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圣诞卡(圣诞卡)  拼音:shèng dàn kǎ
在圣诞节前夕寄赠给亲友的祝福卡片。
《漢語大詞典》: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停泊在彼得格勒的涅瓦河畔。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接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占领尼古拉耶夫桥。7日晚9时45分,奉命开炮,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
《漢語大詞典》:催妆诗(催粧詩)
亦作“ 催粧诗 ”。 旧俗,成婚前夕,贺者赋诗以催新妇梳妆,此诗叫催妆诗。《唐诗纪事》卷三五载有 唐陆畅《奉诏作催妆诗》。至 宋 ,又有催妆词,读 宋 吕渭老 《好事近》词之四:“彩幅自题新句,作催妆佳闋”可知。其后文人集中催妆诗词,类为应酬之作,非必成于成婚之夕。 清 李渔 《怜香伴·婚始》:“催粧诗已去了,叫家童,今日 张相公 要送亲上门,准备酒筵伺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近人新婚,贺者作催妆诗,其风颇古。按毛诗‘间关车之牵兮’一章, 申丰 曰:‘ 宣王 中兴,士得行亲迎之礼,其友贺之而作是诗。’ 北齐 昏礼,设青庐,夫家领百餘人,挟车子,呼新妇,催出来。 唐 因之有催妆诗。”参见“ 催粧 ”。
《漢語大詞典》:催妆(催粧)
见“ 催粧 ”。
亦作“ 催妆 ”。 旧俗新妇出嫁,必多次催促,始梳妆启行。或谓此为古代掠夺婚姻的遗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谓 北朝 婚礼,夫家领人挟车至女家,高呼“新妇子,催出来”,至新妇上车始止。 宋 时其礼仪又不同。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凡娶媳妇……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粧冠帔花粉,女家回公裳花幞头之类。”文人则因此俗有催妆诗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廷献》:“飞仙幸许效鶼鶼,走马催妆彩笔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缠头掷锦,携手倾杯;催粧艳句,迎婚油壁。”参见“ 催妆诗 ”。
《國語辭典》:暖孝  拼音:nuǎn xiào
出殡前夕,丧家鼓乐宴客称为「暖孝」。宋。李荐〈师友谈记〉:「至七日,忽有旨下光禄供羊酒若干,欲为太后太妃皇后暖孝。」也作「暖丧」。
《漢語大詞典》:餪生
旧俗称生日前夕的宴饮。 黄侃 《论学杂著·蕲春语》:“生日前夕之宴,曰餪生。”
《漢語大詞典》:票布
犹传单。辛亥革命前夕,秘密会党用以联络、发展、团结同志的一种标识。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卑卑票布,徒以收拾亡命,不足鼓动平民。” 锺广生 《辛亥新疆定变纪略》:“初九日有党人某某来辕投首,呈名单一纸,大半皆哥弟会中人,而 先俊 实为之魁。潜通标营,散放票布,羽翼已成,无解散理。” 陶成章 《浙案纪略》上卷第一章第四节:“ 阿狗 遽以怀中票布及《猛回头》书授旁人,遂为豪者所持,身亦被擒。”
《國語辭典》:圣餐(聖餐)  拼音:shèng cān
一种基督教的仪式。用面包和葡萄酒象徵耶稣的肉与血,在仪式中,教徒领受并食用,以纪念耶稣为救赎世人而受难。天主教则认为经过仪式,面包和酒化为基督的身体和血,不仅是象徵而已。
《漢語大詞典》:水电报(水電報)
在辛亥革命前夕的 四川 保路运动中,革命者为发动人民武装起义,将 成都 血案的消息写于木板之上,涂以桐油,投入江中,传遍各地,谓之“水电报”。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对于远方的县份,当时的宣传方法是利用水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