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鞋脸(鞋臉)  拼音:xié liǎn
鞋帮的最前面,称为「鞋脸」。
《国语辞典》:舌尖后音(舌尖后音)  拼音:shé jiān hòu yīn
气流受舌面前部和前硬颚的阻碍所发出的声音。如注音符号中的ㄓ、ㄔ、ㄕ、ㄖ。也称为「捲舌音」、「翘舌音」。
《国语辞典》:睫体(睫体)  拼音:jié tǐ
脉络膜在眼球前部所形成的环状体。内有大量的平滑肌,是产生房水及调节眼睛屈光的重要部位。也称为「睫状体」。
分类:眼球前部
《国语辞典》:舌叶音(舌叶音)  拼音:shé yè yīn
由舌尖后部上升与上齿龈、硬颚前部接触以节制气流所构成的辅音。因气流受节制程度不同可分为塞擦音、擦音等。如英语中的〔∫〕、〔ʒ〕。
《国语辞典》:前元音  拼音:qián yuán yīn
舌面前部对著硬颚抬起,舌尖靠著下齿背,所发出的元音,称为「前元音」。如国语注音符号中的ㄧ、ㄩ、ㄝ。
《漢語大詞典》:凤尖头(鳳尖頭)
古代一种女用鞋样。借指妇女脚的前部。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 文公 乞食, 僖 妻礼他, 昭关 乞食,相逢浣纱。凤尖头叩首三千下。” 明 沈自徵 《霜亭秋》:“凤尖头,甘拜倒,映清标,妇女每堪为仪表。”
分類:妇女前部
《國語辭典》:耳蜗(耳蝸)  拼音:ěr guā
内耳中的螺旋形骨管。顶小底大,形似蜗牛外壳,因而得名。管内含有感音装置,是听觉的主要部分。
《漢語大詞典》:黄颡鱼(黄顙魚)
鱼名。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长十余厘米。青黄色,大多有不规则褐色斑纹。生活于江湖底层。我国各地均产。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黄颡鱼:“黄顙,无鳞鱼也。身尾俱似小鮎。腹下黄,背上青黄,腮下有二横骨,两鬚,有胃。羣游作声如轧轧。”
《漢語大詞典》:铲运车(鏟運車)
一种搬运机械。车前部装有钢叉,可以升降,用以搬运货物。也叫叉车、铲车。
《國語辭典》:叉车(叉車)  拼音:chá chē
后车与前车相交错,梗塞不得前进。
《漢語大詞典》:瓣胃
也叫重瓣胃。反刍动物的第三胃。位于腹腔前部右侧。前通网胃,后接皱胃(有些反刍动物如骆驼等瓣胃与皱胃不分)。黏膜面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叶瓣,没有消化腺。其主要功能在阻留食物中的粗糙部分,继续加以磨细,并输送较稀部分入皱胃,同时吸收大量水分和酸。
《國語辭典》:包皮  拼音:bāo pí
1.包装的外皮。《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把箱子抬进来,忙著解夹板,拆包皮,找钥匙,开锁头。」《老残游记》第八回:「况且涧里两边的的雪本来甚厚,只为上面结了一层薄冰,做了个雪的包皮。」
2.佛教用语。指人的躯壳表皮。《西游记》第二回:「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
3.覆盖男性龟头或女性阴蒂的皮肤。
《漢語大詞典》:底掌
钉或缝在鞋底前部、后部的皮子或橡胶。
《国语辞典》:耻骨(耻骨)  拼音:chǐ gǔ
人体骨盆中的一部分,位于髋骨前部下方,生殖器上方,形状不规则。左右两块结合在一起处,称为「耻骨联合」。
《漢語大詞典》:打拱
礼节的一种。两手抱拳,臂的前部上举,略微摆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 自实 走到马前,躬身打拱。”《说唐》第六六回:“﹝ 英盖史 ﹞到了仪门下马,走到里边,看见 程咬金 、 尉迟恭 坐在堂上。心内大惊,只得上前打拱。”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三章:“接着,两厢里一般老年太婆、中年大嫂,以及年岁参差的掌柜们,也都冲着他打拱的打拱,作揖的作揖,满口道喜,道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