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9,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日刻
景刻
刻己
烦刻
细刻
急刻
刻版
逾刻
刻香
刻诵
刻识
刻吏
刻晷
巉刻
削刻
《漢語大詞典》:日刻
时间。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三:“一日,紫宸早朝,二府奏事毕,日刻既晏,例隔言事官於中廡,须上入更衣復出,以次赞引。”
分類:时间
《漢語大詞典》:景刻
(1).时光。刻,漏刻。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爱客不告疲,饮讌遗景刻。”
(2).片刻,极短的时间。新唐书·陆贽传:“勤王之师在畿内者,急宣亟告,景刻不可差。”新唐书·浑瑊传:“ 泚 方据 乾陵 下瞰城,翠翟红袍,左右宦人趋走,宴赐拜舞,又纵慢词戏斥天子,以为胜在景刻。”
《漢語大詞典》:刻己
严格要求自己。汉书·杜钦传:“归咎於身,刻己自责。”南史·宋元凶劭传:“汝始呪诅事发,犹冀刻己思愆。”
《漢語大詞典》:烦刻(煩刻)
繁杂苛刻。《宋书·文帝纪》:“州郡估税,所在市调,多有烦刻。”
分類:繁杂苛刻
《韵府拾遗 职韵》:细刻(细刻)
元史天文志赤道环径广厚皆如四游环面细刻列舍周天度分中为十字距广三寸中空一寸厚一寸当心为窍窍径一寸以受南极枢轴
《漢語大詞典》:急刻
峻急苛刻。汉书·食货志下:“ 义纵 、 尹齐 、 王温舒 等用急刻为九卿。”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十年春二月, 广陵王 荆 有罪,自杀。 荆 ,上母弟也,性急刻,喜文法。”《旧唐书·刑法志》:“刀笔之吏,寡识大方,断狱能者,名在急刻。”
《漢語大詞典》:刻版
见“ 刻板 ”。
分類:刻版
《國語辭典》:刻板  拼音:kè bǎn
1.在木、石、金属板面上雕刻文字、图案,做成印刷用的底版。《宋史。卷二○二。艺文志一》:「周显德中,始有经籍刻板,学者无笔札之劳,获睹古人全书。」《资治通鉴。卷二九一。后周纪二。太祖广顺三年》:「蜀毌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
2.比喻固定、呆板而缺乏变化。《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一年之内,我一个生日,我们贱内一个生日,这两个生日,是刻板要做的。」
《漢語大詞典》:逾刻
过了一刻时间。古用铜漏刻度计时。 唐 高彦休 《高阙史·韦氏子》:“逾刻,烛尽及期,歘欲逼之,纷然而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雹神:“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额都司》:“随闻屋上逢逢,逾刻方息。”
《分类字锦》:刻香
梁简文帝书案铭刻香镂采纤银卷足照色黄金回花青玉
分类:几案
《漢語大詞典》:刻诵(刻誦)
专心诵读。 汉 班固 《典引》:“臣 固 常伏刻诵圣论,昭明好恶,不遗细微。”
分類:专心诵读
《漢語大詞典》:刻识(刻識)
刻记,标志。周礼·考工记·轮人“必矩其阴阳” 汉 郑玄 注:“矩,谓刻识之也。”
分類:刻记标志
《漢語大詞典》:刻吏
酷吏。 宋 秦观 《国论》:“屏弃姦臣,投窜刻吏。”
分類:酷吏
《漢語大詞典》:刻晷
指短暂的时光。 明 高攀龙 《诸延之先生七十序》:“自吾事 延之 以来,见其巨细,期会刻晷不移。”
分類:短暂时光
《漢語大詞典》:巉刻
(1).险峻陡峭。 宋 苏洵 《忆山送人》诗:“大抵 蜀 山峭,巉刻气不温。” 朱自清 《潭柘寺戒檀寺》:“这儿的山势,虽然说不上险,可是突兀、丑怪、巉刻的地方有的是。”
(2).形容言词尖刻。 宋 苏洵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絶之言,而其锋不可犯。”
(3).形容诗文风格清峭瘦硬。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十七:“诗学 陶 韦 ,巉刻处似 孟东野 。”
《漢語大詞典》:削刻
(1).苛刻。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上:“其患流渐至 始皇 ,赤衣塞路,羣盗满山,卒以乱亡,削刻无恩之所致也。”
(2).指对诗文过分修饰。 明 李东阳 《〈黎文僖公集〉序》:“公尝论古人之文,大抵以丰裕充赡为尚,以雕饰削刻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