介绍】: 宋相州安阳人,字敏功。哲宗元祐八年为太庙斋郎。徽宗时,历知真阳、崇城等县,皆有政绩。金兵犯京师,绹募士抗敌,招降巨盗,以功屡蒙当路奏荐。高宗建炎四年知兴国军。
全宋诗
王绹(一○八五~一一三四),字敏功,安阳(今属河南)人。徽宗大观间,为陈州南顿尉。历知蔡州真阳、大名府崇城、无为军巢县。因抗金功节制淮西兵甲。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知兴国军。绍兴四年卒,年五十。事见《周文忠集》卷二九,《兴国太守赠太保王公绹神道碑》。
全宋文·卷三八○四
王绹(一○八五——一一三四),字敏功,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元祐八年以荫奏为太庙斋郎。授成安主簿,监磁州裕民第二监。历知真阳、崇城县,皆有治绩。靖康初知巢县,时金人入侵,绹募士拒敌,当路奏荐,辟浙西干办公事。建炎四年知兴国军。绍兴四年八月以疾卒,年五十。后以子炎推恩,赠太子太师、太保。见周必大《兴国太守赠太保王公绹神道碑》(《文忠公集》卷二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阗(?~一一四六),字无功,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早年曾举进士上第,弃而学佛,修净士宗。高宗绍兴十六年卒。有《净士自信录》。事见《宋诗拾遗》卷一六、台湾僧明复《中国佛学人名大辞典》(《佛学人名辞典》未出所据,无从查核)。
全宋文·卷四五八一
王阗,号无功叟,明州慈溪(今浙江余姚东)人。习佛学,凡禅门宗旨、天台教门无不洞达。绍兴中趺坐而逝。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九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51 【介绍】: 宋延安人,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家贫无产业,年十八以敢勇从军。徽宗宣和二年随王渊镇压方腊。钦宗即位,迁武节大夫,以千卒败李复数万兵。高宗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世忠率所部发平江,苗、刘败遁,追擒之,送行在诛杀。授武胜昭庆军节度使、浙西制置使,守镇江。以八千众阻十万金兵渡江,与兀朮相持黄天荡达四十八日。绍兴初,镇压建安范汝为起事。四年,大破金人与刘豫之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举为中兴武功第一。六年,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在楚十余年,屡挫伪齐及金兵,金人不敢犯。十一年,与岳飞、张俊同被召入朝,任枢密使,解除兵权。世忠诋排和议,疏桧误国。后罢为醴泉观使,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时跨驴携酒,纵游西湖。岳飞冤狱,世忠独诘桧曰:“‘莫须有’,何以服天下!”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
全宋诗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延安(今属陕西)人。徽宗宣和中从王渊讨方腊。高宗即位,授平寇将军,大败金兵于黄天荡。后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平范汝为乱。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击败金兵与刘豫入侵,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十馀年金兵不犯楚。秦桧为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自此卧闲居家,自号清凉居士。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孝宗朝追封蕲王,谥忠武。《宋史》三六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词学图录
韩世忠(1089-1151) 字良臣。绥德(今属陕西)人。著名抗金将领。秦桧迫害岳飞,举朝无敢言者,独韩世忠面诘秦桧误国,为岳飞伸张。绍兴和议后,闭口不言兵,杜门谢客,以家乡清凉山为名,自号清凉居士。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
全宋文·卷三九七二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延安)人,一说绥德(今陕西绥德)人。年十八从军,从禦西夏,讨方腊。宣和中官至嘉州防禦使。建炎初赴行在平苗、刘之乱。四年以浙西制置使守镇江,获黄天荡大捷。绍兴初平范汝为之反,四年大破金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为中兴武功第一。历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加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进太保,封英国公,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秦桧收三大将兵权,拜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岳飞冤狱成,世忠独面诘秦桧。改潭国公,封咸安郡王。久之,改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进拜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朝封蕲王,谥忠武,配飨高宗庙庭。见孙觌《咸安郡王致仕赠通义郡王韩公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六),《宋史》卷三六四《韩世忠传》。
袁正功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三四八
袁正功,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植弟。大观三年进士。建炎二年试词学兼茂科入次等。绍兴初历国子监丞、工部员外郎、守右司员外郎。四年五月,以直秘阁知饶州。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一、六九、七六,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九。
卢功裔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四○二
卢功裔,宣和初为永定陵都监,后官京畿等路制置司。绍兴中致仕,居蜀中。见所撰《新升仙祠石碣》,《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九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林亮功,字怀老,平阳(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曾知莆田县。事见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五年(1135)任两浙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8—1174 【介绍】: 宋颍昌阳翟人,字公显,一作功显,号松隐。曹组子。以父恩补承信郎。徽宗宣和五年赐进士甲科。钦宗靖康初为閤门宣赞舍人,从徽宗北迁,过河十余日,帝出御衣书领中,命勋间行诣康王。高宗建炎初至南京,进御衣书,请募死士航海入金奉徽宗归,执政不从,出勋于外,九年不迁。绍兴中为副使二使金,迁保信军承宣使、枢密副都承旨。又拜昭信军节度使。孝宗朝加太尉。卒谥忠靖。有《北狩见闻录》、《松隐集》。
全宋诗
曹勋(一○九八?~一一七四),字公显,一作功显,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以恩补承信郎,徽宗宣和五年(一一二三)赐同进士出身(《嘉定赤城志》卷三四),仍为武官。靖康之变从徽宗北迁,至燕山,受密旨间行诣康王。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至南京,以建言忤执政,出于外。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副刘光远使金,中途还,又充馆伴副使。未几,为报谢副使使金,十二年至金,得请还梓宫及太后。十三年,兼枢密副都承旨。十五年奉祠。二十五年,起知閤门事兼干办皇城司。二十九年,再为称谢副使使金。三十年,提举万寿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一、一四二、一四四、一五○、一五三、一七○、一八五)。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起提举皇城司(《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八二)。淳熙元年卒,年七十馀。遗著由子耜辑为《松隐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四十卷。事见《攻愧集》卷五二《曹忠靖公松隐集序》,《宋史》卷三七九有传。 曹勋诗,以《嘉业堂丛书》据旧刻本所刊《松隐文集》为底本,校以旧钞本(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四库本多残,且佚原书第十四卷(实佚大部分,卷中几首诗并入第十三卷),而旧抄本第十四卷亦与底本全异。因彼此都不明所自,兹将旧钞本第十四卷诗编为第二十四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二○○
曹勋(一○九八——一一七四),字公显,号松隐,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以父恩补承信郎。宣和五年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初为閤门宣赞舍人、勾当龙德宫,除武义大夫。从徽宗北迁,被命自燕山遁归,建炎元年至南京,以御衣所书进入,建议募死士航海入金,奉徽宗由海道归。执政难之,出勋于外,九年不得迁。绍兴十一年奉命使金,金许还梓宫及太后。二十九年拜昭信军节度使。孝宗朝加太尉、提举皇城司、开府仪同三司。淳熙元年卒。年七十七。著有《松隐文集》(存)、《北狩见闻录》(存)。见《宋史》卷三七九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军新淦人,字懋德。少好学,从陈瓘游,得瑾器重。李朴被谪时,建功为筑室居之。朴死,以女妻其子。李纲荐其操行坚正,累官知衡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