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6,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贪欲尸利
逋利婆鼻提贺
通利
猛利烦恼
现世利益
梅呾利
梅呾利耶
梅呾利曳那
设利
设利罗
设利弗怛罗
惠利
奢利耶
奢利富多罗
佛类词典(续上)
常瞿利童女贪欲尸利
逋利婆鼻提贺
通利
猛利烦恼
现世利益
梅呾利
梅呾利耶
梅呾利曳那
设利
设利罗
设利弗怛罗
惠利
奢利耶
奢利富多罗
常瞿利童女
【佛学大辞典】
(天部)除虫毒之尊也。常瞿利翻云大体,或作常瞿利毒女,又作常瞿利童子。毒女经谓「此常瞿利,虽现女人,而实非女,善男子,诸佛菩萨智慧神通,能为众生现种种身,摄化诸毒。」此言其为男性也。童女经言:「我游香醉山,见一童女,百福相好,庄严其身,以鹿皮为衣,以诸毒蛇为璎珞,将诸毒蛇蟒之类,围绕前后常为伴而戏。」此明其住于毒虫之三昧也。成就法曰:「身绿色状如龙王,具七头,顶有圆光,应想四臂,右第一手持三股叉,第二手执三五基之孔雀尾,左第一手持黑蛇,第二手无畏。」
(天部)除虫毒之尊也。常瞿利翻云大体,或作常瞿利毒女,又作常瞿利童子。毒女经谓「此常瞿利,虽现女人,而实非女,善男子,诸佛菩萨智慧神通,能为众生现种种身,摄化诸毒。」此言其为男性也。童女经言:「我游香醉山,见一童女,百福相好,庄严其身,以鹿皮为衣,以诸毒蛇为璎珞,将诸毒蛇蟒之类,围绕前后常为伴而戏。」此明其住于毒虫之三昧也。成就法曰:「身绿色状如龙王,具七头,顶有圆光,应想四臂,右第一手持三股叉,第二手执三五基之孔雀尾,左第一手持黑蛇,第二手无畏。」
贪欲尸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毒尸利之一。(参见:三毒)
(术语)三毒尸利之一。(参见:三毒)
三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三根: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为贪。以迷心对于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者。二、瞋毒,恚忿之心名为瞋。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三、痴毒,迷闇之心名为痴。心性闇钝,迷于事理之法者。亦名无明。此有二种,痴毒独起,名为独头无明。与贪毒共起,名为相应无明。贪毒等,必与痴毒相应而起也。智度论三十一曰:「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而生瞋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故是名为痴,三毒为一切烦恼根本。」大乘义章五本曰:「此三毒通摄三界一切烦恼,一切烦恼能害众生,其犹毒蛇,亦如毒龙,是故喻龙名为毒。」止观五曰:「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同六曰:「心起三毒,即名三毒。」智度论十九曰:「一切三界无常,为三衰三毒火所烧。」涅槃经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佛学常见辞汇】
贪、瞋、痴。贪是贪爱五欲,瞋是瞋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瞋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与慧命,故名三毒。
【佛学次第统编】
对于种种之境,所感受者,于是起想。其想有三:
一、贪 对于顺境,所感乐受,而起贪欲之想,是谓之贪,贪者染著为性。
二、瞋 对于违境,所感苦受,而起瞋恚之想,是谓之瞋,瞋者憎恚为性。
三、痴 对于违顺诸境,苦乐诸受,而起与道理相违愚痴之想,是谓之痴,痴者迷暗为性。
此三谓之毒者,毒以沉毒为义,从喻得名。如毒蛇毒药,触必伤人,服必伤命。此三亦尔,能害众生,坏其善心,故名为毒也。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毒者毒害也。谓贪瞋痴皆能破坏出世善心,故名毒也。
〔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名贪毒。
〔二、瞋毒〕,忿怒之心,名之为瞋。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瞋毒。
