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5—529 【介绍】: 北魏华阴人,字子判。幼孤,好学,从数师俱未终业。后悟真师实在自心,乃摒世事,苦读,不出家门六年,博通诸经。撰《春秋义章》三十卷。后以授徒为业,海内宗仰。唯好聚敛,有损风范。孝庄帝永安二年元颢入洛,为乱军所杀。
僧道判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2—615 【介绍】: 隋僧。曹州承氏人,俗姓何。十五岁游学,略综儒道。十九岁出家。北齐废帝时,自邺都出关塞。北周武帝保定二年,抵长安,诏住大乘寺。四年,表请西行,至高昌国,往突厥。复归长安,住乾宗寺。灭佛时,奔太白山,寻往华山。隋初复为菩萨僧,住大兴善寺。文帝开皇初,于终南山结草为寺以居,敕额为龙池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姓郭氏。曹州承氏人。三岁丧亲。十五年。始知读书。十九年投外兄落染。既具戒。即誓结朋西游。以观灵迹。齐乾明初。二十一人。出邺行迈。才臻周塞。夜为逻卒所得。执见武帝而释之。仍令于大乘寺安置。即周之保定二年也。明年上表。乞如所志。许之且给国书资粮诸物度石碛千五百里四顾绝无水草。饥行七夕。至高昌国。盖突厥附庸也。益西抵可寒所。可寒怪其非类。将杀之。而未也。徒增防卫。而禁其饮食。势必使之饿死尔。会周使者谏。以为此佛弟子也。所在之处。羊马且繁盛。可寒喜。敕日给四羊充食。判等纵之。而蔬茹如故。未几。遣骑乘。送还长安。住乾宗寺。留五年。遇静霭法师。慧业冲𨗉。事之又五年。大法寻废。与霭等二十六人。逃难岩居太白山中。不忌讲授。依承霭德。始终一十五年。逮霭舍身。护法风烈遐被。判有力焉。天元嗣历。创立百二十人。为菩萨僧。判预其数。住陟岵寺。隋开佛法。改大兴善寺。诏摄僧务。开皇初。结庵终南交谷东领池。七年示微疾。诏度支侍郎李世思。将天竺医工。就庵视疾。遂改庵龙池寺。大将军云定兴。为檀越。侍郎独孤机。别筑斋宇于宅之后园。请时栖息。薛国公及其夫人。风奉训诰。间或至山。咨承疑义。大业十一年。五月四日。卒于山寺。寿八十四。
续高僧传·卷第十二 义解篇八
释道判。姓郭氏。曹州承氏人也。三岁丧亲十五游学。般涉史籍略综儒道。十九发心出家。投于外兄而剃落焉。具戒已后历求善友。深厌俗累绝心再往。每阅像教东传。慨面不睹灵迹。委根归叶未之或闻。遂勇心佛境誓尚瞻敬。以齐乾明元年。结伴二十一人。发趾邺都将经周塞。关逻严设又照月光。踟蹰回互义无踰越。忽值云奔月隐。乘暗度栈。遇逢游兵。特蒙释放。以周保定二年达于京邑。武帝赏接崇重。仍令于大乘寺厚供享之。经逾两载。上表乞循先志。又蒙开许。敕给国书并资行调。西度砂碛千五百里。四顾茫然绝无水草。乘饥急行。止经七夕便至高昌国。是小蕃附庸突厥。又请国书。至西面可汗所(此云天子治也)彼土不识众僧。将欲加害。增人防卫不给粮食。又不许出拾掇薪菜。但令饿死。有周国使人谏云。此佛弟子也。本国天子大臣敬重供养。所行之处能令羊马孳多。可汗欢喜。日给羊四口以充恒食。判等放之而自煮菜进啖。既见不杀众生不食酒肉所行既殊。不令西过。乃给其马乘遣人送还。达于长安住乾宗寺。判以先在穷险无人造食。遂舍具戒今返京室。后乃更受之停止五年。逢静蔼法师。咨询道务。慧业冲邃淹历五周朝夕闻问。方登阶渐。会武帝灭法。与蔼西奔于太白山。同侣二十六人。逃难岩居不忘讲授。中百四论日夜研寻恂恂奉诲。虽有国诛靡顾其死。东引寻山岠于华岳。凡所游遁者望日参焉。遂离考山室二十馀所。依承蔼德。为入室之元宗。始末一十五年。随逐不舍。后蔼舍身穷谷用陈护法。判含酸茹毒奉接遗骸。建塔树铭勒于岩壁。天元嗣历寻改邪风。创立百二十人为菩萨僧。判当其数。初住陟岵寺。大隋受命广开佛法。改为大兴善焉。判道穆僧徒历总纲任。部摄彝伦有光先范。开皇之肇。于终南山交谷东岭。池号野猪。迥出云端俯临原陆。躬自案行可为栖心之场也。结草为庵集众说法。开皇七年。敕遣度支侍郎李世师。将天竺监工。就造院舍常拟供奉。知判道业修旷。给额为龙池寺焉。大将军云定兴。以为檀越。四事供给无爽二时。侍郎独孤机。餐奉音猷于宅后园别立斋宇。请来栖息。终日将事禀其法戒。薛国公及夫人郑氏。夙奉清训年别至此。咨承戒诰决通疑议。以大业十一年五月四日平旦卒于山寺。春秋八十有四。初判释蒙启法性狎林泉。少欲无竞乐居俭摄。行慈济乏偏所留心。履苦登危弥其本意。故每至粟麦二熟。行乞贮之至厚。雪弥山则遗诸飞走。所以山侣游僧。蒙其奖济者殷矣。又食不择味生无患苦。僧事鞅掌身先令之。而弘道终朝虔虔无怠。虽暂游世恒归山室。斯亦岩岫之学观矣。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郭。曹州承氏人。三岁丧亲。十五游学。略综儒道。十九发心出家。投于外兄而剃落焉。