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南西厢(南西廂)  拼音:nán xī xiāng
杂剧名。作者一为明李日华,一为明陆采。内容皆是将王实甫北曲《西厢记》改为南词的音律,以别于北曲。
《國語辭典》:旁白  拼音:páng bái
1.在戏剧演出中,某个角色可以直接对观众说话,而大家假想台上的其他演员都听不见。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这种方法常被用来将人物的内心感受传达给观众。
2.电影、电视中的画外音,发音人不在画面中出现,对镜头画面内容有说明解释作用。
《漢語大詞典》:审稿人
阅读并评价手稿的人(如审定可能用于出版或用作电影或剧本的材料)
《漢語大詞典》:书斋剧(書齋劇)
即案头剧。一种不适宜演出,只供阅读欣赏的文学剧本。
《國語辭典》:剧目(劇目)  拼音:jù mù
各种剧本的统称。如传统剧目、保留剧目和新编剧目。
《國語辭典》:剧诗(劇詩)  拼音:jù shī
1.以戏剧形式或技巧表现的抒情诗或叙事诗。西元一八四二年,白朗宁以「戏剧抒情诗」为其诗集的副标题,遂有「剧诗」之名。一般而言,剧诗只宜于阅读,不适合演出。如英国诗人拜伦,即擅长此种诗体。中国的传统歌舞剧,唱词用曲牌或诗句式,学者也称为「剧诗」。
2.专指戏剧中以诗的形式表现的部分。如对白用抒情诗或叙事诗表现。
《漢語大詞典》:剧中人
一出戏或一本小说或一首诗中的人物或演员
一出戏中说明人物的表;尤指印在剧本开端的人物表
《漢語大詞典》:榼牙料嘴
斗嘴,争吵。古今杂剧本 元 无名氏《孟光女举案齐眉》第三折:“喒与你不班辈,自来不相会,走将来榼牙料嘴。”元曲选·举案齐眉作“磕牙料嘴”。
《漢語大詞典》:金印记
传奇剧本。明初苏复之作。战国时苏秦求官失败,饱受家中人轻视、讥笑;拜相后,家中人百般奉承。剧本暴露封建社会的炎凉世态。
《漢語大詞典》:鸣凤记
传奇剧本。明代人作。明嘉靖时杨继盛、邹应龙等八人,先后向皇帝弹劾权臣严嵩,受到迫害,最后斗倒严嵩,清算严党罪行。是明代传奇以当时政治斗争为题材的代表作。
《漢語大詞典》:虑算(慮算)
考虑;盘算。电影文学剧本《青松岭》三十:“你怎么还是光虑算自己那个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