〔三、痴毒〕,迷惑之心,名之为痴。若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是名痴毒。
(术语)又曰三根: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为贪。以迷心对于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者。二、瞋毒,恚忿之心名为瞋。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三、痴毒,迷闇之心名为痴。心性闇钝,迷于事理之法者。亦名无明。此有二种,痴毒独起,名为独头无明。与贪毒共起,名为相应无明。贪毒等,必与痴毒相应而起也。智度论三十一曰:「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而生瞋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故是名为痴,三毒为一切烦恼根本。」大乘义章五本曰:「此三毒通摄三界一切烦恼,一切烦恼能害众生,其犹毒蛇,亦如毒龙,是故喻龙名为毒。」止观五曰:「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同六曰:「心起三毒,即名三毒。」智度论十九曰:「一切三界无常,为三衰三毒火所烧。」涅槃经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佛学常见辞汇】
贪、瞋、痴。贪是贪爱五欲,瞋是瞋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瞋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与慧命,故名三毒。
【佛学次第统编】
对于种种之境,所感受者,于是起想。其想有三:
一、贪 对于顺境,所感乐受,而起贪欲之想,是谓之贪,贪者染著为性。
二、瞋 对于违境,所感苦受,而起瞋恚之想,是谓之瞋,瞋者憎恚为性。
三、痴 对于违顺诸境,苦乐诸受,而起与道理相违愚痴之想,是谓之痴,痴者迷暗为性。
此三谓之毒者,毒以沉毒为义,从喻得名。如毒蛇毒药,触必伤人,服必伤命。此三亦尔,能害众生,坏其善心,故名为毒也。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毒者毒害也。谓贪瞋痴皆能破坏出世善心,故名毒也。
〔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名贪毒。
〔二、瞋毒〕,忿怒之心,名之为瞋。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瞋毒。
〔三、痴毒〕,迷惑之心,名之为痴。若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是名痴毒。
逋利婆鼻提贺
【佛学大辞典】
(杂名)Pu%rva-videha,东大洲名。(参见:毗提诃)
(杂名)Pu%rva-videha,东大洲名。(参见:毗提诃)
通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能通其事而无碍如利刃也。法华经序品曰:「虽读诵诸经而不通利。」同化城喻品曰:「诸根通利。」
(术语)能通其事而无碍如利刃也。法华经序品曰:「虽读诵诸经而不通利。」同化城喻品曰:「诸根通利。」
猛利烦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烦恼之一。(参见:烦恼)
(术语)二烦恼之一。(参见:烦恼)
现世利益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专修念佛行者,以念佛之德自获得现世之利益也。观念法门说现生利益五种增上缘之第二曰:「护念得长命增上缘。」教行信證三末说现生十种利益之第一曰:「冥众护持益。」皆为證明现世之利益者。
(术语)专修念佛行者,以念佛之德自获得现世之利益也。观念法门说现生利益五种增上缘之第二曰:「护念得长命增上缘。」教行信證三末说现生十种利益之第一曰:「冥众护持益。」皆为證明现世之利益者。
梅呾利
【佛学大辞典】
(菩萨)梅呾利耶之略。
(菩萨)梅呾利耶之略。
