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券直
券证的实际价值。 宋 陈造 《钱弊》诗:“计铁取券直,十纔取六七。”
分類:价值
《漢語大詞典》:铁券文(鐵券文)
文体名。原为刻于铁券的誓词,后亦偶用作其他誓词。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铁券文》:“史称 汉高祖 定天下,大封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匱石室,藏之宗庙。其誓词曰:‘使 黄河 如带, 泰山 若礪,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后世因此遂有铁券文焉。其文诸集不载,独 陆贄 有之;然以安反侧之心,非锡券之本指也。今姑録之,以备一体。” 清 黄鷟来 《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诗:“传家铁券文,直作衣鉢继。”
《漢語大詞典》:田券
即田契。宋史·孝义传·侯可:“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 可 晨驰至富家,发櫝出券归其主。”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杂记:“ 邵康节 宅券用 温公 户名,田券用 富公 户名。此事若在后人,必以为託足权门矣。”参见“ 田契 ”。
分類:田契
《國語辭典》:田契  拼音:tián qì
载明田地所有权的契据。如:「买卖田地,必须有田契作为依据。」
《国语辞典》:持左券  拼音:chí zuǒ quàn
左券,契约。持左券,意指十分笃定,很有把握。宋。陆游〈禽言〉诗:「人生为农最可愿,得饱正如持左券。」也作「操左券」。
《骈字类编》:银券(银券)
梁简文帝让扬州表见金玺下
《國語辭典》:宅券  拼音:zhái quàn
房契。《旧五代史。卷一○八。汉书。苏逢吉传》:「未几,崧以西京宅券献于逢吉,不悦。」《宋史。卷二六九。陶谷传》:「崧自北还,因以宅券献逢吉,逢吉不悦,而崧子弟数出怨言。」
《國語辭典》:债券(債券)  拼音:zhài quàn
一种对于一项借款所作的书面支付承诺的有价證券。此承诺包括于何时一次或定期返还本金,以及此期间所应支付的借款利息。
《漢語大詞典》:责券(責券)
求取凭据。《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翌日, 桂 果来謁,君輒如额与偿之,不復责券。”
即债券。北史·齐兰陵武王长恭传:“有千金责券,临死悉燔之。”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上:“又言劫诸有司,写责券,要吓开门矣。”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车马敝而责券至,朋然以为忧。”参见“ 债券 ”。
《國語辭典》:债券(債券)  拼音:zhài quàn
一种对于一项借款所作的书面支付承诺的有价證券。此承诺包括于何时一次或定期返还本金,以及此期间所应支付的借款利息。
《漢語大詞典》:公券
古代官府颁发的一种差旅费证券。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宝应 二年,大夫 严武 奏,在外新除御史,食宿私舍非宜。自此乃给公券。”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举人给来往公券:“国朝 王士禛 《夫于亭杂録》云:‘ 宋 开宝 二年,詔 西川 、 山南 、 荆湖 等道举人皆给来往公券,自初起程以至还乡费,皆给於公家。’”
《高级汉语词典》:署券
签署券约
《漢語大詞典》:市券
官方发给买卖双方的券契。《唐律疏议·杂律·买奴婢牛马立券》:“诸买奴婢马牛駞骡驴,已过价不立市券,过三日,笞三十,卖者减一等。”
《國語辭典》:券帖  拼音:quàn tiě
證件、凭證。宋。洪迈《夷坚甲志。卷一三。死卒致书》:「走卒乃丞相所遣至李氏者,道死于嵊县。县人检尸得其券帖,独不见丞相书。」
《漢語大詞典》:押券
木匣藏券。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田婴 令官具押券斗石参升之计,王自听计,计不胜听,罢食,后復坐,不復暮食矣。” 王先慎 集解引 孙诒让 曰:“商子·定分篇:‘主法令之吏,谨以其右券木押,以室藏之,封以法令之长印。’此押券即右券木押。押,与‘柙’通。”
分類:木匣
《漢語大詞典》:故券
指旧时的契约。宋史·王质传:“初, 旦 为中书舍人,家贫,与昆弟贷人息钱,违期以所乘马偿之。 质 閲书得故券,召子弟示之曰:‘此吾家素风,尔曹当毋忘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董伯念:“﹝ 伯念 ﹞举故券以示小民,或止半价,或许回赎。”
分類:契约
《漢語大詞典》:宝券(寶券)
金 代的一种纸币名。金史·食货志三:“﹝ 贞祐 三年﹞七月,改交钞名为贞祐宝券。”金史·食货志三:“大钞滞则更为小钞,小钞弊则改为宝券,宝券不行则易为通宝。”
分類: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