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切如来入三昧耶遍一切无能障碍力无等三昧力明妃
【佛学大辞典】
(真言)入佛三昧耶真言之德名也。
一体速疾力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体而具速疾力之三昧也。大日经疏一曰:「毗卢遮那,本行菩萨道时,以一体速疾力三昧,供养无量善知识,遍行无量诸度门。」大疏六曰:「一切如来一体速迅三昧者,谓入此三昧时,则證知一切如来,皆同一法界智体,于一念中,能次第观察,无量世界海,微尘数等诸三昧门。知如是如是若干众生,于彼三昧门中,应得入道。知彼善知识,已为若干众生作种种因缘,未为若干众生作种种因缘。或有众生入如是法门,不可得超升成佛,入馀法门,久远稽留不得成佛。如是等种种根性不同,进趣方便皆亦随异。乃至游戏其中,次第修习出入超世间,于一一门,各得能成就无量众生,故名一体速疾力三昧也。」
二力
【佛学大辞典】
(名数)自力他力也。为净土门所谈,以众生自身之三学为自力,以弥陀之愿力为他力,舍自力而归他力,乃净土门之至极也。略论曰:「一切万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摄他摄。」【又】一、思择力,思择正理而对治诸障之力也。二、修习力,修习一切善行而使坚固决定之力也。见华严经疏八。【又】有力无力也。为华严宗所谈。论万法之彼此相入以此二力。五教章中曰:「由有力无力义故有相入门也。(中略)自有全力所以能摄他,他全无力故所以能入自,他力自无力反上可知。」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思择力,二修习力。说(参见:本)
【佛学常见辞汇】
自力和他方。自力是众生本身的戒定慧三学;他力是佛菩萨的愿力加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思择力〕,思即思惟,择即决择。谓能思惟、决择一切正行,对治诸障,不令再起,故名思择力。
〔二、修习力〕,修即修治,习即数习。谓因修习之力,能令一切善行坚固,决定成就,故名修习力。
二宿因力
【佛学大辞典】
(名数)如来为今日众生悲智双行摄化之宿因有二种。即大愿力(因位之誓愿力),昔行力(因位之万行力)也。华严经疏一曰:「一者大愿力故。现相品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兜率偈云: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以大愿力,示现自在法。诸会佛加,皆大愿力。及馀诸文,成證非一。二者昔行力故,谓无量劫依愿起行,行成得果,方能顿演。」云云。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宿因力者,谓遮那世尊宿世愿因,为化众生,发愿修行,而成佛果。为酬宿愿,故今出世,悲智双运,行愿齐周,乃以无障解脱之智,顿阐华严一乘圆教法门,普令法界众生,深悟如来智慧。然佛宿因虽多,略开二种焉。
〔一、大愿力〕,谓佛于因中发大誓愿,度诸众生。今已成佛,乘大愿力,示现十方世界,说法度生。现相品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是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亦云光明遍照。)
〔二、昔行力〕,谓佛昔于无量劫,依愿起行,行成得果,方能演说诸法,广化众生。故主山神偈云:往修胜行无有边,今获神通亦无量,法门广辟如尘数,悉使众生深悟喜。是也。
十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十力也。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三世业报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之智力也。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禅定及八解脱三三昧之智力也。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众生根性之胜劣与得果大小之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之智力也。六、知种种界智力,于世间众生种种境界不同而如实普知之智力也。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如五戒十善之行至人间天上八正道之无漏法至涅槃等,各知其行因所至也。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无障碍之智力也。九、知宿命无漏智力,知众生宿命又知无漏涅槃之智力也。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馀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智力也。出智度论二十五,俱舍论二十九。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及菩萨所具十种之力用也。说(参见:本)
【佛学常见辞汇】
指如来所具有的十种力用;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种禅定及解脱三昧等的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即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小的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的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行道因果的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即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即知众生宿命及知无漏涅槃的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馀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的智力。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去未来现在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故名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故名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故名知诸根胜劣智力。