梅呾利耶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itreya,旧讹略而云弥勒,译曰慈。当来嗣释迦出世成佛之菩萨名。又作梅怛丽药、梅怛梨、梅呾啰曳尼、梅呾利曳尼、梅呾利曳那。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梅怛丽药,此云慈,即旧云慈氏者也。慈有二因缘:一值慈佛发心,二初得慈心三昧,因以名焉。言弥勒,或云梅怛黎,并讹。」唯识述记四本曰:「梅呾利耶,此翻云慈氏,梅呾啰曳尼是声转之异。」弥勒上生经疏上曰:「依正梵本应云梅呾利耶,此翻为慈,古云弥帝疑,或云弥勒者,皆语讹也。(中略)若释名应云梅呾利曳尼,梅呾利曳尼是女声,母性慈故,因名慈氏。(中略)若依此姓名为慈者,应云梅呾利曳那,是男声也。」俱舍光记十八曰:「梅怛俪药,梅怛,此云慈,俪药,此云氏。菩萨在慈姓中生,从姓立名。故名慈氏。旧云弥勒,讹也。」
(菩萨)Maitreya,旧讹略而云弥勒,译曰慈。当来嗣释迦出世成佛之菩萨名。又作梅怛丽药、梅怛梨、梅呾啰曳尼、梅呾利曳尼、梅呾利曳那。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梅怛丽药,此云慈,即旧云慈氏者也。慈有二因缘:一值慈佛发心,二初得慈心三昧,因以名焉。言弥勒,或云梅怛黎,并讹。」唯识述记四本曰:「梅呾利耶,此翻云慈氏,梅呾啰曳尼是声转之异。」弥勒上生经疏上曰:「依正梵本应云梅呾利耶,此翻为慈,古云弥帝疑,或云弥勒者,皆语讹也。(中略)若释名应云梅呾利曳尼,梅呾利曳尼是女声,母性慈故,因名慈氏。(中略)若依此姓名为慈者,应云梅呾利曳那,是男声也。」俱舍光记十八曰:「梅怛俪药,梅怛,此云慈,俪药,此云氏。菩萨在慈姓中生,从姓立名。故名慈氏。旧云弥勒,讹也。」
梅呾利曳那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参见:梅呾利耶)。
(菩萨)(参见:梅呾利耶)。
梅呾利耶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itreya,旧讹略而云弥勒,译曰慈。当来嗣释迦出世成佛之菩萨名。又作梅怛丽药、梅怛梨、梅呾啰曳尼、梅呾利曳尼、梅呾利曳那。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梅怛丽药,此云慈,即旧云慈氏者也。慈有二因缘:一值慈佛发心,二初得慈心三昧,因以名焉。言弥勒,或云梅怛黎,并讹。」唯识述记四本曰:「梅呾利耶,此翻云慈氏,梅呾啰曳尼是声转之异。」弥勒上生经疏上曰:「依正梵本应云梅呾利耶,此翻为慈,古云弥帝疑,或云弥勒者,皆语讹也。(中略)若释名应云梅呾利曳尼,梅呾利曳尼是女声,母性慈故,因名慈氏。(中略)若依此姓名为慈者,应云梅呾利曳那,是男声也。」俱舍光记十八曰:「梅怛俪药,梅怛,此云慈,俪药,此云氏。菩萨在慈姓中生,从姓立名。故名慈氏。旧云弥勒,讹也。」
(菩萨)Maitreya,旧讹略而云弥勒,译曰慈。当来嗣释迦出世成佛之菩萨名。又作梅怛丽药、梅怛梨、梅呾啰曳尼、梅呾利曳尼、梅呾利曳那。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梅怛丽药,此云慈,即旧云慈氏者也。慈有二因缘:一值慈佛发心,二初得慈心三昧,因以名焉。言弥勒,或云梅怛黎,并讹。」唯识述记四本曰:「梅呾利耶,此翻云慈氏,梅呾啰曳尼是声转之异。」弥勒上生经疏上曰:「依正梵本应云梅呾利耶,此翻为慈,古云弥帝疑,或云弥勒者,皆语讹也。(中略)若释名应云梅呾利曳尼,梅呾利曳尼是女声,母性慈故,因名慈氏。(中略)若依此姓名为慈者,应云梅呾利曳那,是男声也。」俱舍光记十八曰:「梅怛俪药,梅怛,此云慈,俪药,此云氏。菩萨在慈姓中生,从姓立名。故名慈氏。旧云弥勒,讹也。」
设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舍利)
(术语)(参见:舍利)
舍利
【佛学大辞典】
(动物)S/a%ri,鸟名。【又】舍利弗比丘之母名舍利。(参见:舍利弗)。【又】(术语)新作设利罗,室利罗,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是依戒,定,慧之薰修所成者。元镏绩霏雪录曰:「舍利,按佛书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有三种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金光明经舍身品曰:「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重。」又曰:「舍利是戒定慧所薰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玄应音义六曰:「舍利,正音设利罗,译云身骨。舍利有全身者,有碎身者。」法华玄赞二曰:「梵云设利罗,体也。舍利者,讹也。」俱舍光记八曰:「驮都,即佛身界也,亦名室利罗。唐言体,佛身体也。旧云舍利,讹也。」资持记下四之一曰:「舍利,此翻遗身。即死尸也。」S/ari^ra。
