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闲谍
诇侦
诇人
诇刺
匪谍
间谍战
插签儿的
敌探
底线
《漢語大詞典》:闲谍(閒諜)
亦作“间谍”。
(1).秘密侦察、刺探。尸子卷上:“明君不用长耳目,不行閒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李牧 ﹞日击数牛饗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閒谍,厚遇战士。”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陕西刘生》:“ 绍兴 初, 河南 为伪 齐 所据,枢密院遣使臣 李忠 往间谍。” 冯德英 《苦菜花》第二章:“那就是对付共产党,进行间谍工作。”
(2).指潜伏在敌方,侦察情况、刺探情报、进行破坏活动的人。孙子·用间 三国 魏 曹操 题解:“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之情实也。”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兵家忌间谍,此辈常接跡。”明史·杨继盛传:“﹝ 严嵩 ﹞知左右侍从之能察意旨也,厚贿结纳。凡陛下言动举措,莫不报 嵩 。是陛下之左右皆贼 嵩 之间谍也。” 林音 《致大戈壁》诗:“帝国主义的间谍曾经携带着仪器,三番五次地想测出你的方位。”
(3).离间,搬弄是非。尉缭子·原官:“游説閒谍无自入,正议之术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莫不是 张珙 曾声扬?莫不是别人曾间谍?” 凌景埏 校注:“间谍,这里作离间解释。”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上》:“然自 伊尹 、 太公 有拨乱之材,未尝不以道家言为急。迹其行事,以閒谍欺诈取人,异於儒、法,今可见者,犹在逸周书。”
《漢語大詞典》:诇侦(詗偵)
刺探侦察。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纪·仁宗》:“ 夷简 附 刘后 ,事属不可知,但不合既倾 晏殊 诸人,又令内侍詗侦而思倾 郭后 。”
分類:刺探侦察
《漢語大詞典》:诇人(詗人)
刺探情报的人。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有詗人録詔报 云南 , 云南 词不逊。”
分類:刺探情报
《漢語大詞典》:诇刺(詗刺)
侦察刺探。新唐书·藩镇传·张仲武:“始, 回鶻 常有酋长监 奚 、 契丹 以督岁贡,因詗刺中国。” 清 陈文述 《长城一百韵》:“大敌各胜负,阴谋互詗刺。”
分類:侦察刺探
《国语辞典》:匪谍(匪谍)  拼音:fěi dié
早期称中共为共匪时,其派来刺探我方情报或进行渗透分化的间谍称之为「匪谍」。如:「过去政府常宣导民众要小心匪谍。」
《国语辞典》:间谍战(间谍战)  拼音:jiàn dié zhàn
对立双方互派间谍刺探敌情以从事争战。如:「表面上战争是结束了,但是双方的间谍战还没完呢!」
《漢語大詞典》:插签儿的(插簽兒的)
布置在对方内部刺探情报或进行其他活动的人。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八:“这 李青山 是胡子的插签儿的。”
《漢語大詞典》:敌探(敵探)
敌方派遣的刺探我方机密情报的间谍。如:原来他是一个卑鄙的敌探。
《國語辭典》:底线(底線)  拼音:dǐ xiàn
1.能容忍的最后界线。如:「当资方宣布调整薪资的底线为百分之五后,立刻遭到劳方的抗争。」
2.网球、足球、排球、篮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端线。如:「底线进攻」、「底线抽球」。
3.文字下方的横线。如:「这段文字很重要,请画上底线。」
4.大陆地区指内线。即潜伏在敌方刺探情报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