五、知种种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解智力。
六、知种种界智力 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 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故名一切至处道智力。
八、知天眼无碍智力 谓如来證知天眼清净,见诸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善恶业缘,皆悉无碍,故名知天眼无碍智力。
九、知宿命无漏智力 谓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故名知宿命无漏智力。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惑馀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故名知永断习气智力。
十力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十力与十明也。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十力与十明。
十力教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有十力,故总称佛教曰十力教。西域记七曰:「有十事违十力教。」
十力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勿提犀鱼译。
十力迦叶
【佛学大辞典】
(人名)Das/abalaka%s/yapa,又名婆敷迦叶,五比丘之一也。
【三藏法数】
梵语迦叶,又云婆敷(无翻),亦佛之舅氏。非大迦叶,亦非三迦叶也。(大迦叶,即摩诃迦叶。三迦叶,即优楼频罗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也。)
十力无等尊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具十力三界无与等者,故称十力无等尊。
十力尊
【佛学大辞典】
(杂语)如来具十智力故称为十力尊。增一阿含经十三曰:「归命十力尊,圆光无尘翳。」
十六大力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众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众生,名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于诸众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为意力。三、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诸法甚深之法义,名为行力。四、惭力,菩萨能以惭愧之故,远离一切罪业,兴同起种种善法,名为惭力。五、强力,菩萨于一切障难中能坚忍而不为非行,名为强力。六、持力,菩萨于所受之法,悉能演说开导,而无遗忘,名为持力。七、慧力,菩萨有大智慧,照了诸法皆空,千亿魔兵,不能恼之。名为慧力。八、德力,菩萨修无欲行,具诸功德,离诸染著,名为德力。九、辩力,菩萨有大辩力,于百千劫随解诸法,所说无碍,名为辩力。十、色力,菩萨色相端正,若帝释梵天及四天王至菩萨所,一见之顷,黯然无色,名为色力。十一、身力,菩萨之身,坚固清净,犹如金刚,火不能烧,刀不能断,于外道中最高特胜,名为身力。十二、财力,菩萨于众珍宝随所念愿应时即至,名为财力。十三、心力,菩萨知诸众生性欲,能一其心顺而化之,名为心力。十四、神足力,菩萨化导众生能以神通具足之力,即现神变,度脱之,名为神通力。十五、弘法力,菩萨于诸佛之法能广为一切众生宣说,使众生闻之而不断绝,信受奉行,等除众苦,名为弘法力。十六、降魔力,菩萨修习禅定,承顺佛旨,能伏众魔,名为降魔力。见三昧弘道广显定意经二。
【三藏法数】
(出三昧弘道广显定意经)
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众生也。(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心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诸众生,未得度者,悉愿度脱,是名意力。
〔三、行力〕,行即进趣之义。谓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所说甚深法义,是名行力。
〔四、惭力〕,谓菩萨以能惭愧,故远离一切罪行,兴起种种善法,是名惭力。
〔五、强力〕,谓菩萨于一切障难之中,而能坚忍不为非行,是名强力。
〔六、持力〕,谓菩萨于所受持之法,悉能宣演开导,而无遗忘,是名持力。
〔七、慧力〕,谓菩萨有大智慧,照了诸法皆空,虽亿千魔兵而不能恼,是名慧力。
〔八、德力〕,谓菩萨修无欲行,具诸功德,离诸染著,是名德力。
〔九、辩力〕,谓菩萨有大辩才,于百千劫,随解诸法,所说无碍,是名辩力。(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十、色力〕,谓菩萨色相端正,若帝释、梵王及四天王诣菩萨所,一见之顷,黯然无色,是名色力。(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梵王,即大梵天王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十一、身力〕,谓菩萨之身,坚固清净,犹如金刚,火不能烧,刀不能断,于外道中最胜独尊,是为身力。
〔十二、财力〕,谓菩萨于众珍宝,随所念愿,应时即至,是名财力。
〔十三、心力〕,谓菩萨知诸众生性欲,能一其心而顺化之,是名心力。
〔十四、神足力〕,谓菩萨化导众生,能以神通具足之力,即现神变,而度脱之,是名神足力。
〔十五、弘法力〕,谓菩萨于诸佛法,能广为一切众生宣说,使其闻之,而不断绝,信受奉行,等除众苦,是名弘法力。
〔十六、降魔力〕,谓菩萨修习禅定,承顺佛旨,能伏众魔,是名降魔力。
十善戒力
【佛学大辞典】
(杂语)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与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于天上,下品者能王于人中,有此功力,谓之十善戒力。
十种神力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神力)
神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神通力。神为妙用不测之义,通为通融自在之义,力为力用之义。谓不测之妙力变,融通自在也。是在定慧,为定力所生属于慧。在如来之四智五智,属于成所作智。法华经序品偈曰:「诸佛神力,智慧希有。」(参见:通)