【佛学常见辞汇】
1。鸟名。2。舍利弗母亲的名字。3。佛的身骨。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寂后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那是综合而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损坏,菩萨以下,其坚度便相应减少。
【俗语佛源】
梵语sarira,亦称舍利子,意为骨身、遗骨。原来,「所遗骨分,通名舍利」。(《翻译名义集》卷五)实际上,舍利专指佛、高僧的遗骨。舍利可分为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通常所说是都属于骨舍利。佛家传说,舍利是由修行功德炼就的,多作坚硬珠状,五彩耀目。《魏书·释老志》说: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用「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经中载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养之事。佛的舍利也叫做「佛骨」。唐代朝廷多次迎请凤翔法门寺佛骨舍利入大内供养。其中唐宪宗元和年间迎佛骨时,遭到韩愈的激烈反对,历史上很有名。佛的牙舍利称为「佛牙」,相传帝释曾取佛牙在天上建塔供养,故佛牙备受青睐。法显、玄奘西游时,都见到过佛牙。释迦牟尼留下四枚佛牙,其中一枚在唐代被道宣律师获得,受到历代帝王的供养,今藏北京西山舍利塔中。后来也用舍利泛指僧人火化后的遗骨。入《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荼毗(火化)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少焉,舍利如雨。」(李明权)
(动物)S/a%ri,鸟名。【又】舍利弗比丘之母名舍利。(参见:舍利弗)。【又】(术语)新作设利罗,室利罗,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是依戒,定,慧之薰修所成者。元镏绩霏雪录曰:「舍利,按佛书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有三种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金光明经舍身品曰:「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重。」又曰:「舍利是戒定慧所薰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玄应音义六曰:「舍利,正音设利罗,译云身骨。舍利有全身者,有碎身者。」法华玄赞二曰:「梵云设利罗,体也。舍利者,讹也。」俱舍光记八曰:「驮都,即佛身界也,亦名室利罗。唐言体,佛身体也。旧云舍利,讹也。」资持记下四之一曰:「舍利,此翻遗身。即死尸也。」S/ari^ra。
【佛学常见辞汇】
1。鸟名。2。舍利弗母亲的名字。3。佛的身骨。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寂后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那是综合而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损坏,菩萨以下,其坚度便相应减少。
【俗语佛源】