具戒已后。历求善友。每阅像教东传。慨面不睹灵迹。遂勇心佛境。誓当瞻敬。以齐乾明元年。结伴二十一人。发趾邺都。将经开塞。关逻严设。又照月光。踟蹰回首。义无踰越。忽值云奔月隐。乘闇度栈。以周保定二年。达于京邑。武帝赏接崇重。仍令于大乘寺。厚供享之。经逾两载。上表乞循初志。蒙敕给图书。并资行调。西度石碛千五百里。四顾茫然。绝无水草。乘饥急行。上经七夕。便至高昌国。是小蕃附庸突厥。又请国书。至西面可寒所。彼土不识众僧。将欲加害。增人防卫。不给粮食。又不许出拾掇薪菜。但令饿死。有周国使人。谏可寒云。此佛弟子也。本国天子大臣。敬重供养。所行之处。能令羊马滋多。可寒欢喜。日给羊四口。以充恒食。判等放之。而自煮菜进啖。既见不杀众生。不食酒肉。所行既殊。不令西过。乃给其马乘。遣人送还。达于长安。住乾宗寺。逢静蔼法师。咨询道务。慧业冲𨗉。淹历五周。会武帝灭法。与蔼西奔于太白山。同侣二十六人。逃难岩居。不忘讲授。中百四论。日夜研寻。恂恂奉诲。虽有国诛。靡顾其死。东引寻山。岠于华岳。凡所游遁者。望日参焉。遂依承蔼德。为入室之元宗。始末一十五年。随逐不舍。后蔼舍身穷谷。用陈护法。判含酸茹毒。奉接遗骸。建塔树铭。勒于岩壁。天元嗣历。寻改邪风。创立百二十人为菩萨僧。判当其数。初住陟岵寺。大隋受命。广开佛法。改为大兴善焉。判道穆僧徒。历总纲任。开皇初。入终南山。交谷东岭。池号野䐗。迥出云端。俯临原陆。躬自案行。可以栖心。结草为庵。集众讲说。开皇七年。敕遣度支侍郎李世师。将天竺医工。就造精舍。常拟供奉。知判道业修旷。给额为龙池寺。大将军云定兴以为檀越。四事供给。侍郎独孤机。餐奉音猷。于宅后园。别立斋宇。请来栖息。禀其法戒。薛国公及夫人郑氏。夙奉清训。年别至山。咨承戒诰。决通疑议。以大业十一年五月四日平旦。卒于山寺。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院判,失其名,太宗六世孙,不敏弟(《山堂肆考》卷一一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福州运判,失其名,神宗熙宁初与程师孟、张徽等同游宿猿洞(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三九)。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文伯,西安人。为临川纠曹。贼白毡笠破吉州。敏士与判官江山柴绂保城。岳飞至,欲奏以功。辞曰:“若尔守倅,必被罪。” 飞叹服。继知楚州,金欲取海州,围甚急。诏敏士救之。与张子善谋攻淮阳,金必弃海州。已而果然。张浚奏其功,除淮南运判,移浙漕,终于湖南。
丘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海州朐山人,字师说。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历潍、蔡二州教官,知吴江县,入为国子监丞,御史台检法,大理寺丞权户部郎官,知筠、泰、建州,除福建提举兼提刑,改转运判官。在建州十年,多惠政。秦桧欲与联姻,以兄姊未葬,力请祠归。屏居常熟,杜门以诗酒自适。卒年七十六。有《易说》、《超然类稿》。
熊谊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熊谊,字判宾,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人,进士出身。乡试十八名。洪武四年,会试第三十二名,登进士二甲,授户部主事。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灵山人。初名石坚。号渊冰堂。丙午生员第一人。同年。丙科七人。以文艺显。官至资宪提学。谥文僖。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五
后江先生子也。以太学生为州判官。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秦励(1436-1521),明代文人,明无锡人,锡山秦氏家族,字邦哲,号一诚。以孝行著,丁外艰,遂不复出,筑室于墓旁居之。岁旱水枯,忽有泉涌出,众皆赖之,名孝子泉。遥授徐州判官(一作别驾),不就。后以子伟封承德郎、应天府通判,举乡饮宾。《无锡县志》孝友 有传。著有《一诚斋文集》一名《一诚集》。

人物简介

简介
李贤辅(1467~1555),朝鲜中期文臣、诗人。字棐仲,号聋岩。官至知中枢府事,晚年回到故乡安东礼安,一边作诗,一边乐于隐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