【佛学常见辞汇】
神通力。
十种智力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智与十力也。(参见:智及力二)
【佛学常见辞汇】
十智与十力。(参见:十智)与(参见:十力)
十智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小乘说十智。(参见:智)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小乘立十智,以摄一切之智。一世俗智,见谛以前一切凡夫之智也,与烦恼相应,故称有漏智。二法智,證欲界苦集灭道之智也。三类智,證上二界苦集灭道之智也。四苦智,知上下界苦谛之智也。五集智,知上下界集谛之智也。六灭智,知上下界灭谛之智也。七道智,知上下界道谛之智也。法智已下之六智,皆无漏智也。是为上之八智,但异其分类之法耳。八他心智,知他人心之智也。九尽智,既断尽一切烦恼,则知我既知苦,断集,證灭,修道。即断尽烦恼时所生之自信智也。十无生智,是限于利根罗汉所有之智也,既知断證修之事毕,更无知断證修之事,故云无生。自觉此无生而知我不再知断證修之智也。钝根之罗汉,有更退没而再要知断證修者,则不能具此智。见俱舍论二十六。【又】大乘说如来所具之十智:一三世智,于三世法通达圆明之智也。二佛法智,通达一切佛法说法度生之智也。三法界无碍智,知一切众生本具法界之体事理融通不相障碍之智也。四法界无边智,知众生色心诸法充满一切而无边际也。五充满一切世界智,如来从定起广大妙用周遍充满于世间之智也。六普照一切世间智,如来有大智慧光明普照了无量世界之智也。七住持一切世界智,如来有大神力,住持世界,摄化一切众生之智也。八知一切众生智,如来知一切众生善恶因缘之智也。九知一切法智,如来既知所化众生,复知能化诸法之智也。十知无边诸佛智,如来出现于无边诸佛世间而知说法教化一切众生事之智也。见华严经十六。
【佛学次第统编】
小乘以十智,摄一切之智:
一、世俗智 有漏之智,不能出离生死,是曰世俗智。
二、法智 欲界四谛下苦法等智,是曰法智。
三、类智 上二界四谛下苦类等智,是曰类智。
四、苦智 观苦谛得无漏智,是曰苦智。
五、集智 观集谛得无漏智,是曰集智。
六、灭智 观灭谛得无漏智,是曰灭智。
七、道智 观道谛得无漏智,是曰道智。
八、他心智 知有漏无漏心心所法,是曰他心智。
九、尽智 谓见苦乃至修道已所得,是曰尽智。
十、无生智 谓既见苦已不复更见等,是曰无生智。
十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十力也。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三世业报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之智力也。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禅定及八解脱三三昧之智力也。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众生根性之胜劣与得果大小之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之智力也。六、知种种界智力,于世间众生种种境界不同而如实普知之智力也。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如五戒十善之行至人间天上八正道之无漏法至涅槃等,各知其行因所至也。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无障碍之智力也。九、知宿命无漏智力,知众生宿命又知无漏涅槃之智力也。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馀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智力也。出智度论二十五,俱舍论二十九。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及菩萨所具十种之力用也。说(参见:本)
【佛学常见辞汇】
指如来所具有的十种力用;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种禅定及解脱三昧等的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即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小的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的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行道因果的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即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即知众生宿命及知无漏涅槃的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馀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的智力。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去未来现在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故名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故名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故名知诸根胜劣智力。
五、知种种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解智力。
六、知种种界智力 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 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故名一切至处道智力。
八、知天眼无碍智力 谓如来證知天眼清净,见诸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善恶业缘,皆悉无碍,故名知天眼无碍智力。
九、知宿命无漏智力 谓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故名知宿命无漏智力。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惑馀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故名知永断习气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