梵语sarira,亦称舍利子,意为骨身、遗骨。原来,「所遗骨分,通名舍利」。(《翻译名义集》卷五)实际上,舍利专指佛、高僧的遗骨。舍利可分为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通常所说是都属于骨舍利。佛家传说,舍利是由修行功德炼就的,多作坚硬珠状,五彩耀目。《魏书·释老志》说: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用「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经中载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养之事。佛的舍利也叫做「佛骨」。唐代朝廷多次迎请凤翔法门寺佛骨舍利入大内供养。其中唐宪宗元和年间迎佛骨时,遭到韩愈的激烈反对,历史上很有名。佛的牙舍利称为「佛牙」,相传帝释曾取佛牙在天上建塔供养,故佛牙备受青睐。法显、玄奘西游时,都见到过佛牙。释迦牟尼留下四枚佛牙,其中一枚在唐代被道宣律师获得,受到历代帝王的供养,今藏北京西山舍利塔中。后来也用舍利泛指僧人火化后的遗骨。入《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荼毗(火化)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少焉,舍利如雨。」(李明权)
设利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作舍哩罗S/arira,舍利之新称。(参见:舍利)
(术语)一作舍哩罗S/arira,舍利之新称。(参见:舍利)
舍利
【佛学大辞典】
(动物)S/a%ri,鸟名。【又】舍利弗比丘之母名舍利。(参见:舍利弗)。【又】(术语)新作设利罗,室利罗,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是依戒,定,慧之薰修所成者。元镏绩霏雪录曰:「舍利,按佛书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有三种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金光明经舍身品曰:「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重。」又曰:「舍利是戒定慧所薰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玄应音义六曰:「舍利,正音设利罗,译云身骨。舍利有全身者,有碎身者。」法华玄赞二曰:「梵云设利罗,体也。舍利者,讹也。」俱舍光记八曰:「驮都,即佛身界也,亦名室利罗。唐言体,佛身体也。旧云舍利,讹也。」资持记下四之一曰:「舍利,此翻遗身。即死尸也。」S/ari^ra。
【佛学常见辞汇】
1。鸟名。2。舍利弗母亲的名字。3。佛的身骨。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寂后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那是综合而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损坏,菩萨以下,其坚度便相应减少。
【俗语佛源】
梵语sarira,亦称舍利子,意为骨身、遗骨。原来,「所遗骨分,通名舍利」。(《翻译名义集》卷五)实际上,舍利专指佛、高僧的遗骨。舍利可分为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通常所说是都属于骨舍利。佛家传说,舍利是由修行功德炼就的,多作坚硬珠状,五彩耀目。《魏书·释老志》说: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用「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经中载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养之事。佛的舍利也叫做「佛骨」。唐代朝廷多次迎请凤翔法门寺佛骨舍利入大内供养。其中唐宪宗元和年间迎佛骨时,遭到韩愈的激烈反对,历史上很有名。佛的牙舍利称为「佛牙」,相传帝释曾取佛牙在天上建塔供养,故佛牙备受青睐。法显、玄奘西游时,都见到过佛牙。释迦牟尼留下四枚佛牙,其中一枚在唐代被道宣律师获得,受到历代帝王的供养,今藏北京西山舍利塔中。后来也用舍利泛指僧人火化后的遗骨。入《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荼毗(火化)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少焉,舍利如雨。」(李明权)
