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利口  拼音:lì kǒu
口齿伶俐,能言善辩。《论语。阳货》:「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端木赐》:「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
《国语辞典》:巧言利口  拼音:qiǎo yán lì kǒu
虚伪的言辞,锋利的口才。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南朝齐。东昏侯〈诛谢朓诏〉:「妄惑朱紫,诋贬朝政,疑间亲贤,巧言利口。」
《国语辞典》:利口捷给(利口捷给)  拼音:lì kǒu jié jǐ
能言善道,辩才敏捷。《史记。卷一○二。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敩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神宗熙宁八年》:「吉人之辞寡,君子讷于言,外若不足,其中诚也;利口捷给,外若有馀,其中伪也。」
《高级汉语词典》:利口辩给
能言善辩,含贬义
《分类字锦》:利口如锥(利口如锥)
见名题越调注
分类:鹌鹑
《漢語大詞典》:利嘴
利口。 明 李贽 《史纲评要·汉纪·孝武帝》:“如此利嘴,难得他好。”
分類:利口
《國語辭典》:佞口  拼音:nìng kǒu
谄媚而有口才的人。唐。徐夤 送卢拾遗归华山诗:「紫殿谏多防佞口,清秋假满别明君。」
《漢語大詞典》:辨口
利口,利嘴。辨,通“ 辩 ”。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宫室》:“多言反道,辨口伤实。” 唐 罗隐 《酬黄从事怀旧见寄》诗:“长绳繫日虽难绊,辨口谈天不易穷。”
分類:利口
《漢語大詞典》:资辨(資辨)
利口善辩。史记·殷本纪:“ 帝紂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
分類:利口善辩
《漢語大詞典》:资辩(資辯)
利口善辩。《隋书·文学传·孙万寿》:“繫 越 恒资辩,喻 蜀 几飞文。”《禅真逸史》第三九回:“﹝ 杨广 ﹞小字 阿糜 ,为人资辩敏捷,贪虐荒淫。”
分類:利口善辩
《漢語大詞典》:憸利
奸邪利口。书·盘庚上“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 孔 传:“言憸利小民,尚相顾於箴诲。”说文·心部:“憸,憸詖也。憸利於上,佞人也。” 王筠 句读:“憸利亦连语也…… 汉 时恒言。”旧唐书·萧至忠传:“憸利之辈,冒进而莫识廉隅;方雅之流,知难而敛分丘陇。”
《漢語大詞典》:吻流
利口之辈。 宋 岳珂 桯史·朝士留刺:“有 王仲荀 者,以滑稽游公卿间……谈辞多风,可雋味, 秦 虽煽语祸,独优容之,盖亦一吻流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嗤鄙·侮人自侮:“ 吴 中人士,好为滑稽,向有一年少庠士,吻流也。一日遇所善僧,戏曰:‘秃子之秃字若为写?’僧应声曰:‘即秀才秀字掉转尾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伪中:“ 收 轻薄吻流,不足深据。”
分類:利口
《國語辭典》:捷口  拼音:jié kǒu
利口、口才敏捷。《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其功德洋溢,名流竹素,非求颜色而取好服、捷口、容悦者也。」
《漢語大詞典》:吻儒
指善谑利口的儒生。 宋 陶谷 清异录·官志·人间第一黄:“伪 唐 贜臣 褚仁规 窃禄 泰州 刺史,恶政不可缕举。有智民请吻儒为诗,皆隐语……诗曰‘多求囊白昧苍苍,兼取人间第一黄’云云,‘白’、‘黄’隐‘金’、‘银’字。”
分類:利口儒生
《漢語大詞典》:坚额健舌(堅額健舌)
厚颜利口。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世俗饰伪行诈,为民巫祝,以取釐谢,坚额健舌,或以成业致富。”
分類:厚颜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