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6,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下一页
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
摩男俱利
摩诃耆利
摩诃沙利婆
目犍连与舍利弗为佛左右弟子
瞋恚尸利
羯利
羯利沙钵那
军荼利明王羯磨印
羯阇尸利沙
頞杜迦曼折利
荜𦭞利
窭鸯利摩罗
髻利吉罗
佛类词典(续上)
摩利支天陀罗尼咒经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
摩男俱利
摩诃耆利
摩诃沙利婆
目犍连与舍利弗为佛左右弟子
瞋恚尸利
羯利
羯利沙钵那
军荼利明王羯磨印
羯阇尸利沙
頞杜迦曼折利
荜𦭞利
窭鸯利摩罗
髻利吉罗
摩利支天陀罗尼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
(经名)一卷,失译。
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
摩男俱利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五比丘)
(人名)(参见:五比丘)
五比丘
【佛学大辞典】
(杂名)佛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皆为佛之姻戚。一、憍陈如,二、额鞞,三、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是为文句四之三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然列为一、陈如(又拘邻),二、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三、拔提(又摩诃男),四、十力迦叶,五、俱利太子。又玄义释签六之二列为:一、頞鞞,二、跋提,三、俱利,四、释摩男,五、十力迦叶。是摩男于俱利为别人,一摩男为跋提之异名(文句),一摩男为陈如之异名。除陈如之名而以释摩男之名加于第四,皆误也。摩男为摩诃那摩之略,大名之义,拘利太子之尊称也。是为释氏,故亦云释摩男。非别人。
【佛学常见辞汇】
指佛最初所度的五比丘,即憍陈如、额鞞、跋提、十力迦叶、摩诃俱男。
(杂名)佛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皆为佛之姻戚。一、憍陈如,二、额鞞,三、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是为文句四之三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然列为一、陈如(又拘邻),二、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三、拔提(又摩诃男),四、十力迦叶,五、俱利太子。又玄义释签六之二列为:一、頞鞞,二、跋提,三、俱利,四、释摩男,五、十力迦叶。是摩男于俱利为别人,一摩男为跋提之异名(文句),一摩男为陈如之异名。除陈如之名而以释摩男之名加于第四,皆误也。摩男为摩诃那摩之略,大名之义,拘利太子之尊称也。是为释氏,故亦云释摩男。非别人。
【佛学常见辞汇】
指佛最初所度的五比丘,即憍陈如、额鞞、跋提、十力迦叶、摩诃俱男。
摩诃耆利
【佛学大辞典】
(异类)Maha%giri,夜叉名。译曰大山。见孔雀王咒经上。
(异类)Maha%giri,夜叉名。译曰大山。见孔雀王咒经上。
摩诃沙利婆
【佛学大辞典】
(杂语)Maha%s/a%livat,树名。翻梵语九曰:「摩诃沙利者大稻,婆者有也。」
(杂语)Maha%s/a%livat,树名。翻梵语九曰:「摩诃沙利者大稻,婆者有也。」
目犍连与舍利弗为佛左右弟子
【佛学大辞典】
(杂语)目连为神通第一,神通为定力所使然。故配之于左方,为佛左面之弟子。智度论四十曰:「舍利弗是右面弟子,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天台净名疏一曰:「若据胜劣身子为左,若据定慧身子为右。」
(杂语)目连为神通第一,神通为定力所使然。故配之于左方,为佛左面之弟子。智度论四十曰:「舍利弗是右面弟子,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天台净名疏一曰:「若据胜劣身子为左,若据定慧身子为右。」
瞋恚尸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毒尸利之一。(参见:三毒)
(术语)三毒尸利之一。(参见:三毒)
三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三根: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为贪。以迷心对于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者。二、瞋毒,恚忿之心名为瞋。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三、痴毒,迷闇之心名为痴。心性闇钝,迷于事理之法者。亦名无明。此有二种,痴毒独起,名为独头无明。与贪毒共起,名为相应无明。贪毒等,必与痴毒相应而起也。智度论三十一曰:「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而生瞋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故是名为痴,三毒为一切烦恼根本。」大乘义章五本曰:「此三毒通摄三界一切烦恼,一切烦恼能害众生,其犹毒蛇,亦如毒龙,是故喻龙名为毒。」止观五曰:「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同六曰:「心起三毒,即名三毒。」智度论十九曰:「一切三界无常,为三衰三毒火所烧。」涅槃经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佛学常见辞汇】