(动物)S/a%ri,鸟名。【又】舍利弗比丘之母名舍利。(参见:舍利弗)。【又】(术语)新作设利罗,室利罗,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是依戒,定,慧之薰修所成者。元镏绩霏雪录曰:「舍利,按佛书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有三种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金光明经舍身品曰:「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重。」又曰:「舍利是戒定慧所薰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玄应音义六曰:「舍利,正音设利罗,译云身骨。舍利有全身者,有碎身者。」法华玄赞二曰:「梵云设利罗,体也。舍利者,讹也。」俱舍光记八曰:「驮都,即佛身界也,亦名室利罗。唐言体,佛身体也。旧云舍利,讹也。」资持记下四之一曰:「舍利,此翻遗身。即死尸也。」S/ari^ra。
【佛学常见辞汇】
1。鸟名。2。舍利弗母亲的名字。3。佛的身骨。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寂后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那是综合而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损坏,菩萨以下,其坚度便相应减少。
【俗语佛源】
梵语sarira,亦称舍利子,意为骨身、遗骨。原来,「所遗骨分,通名舍利」。(《翻译名义集》卷五)实际上,舍利专指佛、高僧的遗骨。舍利可分为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通常所说是都属于骨舍利。佛家传说,舍利是由修行功德炼就的,多作坚硬珠状,五彩耀目。《魏书·释老志》说: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用「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经中载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养之事。佛的舍利也叫做「佛骨」。唐代朝廷多次迎请凤翔法门寺佛骨舍利入大内供养。其中唐宪宗元和年间迎佛骨时,遭到韩愈的激烈反对,历史上很有名。佛的牙舍利称为「佛牙」,相传帝释曾取佛牙在天上建塔供养,故佛牙备受青睐。法显、玄奘西游时,都见到过佛牙。释迦牟尼留下四枚佛牙,其中一枚在唐代被道宣律师获得,受到历代帝王的供养,今藏北京西山舍利塔中。后来也用舍利泛指僧人火化后的遗骨。入《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荼毗(火化)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少焉,舍利如雨。」(李明权)
设利弗怛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舍利弗)
(人名)(参见:舍利弗)
舍利弗
【佛学大辞典】
(人名)S/a%riputra,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子,新作舍利弗多罗,舍利富多罗,舍利补怛罗。舍利者母之名,弗或弗多者,弗多罗之略,子之义也。为舍利女之子,故曰舍利弗,舍利子。又父名云优婆提舍,故从父而称之曰优婆提舍。然母名之为舍利,古来有二释,一为鸟名。译曰秋露,鹙鹭,鸲鹆,鸲鹆,鹙,百舌鸟。或言母之眼似彼鸟,或言母之才辩犹如鹙鹭,故以为名。法华玄赞一曰:「梵云舍利弗呾罗。言舍利弗者,讹也。舍利云鹙,即百舌鸟,亦曰春鸲。弗呾罗,言子。以母才辩喻如鹙鸟,此是彼子,以母显之,故云鹙子。复名优婆提舍,以能论议故,兼得彼名。」嘉祥法华义疏一曰:「从母立名,母以眼似舍利鸟眼,故名母名舍利,其母于众女人中聪明第一,以世人贵重其母,故呼为舍利子。古经名鹙鹭子,鹙鹭子犹取鸟名也。或言舍利鸟似鹙鹭也。父名提舍。逐父为名,故名优婆提舍。优婆者逐也。提舍者星名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舍利子,梵言奢利富多罗,或言舍利弗多罗,此梵音转耳。舍利母名,眼之青睛名舍利,又母眼似鸲鹆眼,因以名焉。经中或言鹙鹭子者,一义也。」大明度经曰:「秋露子。」出三藏记一曰:「旧经舍利子亦秋露子,新经舍利弗。」俱舍宝疏一曰:「舍利,此云百舌鸟。子,是唐言也。」二舍利。译曰身,又译珠,以母之身形好妙,故名为身,又母之聪明在眼珠,故名为珠。法华文句一曰:「舍利弗,具存应言舍利弗罗。此翻身子,又翻舍利为珠。其母于女人中聪明,聪明相在眼珠。珠之所生,故是珠子。又翻身。此女好形身,身之所生,故言身子。」然舍利译为身者,与设利罗讹言之舍利混同,是讹也。慧苑音义下曰:「奢哩补怛罗,此云鹙鹭子。旧翻为身子者,谬也。梵本中呼身为设利罗,故知悬别也。」玄应音义四曰:「奢利富多罗,此译云鸲鹆子,从母为名也。母眼似鸲鹆,或如秋露鸟眼,因以名焉。旧云身子者,谬也。身者舍黎,与此奢利声有长短,故有斯谬。或言优婆提舍者,从父名子也。」舍利弗者,与目连皆为佛弟子中最重用之一人。其出家之因缘,本为外道。逢师死,茫茫求道,于途上见马胜比丘安序而走,比丘说「因缘所生法」之偈,遂出家。
