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0,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大剑
求剑
试剑
鸣剑
金剑
铸剑
负剑
剑津
剑器
剑首
剑树
剑匣
剑化
剑起
剑头
《分类字锦》:大剑(大剑)
五代史史弘肇传周太祖出镇魏州弘肇议带枢密以行苏逢吉杨邠以为不可弘肇恨之明日会饮窦贞固第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
分类:
《分类字锦》:求剑(求剑)
汉书外戚传曾孙立为帝平君为倢伃是时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有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按宣帝许后名平君陆贽册淑妃王氏为皇后文永念顷筐之志且怀求剑之情
分类:
《漢語大詞典》:试剑(試劍)
练剑;击剑。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儒林外史第五二回:“看见有几位客,都是 胡老八 平日相与的些驰马试剑的朋友。”
分類:击剑
《漢語大詞典》:鸣剑(鳴劍)
(1). 晋 王嘉 拾遗记·颛顼:“﹝ 顓頊 ﹞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剋伐,未用之时,常於匣里,如龙虎之吟。”因用“鸣剑”指良剑。后汉书·臧宫传论:“ 臧宫 、 马武 之徒,抚鸣剑而抵掌,志驰於 伊吾 之北矣。”
(2).抚剑。 宋 范成大 《九月十九日衙散回留大将及幕属饮清心堂观晚菊分韵得譟暮字》:“分弓 滴博 平,鸣剑 伊吾 小。”
分類:抚剑
《骈字类编》:金剑(金剑)
墨子 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其国治 刀剑录章帝建初八年铸一金剑令投于伊水中以厌人膝之怪弘景按水经云伊水有一物如人膝头有爪人浴辄没不复出 元稹诗结盟金剑重斩魅宝刀铦匣白居易与韦左丞同入南省叙旧诗金剑淬来长透 铅刀磨尽不成锋 章碣赠边将诗 宛转龙蟠金剑雪,连前豹躩绣旗风。
《漢語大詞典》:铸剑(鑄劍)
(1).铸造宝剑。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莒子 庚舆 虐而好剑,苟铸剑,必试诸人,国人患之。”
(2).比喻策划阴谋诡计。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肉腰刀:“时人皆言 林甫 甘言如蜜。朝中相谓曰:‘ 李公 虽面有笑容,而肚中铸剑也。’”
《漢語大詞典》:负剑(負劍)
(1).谓推剑于背。战国策·燕策三:“ 秦王 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 荆軻 ,断其左股。”史记·刺客列传“王负剑” 唐 司马贞 索隐:“ 王劭 曰:‘古者带剑上长,拔之不出室,欲王推之於背,令前短易拔,故云“王负剑”。’”
(2).佩剑;持剑。战国策·赵策一:“君其负剑而御臣以国,舍臣於庙,授吏大夫,臣试计之。”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况復邦家不造,至此横流,宗社无依,何所逃责,因以提戈负剑,卧泣行号,言念 荆 巫,志雪讎耻。”新五代史·吴世家论:“﹝ 杨行密 ﹞尝使从者 张洪 负剑而侍, 洪 拔剑击 行密 ,不中。”
(3).抱小孩之状。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詔之,则掩口而对。” 郑玄 注:“负谓置之於背,剑谓挟之於旁。” 孔颖达 疏:“负剑辟咡詔之者,岂但在行须教正,在抱时亦令习也。”后因以指对孩子从小的教习。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儿时受先宫保负剑之训,曰:‘孺子如有闻也,必以 赵先生 为师。’”
(4).谓伏剑取死。负,通“ 伏 ”。墨子·节葬下:“是故百姓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败男女之交多矣,以此求众,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 孙诒让 间诂:“负伏通。左传·襄三年:‘ 魏絳 将伏剑。’ 孔 疏云:‘谓仰剑刃,身伏其上而取死也。’”
《骈字类编》:剑津(剑津)
明一统志剑津在南平县治东建宁邵武二水合流之所晋雷焕得二剑于丰城以一与张华留一自佩华死失剑所在其后焕子佩剑渡延平津剑跃入水化为龙因名剑津亦名剑潭 任士林蟠松赋剑津之吏照水夜惊长房之竹腾波自驾
《國語辭典》:剑器(劍器)  拼音:jiàn qì
1.剑。
2.一种古代武舞曲的名称。相传自西域传入。《文献通考。舞部》:「谓剑器,古武舞之曲名。其舞用女妓,雄装空手而舞。」
分類:武舞舞曲
《漢語大詞典》:剑首(劍首)
镶嵌在剑柄顶端的装饰品,以玉或金属制成,扁圆形,其上镂有花纹。礼记·少仪:“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庄子·则阳:“吹剑首者,吷而已矣。”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云:“剑首,谓剑环头小孔也。”
《漢語大詞典》:剑树(劍樹)
(1).佛教语。剑轮地狱中的景象。见《长阿含经·地狱品》。 唐 司空图 《十会斋文》:“无缘则三道寳阶,如登剑树;有愿则十方浄域,便越尘区。”太平广记卷三八二引《冥报拾遗·裴则子》:“入见鑊汤及刀山剑树,数千人头皆被斩。”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地狱原已废弛得很久了:剑树消却光芒;沸油的边际早不腾涌。”
(2).喻险境。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怕他一把刀!就是剑树刀山,我不怕!”
(3).酷刑之一。宋史·世家传四·刘鋹:“作烧煮剥剔、刀山剑树之刑,或令罪人斗虎抵象。”
《骈字类编》:剑匣(剑匣)
唐 杜甫 遣闷 气冲看剑匣,颖脱抚锥囊。
唐 吕温 同舍弟恭岁暮寄晋州李六协律三十韵 剑匣益精利,玉韬宁磷缁。
唐 白居易 九日醉吟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唐 李贺 崇义里滞雨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國語辭典》:剑化(劍化)  拼音:jiàn huà
晋时张华命雷焕于丰城掘得龙泉、太阿双剑,华与焕各佩一把,二人死后,剑堕入水中,化为二龙的故事。见《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后比喻各从其类。唐。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二:「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骈字类编》:剑起(剑起)
庾信大将军崔訦神道碑铭剑起沉犀弓开伏石
《骈字类编》:剑头(剑头)
唐 沈亚之 宿白马津寄寇立 剑头悬日影,蝇鼻落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