贪、瞋、痴。贪是贪爱五欲,瞋是瞋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瞋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与慧命,故名三毒。
【佛学次第统编】
对于种种之境,所感受者,于是起想。其想有三:
一、贪 对于顺境,所感乐受,而起贪欲之想,是谓之贪,贪者染著为性。
二、瞋 对于违境,所感苦受,而起瞋恚之想,是谓之瞋,瞋者憎恚为性。
三、痴 对于违顺诸境,苦乐诸受,而起与道理相违愚痴之想,是谓之痴,痴者迷暗为性。
此三谓之毒者,毒以沉毒为义,从喻得名。如毒蛇毒药,触必伤人,服必伤命。此三亦尔,能害众生,坏其善心,故名为毒也。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毒者毒害也。谓贪瞋痴皆能破坏出世善心,故名毒也。
〔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名贪毒。
〔二、瞋毒〕,忿怒之心,名之为瞋。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瞋毒。
〔三、痴毒〕,迷惑之心,名之为痴。若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是名痴毒。
(术语)又曰三根: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为贪。以迷心对于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者。二、瞋毒,恚忿之心名为瞋。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三、痴毒,迷闇之心名为痴。心性闇钝,迷于事理之法者。亦名无明。此有二种,痴毒独起,名为独头无明。与贪毒共起,名为相应无明。贪毒等,必与痴毒相应而起也。智度论三十一曰:「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而生瞋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故是名为痴,三毒为一切烦恼根本。」大乘义章五本曰:「此三毒通摄三界一切烦恼,一切烦恼能害众生,其犹毒蛇,亦如毒龙,是故喻龙名为毒。」止观五曰:「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同六曰:「心起三毒,即名三毒。」智度论十九曰:「一切三界无常,为三衰三毒火所烧。」涅槃经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佛学常见辞汇】
贪、瞋、痴。贪是贪爱五欲,瞋是瞋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瞋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与慧命,故名三毒。
【佛学次第统编】
对于种种之境,所感受者,于是起想。其想有三:
一、贪 对于顺境,所感乐受,而起贪欲之想,是谓之贪,贪者染著为性。
二、瞋 对于违境,所感苦受,而起瞋恚之想,是谓之瞋,瞋者憎恚为性。
三、痴 对于违顺诸境,苦乐诸受,而起与道理相违愚痴之想,是谓之痴,痴者迷暗为性。
此三谓之毒者,毒以沉毒为义,从喻得名。如毒蛇毒药,触必伤人,服必伤命。此三亦尔,能害众生,坏其善心,故名为毒也。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毒者毒害也。谓贪瞋痴皆能破坏出世善心,故名毒也。
〔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名贪毒。
〔二、瞋毒〕,忿怒之心,名之为瞋。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瞋毒。
〔三、痴毒〕,迷惑之心,名之为痴。若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是名痴毒。
羯利
【佛学大辞典】
(人名)王名。新称朅利。旧称哥利。(参见:迦利)
(人名)王名。新称朅利。旧称哥利。(参见:迦利)
迦利
【佛学大辞典】
(人名)Kali,又云哥利,歌利,迦梨,羯利,迦蓝浮,迦罗富,迦黎。王名。译曰斗诤,恶生。西域记三曰:「瞢揭釐城东四五里,有窣堵波,极多灵瑞。是佛在昔,作忍辱仙。于此为羯利王(唐言斗诤,旧云哥利,讹也),割截肢体。」玄应音义三曰:「歌利王,或言迦利王,论中作迦蓝浮王,皆讹也,正言羯利王,此译云斗诤王。西域记云:在乌仗那国,瞢揭釐城东四五里,是其处也。旧云恶世无道王,即波罗奈国王也。」涅槃经三十一曰:「迦罗富。」度无极集五曰:「迦黎。」【又】梵Kalin%gara%ja%(名义大集一八○)。
(人名)Kali,又云哥利,歌利,迦梨,羯利,迦蓝浮,迦罗富,迦黎。王名。译曰斗诤,恶生。西域记三曰:「瞢揭釐城东四五里,有窣堵波,极多灵瑞。是佛在昔,作忍辱仙。于此为羯利王(唐言斗诤,旧云哥利,讹也),割截肢体。」玄应音义三曰:「歌利王,或言迦利王,论中作迦蓝浮王,皆讹也,正言羯利王,此译云斗诤王。西域记云:在乌仗那国,瞢揭釐城东四五里,是其处也。旧云恶世无道王,即波罗奈国王也。」涅槃经三十一曰:「迦罗富。」度无极集五曰:「迦黎。」【又】梵Kalin%gara%ja%(名义大集一八○)。
羯利沙钵那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又作羯利沙钵拿,钱量名。(参见:迦利沙波拿)
(杂名)又作羯利沙钵拿,钱量名。(参见:迦利沙波拿)