【佛学常见辞汇】
舍利华译为鹙鹭,弗华译为子,因其母之眼似鹙鹭,故被号为舍利弗,或舍利子,亦称身子,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人名)S/a%riputra,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子,新作舍利弗多罗,舍利富多罗,舍利补怛罗。舍利者母之名,弗或弗多者,弗多罗之略,子之义也。为舍利女之子,故曰舍利弗,舍利子。又父名云优婆提舍,故从父而称之曰优婆提舍。然母名之为舍利,古来有二释,一为鸟名。译曰秋露,鹙鹭,鸲鹆,鸲鹆,鹙,百舌鸟。或言母之眼似彼鸟,或言母之才辩犹如鹙鹭,故以为名。法华玄赞一曰:「梵云舍利弗呾罗。言舍利弗者,讹也。舍利云鹙,即百舌鸟,亦曰春鸲。弗呾罗,言子。以母才辩喻如鹙鸟,此是彼子,以母显之,故云鹙子。复名优婆提舍,以能论议故,兼得彼名。」嘉祥法华义疏一曰:「从母立名,母以眼似舍利鸟眼,故名母名舍利,其母于众女人中聪明第一,以世人贵重其母,故呼为舍利子。古经名鹙鹭子,鹙鹭子犹取鸟名也。或言舍利鸟似鹙鹭也。父名提舍。逐父为名,故名优婆提舍。优婆者逐也。提舍者星名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舍利子,梵言奢利富多罗,或言舍利弗多罗,此梵音转耳。舍利母名,眼之青睛名舍利,又母眼似鸲鹆眼,因以名焉。经中或言鹙鹭子者,一义也。」大明度经曰:「秋露子。」出三藏记一曰:「旧经舍利子亦秋露子,新经舍利弗。」俱舍宝疏一曰:「舍利,此云百舌鸟。子,是唐言也。」二舍利。译曰身,又译珠,以母之身形好妙,故名为身,又母之聪明在眼珠,故名为珠。法华文句一曰:「舍利弗,具存应言舍利弗罗。此翻身子,又翻舍利为珠。其母于女人中聪明,聪明相在眼珠。珠之所生,故是珠子。又翻身。此女好形身,身之所生,故言身子。」然舍利译为身者,与设利罗讹言之舍利混同,是讹也。慧苑音义下曰:「奢哩补怛罗,此云鹙鹭子。旧翻为身子者,谬也。梵本中呼身为设利罗,故知悬别也。」玄应音义四曰:「奢利富多罗,此译云鸲鹆子,从母为名也。母眼似鸲鹆,或如秋露鸟眼,因以名焉。旧云身子者,谬也。身者舍黎,与此奢利声有长短,故有斯谬。或言优婆提舍者,从父名子也。」舍利弗者,与目连皆为佛弟子中最重用之一人。其出家之因缘,本为外道。逢师死,茫茫求道,于途上见马胜比丘安序而走,比丘说「因缘所生法」之偈,遂出家。
【佛学常见辞汇】
舍利华译为鹙鹭,弗华译为子,因其母之眼似鹙鹭,故被号为舍利弗,或舍利子,亦称身子,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惠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言施惠,惠利他人也。无量寿经上曰:「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术语)如言施惠,惠利他人也。无量寿经上曰:「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奢利耶
【佛学大辞典】
(地名)婆罗门聚落之名。慧琳音义十二曰:「奢利耶,婆罗门聚落名也。世尊于此邑中乞食不得而空钵还。」梵S/a%liya。
(地名)婆罗门聚落之名。慧琳音义十二曰:「奢利耶,婆罗门聚落名也。世尊于此邑中乞食不得而空钵还。」梵S/a%liya。
奢利富多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一作奢利补怛罗S/a%riputra,(参见:舍利弗)
(人名)一作奢利补怛罗S/a%riputra,(参见:舍利弗)
舍利弗
【佛学大辞典】
