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思前算后(思前算后)  拼音:sī qián suàn hòu
前后反覆思量、仔细盘算。《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只为点绣女事急,仓卒中,不暇思前算后,做此一事,也是出于无奈。」明。无名氏《寻亲记》第六出:「也不会思前算后,你只说转限呵,过了一日又添一日利。」也作「思前想后」。
《国语辞典》:旗鼓相望  拼音:qí gǔ xiāng wàng
军旗和战鼓前后相接。形容军队阵容壮观,声势浩大。《魏书。卷九五。临渭氐苻健传》:「坚南伐司马昌明,戎卒六十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
《国语辞典》:前合后偃(前合后偃)  拼音:qián hé hòu yǎn
身体前后俯仰晃动,站立不稳的样子。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元。张寿卿《红梨花》第四折:「又道我是鬼魂儿在眼边,唬的他对面无言,有似风颠,惊急力前合后偃。」
《国语辞典》:前合后仰(前合后仰)  拼音:qián hé hòu yǎng
身体前后晃动。多用以形容大笑、酒醉或困倦时站立不稳的样子。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可惜玉山颓,尽教恁金波漾,拚了个前合后仰。」也作「前仰后合」。
《国语辞典》:前后脚儿(前后脚儿)  拼音:qián hòu jiǎo ér
前后相继,所距时间不远。如:「他们俩是前后脚儿到的。」
《国语辞典》:后仰前合(后仰前合)  拼音:hòu yǎng qián hé
身体前后晃动。多用来形容大笑、酒醉或困倦时站立不稳的样子。明。无名氏《锁白猿。楔子》:「我则见他后仰前合酒力拥。」也作「前仰后合」。
《国语辞典》:后合前仰(后合前仰)  拼音:hòu hé qián yǎng
身体前后晃动。多用以形容大笑、酒醉或困倦时站立不稳的样子。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也作「前仰后合」。
《国语辞典》:经行吐衄(经行吐衄)  拼音:jīng xíng tù nǜ
中医上称妇女在月经来潮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吐血或鼻出血的病症。多由肝气逆上,肝经郁火或阴虚肺燥而引起。
《国语辞典》:换位作用(换位作用)  拼音:huàn wèi zuò yòng
在语言学中,将两个音素的前后位置互换,避免两个相近的音太接近,俾使音的结构更为合适,在发音上更合于习惯。
《国语辞典》:人无前后眼(人无前后眼)  拼音:rén wú qián hòu yǎn
(谚语)为人做事无法前后观照。比喻人无法预知未来。《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人无前后眼,哥哥年几大,有桑田物业家缘,又将不去,今日写为照證。」
《国语辞典》:马其诺防线(马其诺防线)  拼音:mǎ qí nuò fáng xiàn
西元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五年前后,法国为预防德国进攻,在东部边境所建造的坚固防线。此方案由法国陆军部长马其诺所建议,故称为「马其诺防线」。整条防线从法国北部的泰昂维市开始,向东沿莱茵河,经过林巴,再转向南,一直到比尔福市。
《国语辞典》:自打嘴巴  拼音:zì dǎ zuǐ bā
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比喻人的言行前后矛盾,无法说解,而让自己出丑。如:「你要求员工保密,却又自己泄底,岂不是自打嘴巴?」
《国语辞典》:轴轳千里(轴轳千里)  拼音:zhóu lú qiān lǐ
船只前后绵延千里。形容船数众多。《晋书。卷五四。列传。陆机》:「虽有锐师百万,启行不过千夫;轴轳千里,前驱不过百鉴。」也作「舳舻千里」。
《国语辞典》:一脉相连(一脉相连)  拼音:yī mài xiāng lián
血统或派别的承继上前后接连、不曾中断。如:「儒家学说自孔子至今日,仍一脉相连。」
《国语辞典》:因果关系(因果关系)  拼音:yīn guǒ guān xi
事件或现象形成必有的前后关连。先发生的因导致后形成的果。两者的关连密切而恒定,相同的因必会导致相同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