军荼利明王羯磨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先舒左手五指,以智押慧之甲,方愿力之三指如三钴之形。右手同作此印,以右押左而交臂。见图印集三。
(印相)先舒左手五指,以智押慧之甲,方愿力之三指如三钴之形。右手同作此印,以右押左而交臂。见图印集三。
羯阇尸利沙
【佛学大辞典】
(地名)Gajas/irs!a,又作揭阇尸利沙。山名。译曰象头山。旧称伽耶,伽种。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提婆成破僧罪之处。一在佛成道处附近。俱舍光记十八曰:「羯阇尸利沙山,此云象头山。山顶如象头,故以名焉。去鹫峰山北可三四里,同一界内。天授住彼,而破僧。(中略)旧云伽耶山者讹也,以羯阇之与伽耶音相近故,故谬传尔。然西方别有伽耶山,去鹫峰山一百五十馀里,非同一界,非破僧处。」开宗记九末曰:「伽种山名,文中错举。应言揭阇尸利沙山,此云象头,以山顶似象头故。此山在鹫峰山北,可三四里,同一界内。(中略)文言伽种者,梵音相似也,但以译人谬错故耳。然彼实有伽种山,此山在鹫峰山东北可一百五十馀里,非同一界,岂得破僧。」(参见:伽耶山)
(地名)Gajas/irs!a,又作揭阇尸利沙。山名。译曰象头山。旧称伽耶,伽种。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提婆成破僧罪之处。一在佛成道处附近。俱舍光记十八曰:「羯阇尸利沙山,此云象头山。山顶如象头,故以名焉。去鹫峰山北可三四里,同一界内。天授住彼,而破僧。(中略)旧云伽耶山者讹也,以羯阇之与伽耶音相近故,故谬传尔。然西方别有伽耶山,去鹫峰山一百五十馀里,非同一界,非破僧处。」开宗记九末曰:「伽种山名,文中错举。应言揭阇尸利沙山,此云象头,以山顶似象头故。此山在鹫峰山北,可三四里,同一界内。(中略)文言伽种者,梵音相似也,但以译人谬错故耳。然彼实有伽种山,此山在鹫峰山东北可一百五十馀里,非同一界,岂得破僧。」(参见:伽耶山)
伽耶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新称羯阇尸利沙山,旧称伽耶山、伽阇山、伽种山等,译曰象头山。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场附近,(参见:羯阇尸利沙)。西域记八,记近于菩提道场之伽耶山曰:「城西南五六里至伽耶山,溪谷杳冥,峰岩危险。印度国俗,称曰灵山。自昔君王,驭宇承统,化洽远人,德隆前代。莫不登封而告成功。」Gajasi^rs/a。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象头山,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场附近。
(地名)新称羯阇尸利沙山,旧称伽耶山、伽阇山、伽种山等,译曰象头山。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场附近,(参见:羯阇尸利沙)。西域记八,记近于菩提道场之伽耶山曰:「城西南五六里至伽耶山,溪谷杳冥,峰岩危险。印度国俗,称曰灵山。自昔君王,驭宇承统,化洽远人,德隆前代。莫不登封而告成功。」Gajasi^rs/a。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象头山,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场附近。
頞杜迦曼折利
【佛学大辞典】
(植物)(参见:阿梨)
(植物)(参见:阿梨)
阿梨
【佛学大辞典】
(植物)木名。法华经陀罗尼品曰:「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名义集三曰:「其枝似兰枝,若落时必为七分。」义净译之孔雀经上曰:「头破为七分,犹如兰香蕱。」同注曰:「梵云頞杜迦曼折利,頞杜迦,兰香也。曼折利,蕱头也。旧云阿梨树枝者,既不善本音,复不识其事,故致久迷。西方无阿梨树也。」梵Andu%ka-man^jari。
(植物)木名。法华经陀罗尼品曰:「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名义集三曰:「其枝似兰枝,若落时必为七分。」义净译之孔雀经上曰:「头破为七分,犹如兰香蕱。」同注曰:「梵云頞杜迦曼折利,頞杜迦,兰香也。曼折利,蕱头也。旧云阿梨树枝者,既不善本音,复不识其事,故致久迷。西方无阿梨树也。」梵Andu%ka-man^jari。
荜𦭞利
【佛学大辞典】
(饮食)五种果之一。百一羯磨八曰:「荜利即蒟酱也,旧云荜,略也。」梵Pippali。
(饮食)五种果之一。百一羯磨八曰:「荜利即蒟酱也,旧云荜,略也。」梵Pippali。
窭鸯利摩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央掘摩罗)
(人名)(参见:央掘摩罗)
髻利吉罗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又作计利枳攞,计里计罗。金刚手菩萨名。译曰触。男女相触著之义。般若经义述曰:「髻利吉罗,于中国之言名触,以不舍众生必令解脱故,欲明触性即菩提故。所以住抱持相,而现其触净俱幻平等智身。」慧琳音义三十九曰:「计利枳攞,金刚部大使者名也。」五秘密轨曰:「金刚计里计罗者,是虚空藏菩萨三摩地,与无边众生安乐,所求世出世间希愿皆令满足。」梵Kelikila。
(菩萨)又作计利枳攞,计里计罗。金刚手菩萨名。译曰触。男女相触著之义。般若经义述曰:「髻利吉罗,于中国之言名触,以不舍众生必令解脱故,欲明触性即菩提故。所以住抱持相,而现其触净俱幻平等智身。」慧琳音义三十九曰:「计利枳攞,金刚部大使者名也。」五秘密轨曰:「金刚计里计罗者,是虚空藏菩萨三摩地,与无边众生安乐,所求世出世间希愿皆令满足。」梵Keliki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