(人名)S/a%riputra,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子,新作舍利弗多罗,舍利富多罗,舍利补怛罗。舍利者母之名,弗或弗多者,弗多罗之略,子之义也。为舍利女之子,故曰舍利弗,舍利子。又父名云优婆提舍,故从父而称之曰优婆提舍。然母名之为舍利,古来有二释,一为鸟名。译曰秋露,鹙鹭,鸲鹆,鸲鹆,鹙,百舌鸟。或言母之眼似彼鸟,或言母之才辩犹如鹙鹭,故以为名。法华玄赞一曰:「梵云舍利弗呾罗。言舍利弗者,讹也。舍利云鹙,即百舌鸟,亦曰春鸲。弗呾罗,言子。以母才辩喻如鹙鸟,此是彼子,以母显之,故云鹙子。复名优婆提舍,以能论议故,兼得彼名。」嘉祥法华义疏一曰:「从母立名,母以眼似舍利鸟眼,故名母名舍利,其母于众女人中聪明第一,以世人贵重其母,故呼为舍利子。古经名鹙鹭子,鹙鹭子犹取鸟名也。或言舍利鸟似鹙鹭也。父名提舍。逐父为名,故名优婆提舍。优婆者逐也。提舍者星名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舍利子,梵言奢利富多罗,或言舍利弗多罗,此梵音转耳。舍利母名,眼之青睛名舍利,又母眼似鸲鹆眼,因以名焉。经中或言鹙鹭子者,一义也。」大明度经曰:「秋露子。」出三藏记一曰:「旧经舍利子亦秋露子,新经舍利弗。」俱舍宝疏一曰:「舍利,此云百舌鸟。子,是唐言也。」二舍利。译曰身,又译珠,以母之身形好妙,故名为身,又母之聪明在眼珠,故名为珠。法华文句一曰:「舍利弗,具存应言舍利弗罗。此翻身子,又翻舍利为珠。其母于女人中聪明,聪明相在眼珠。珠之所生,故是珠子。又翻身。此女好形身,身之所生,故言身子。」然舍利译为身者,与设利罗讹言之舍利混同,是讹也。慧苑音义下曰:「奢哩补怛罗,此云鹙鹭子。旧翻为身子者,谬也。梵本中呼身为设利罗,故知悬别也。」玄应音义四曰:「奢利富多罗,此译云鸲鹆子,从母为名也。母眼似鸲鹆,或如秋露鸟眼,因以名焉。旧云身子者,谬也。身者舍黎,与此奢利声有长短,故有斯谬。或言优婆提舍者,从父名子也。」舍利弗者,与目连皆为佛弟子中最重用之一人。其出家之因缘,本为外道。逢师死,茫茫求道,于途上见马胜比丘安序而走,比丘说「因缘所生法」之偈,遂出家。
【佛学常见辞汇】
舍利华译为鹙鹭,弗华译为子,因其母之眼似鹙鹭,故被号为舍利弗,或舍利子,亦称身子,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人名)S/a%riputra,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子,新作舍利弗多罗,舍利富多罗,舍利补怛罗。舍利者母之名,弗或弗多者,弗多罗之略,子之义也。为舍利女之子,故曰舍利弗,舍利子。又父名云优婆提舍,故从父而称之曰优婆提舍。然母名之为舍利,古来有二释,一为鸟名。译曰秋露,鹙鹭,鸲鹆,鸲鹆,鹙,百舌鸟。或言母之眼似彼鸟,或言母之才辩犹如鹙鹭,故以为名。法华玄赞一曰:「梵云舍利弗呾罗。言舍利弗者,讹也。舍利云鹙,即百舌鸟,亦曰春鸲。弗呾罗,言子。以母才辩喻如鹙鸟,此是彼子,以母显之,故云鹙子。复名优婆提舍,以能论议故,兼得彼名。」嘉祥法华义疏一曰:「从母立名,母以眼似舍利鸟眼,故名母名舍利,其母于众女人中聪明第一,以世人贵重其母,故呼为舍利子。古经名鹙鹭子,鹙鹭子犹取鸟名也。或言舍利鸟似鹙鹭也。父名提舍。逐父为名,故名优婆提舍。优婆者逐也。提舍者星名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舍利子,梵言奢利富多罗,或言舍利弗多罗,此梵音转耳。舍利母名,眼之青睛名舍利,又母眼似鸲鹆眼,因以名焉。经中或言鹙鹭子者,一义也。」大明度经曰:「秋露子。」出三藏记一曰:「旧经舍利子亦秋露子,新经舍利弗。」俱舍宝疏一曰:「舍利,此云百舌鸟。子,是唐言也。」二舍利。译曰身,又译珠,以母之身形好妙,故名为身,又母之聪明在眼珠,故名为珠。法华文句一曰:「舍利弗,具存应言舍利弗罗。此翻身子,又翻舍利为珠。其母于女人中聪明,聪明相在眼珠。珠之所生,故是珠子。又翻身。此女好形身,身之所生,故言身子。」然舍利译为身者,与设利罗讹言之舍利混同,是讹也。慧苑音义下曰:「奢哩补怛罗,此云鹙鹭子。旧翻为身子者,谬也。梵本中呼身为设利罗,故知悬别也。」玄应音义四曰:「奢利富多罗,此译云鸲鹆子,从母为名也。母眼似鸲鹆,或如秋露鸟眼,因以名焉。旧云身子者,谬也。身者舍黎,与此奢利声有长短,故有斯谬。或言优婆提舍者,从父名子也。」舍利弗者,与目连皆为佛弟子中最重用之一人。其出家之因缘,本为外道。逢师死,茫茫求道,于途上见马胜比丘安序而走,比丘说「因缘所生法」之偈,遂出家。
【佛学常见辞汇】
舍利华译为鹙鹭,弗华译为子,因其母之眼似鹙鹭,故被号为舍利弗,或舍利子,亦称身子,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