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十题判断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五问十题)
三时教判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有空中三时之教判也。(参见:教判)
教判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相判释之略。天台之五时八教,法相之三时教,华严之五教等,判决释迦一代之教义者。所谓教观二门中之教相门是也。(参见:五时教及三时教)
【佛学常见辞汇】
教相判释的简称。判决释迦佛一代的教义,如天台的五时八教,法相的三时教,华严的五教等是。
【佛学大辞典】
(杂语)用刀半截一物体之象形也。彼此相对而为明瞭之区别,使之显示判别也。法华经科注曰:「譬般若已后,判天性,定父子,会三归一,付财与记。」
判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判释释迦一代之教相也。如天台之五时八教,华严之五教是也。大乘之诸宗,各有教相之判释。法华玄义十曰:「圣人布教各有归从,然诸家判教非一。」
【佛学常见辞汇】
判别教相。佛教传入中国后,经中国学者,各据己见,将其分为若干时,或若干类,使发心研究佛教者,较易探讨了解,名为判教。
判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判断经论之旨趣,解释其义理也。又裁断如来一代所说教义之大小浅深曰教相判释。四教仪曰:「天台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一代圣教,罄无不尽。」
【佛学常见辞汇】
1。判断经论的旨趣和解释它的义理。2。判断如来一代所说教义的大小深浅,叫做教相判释。
定判
【佛学大辞典】
(术语)决定之判释也。杂阿含经四十二曰:「我等人人各说第一,意无定判。」俱舍论二十九曰:「定判识起由二缘。」大乘义章四曰:「大乘法中,文无定判。」
阿判那
【佛学大辞典】
(衣服)衣名。阿毗昙经下曰:「阿判那者,库麻杂吉贝衣也。」(参见:刍摩)。梵A^vapana。
真弘决判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宗就自力回向之念佛真门与他力信心之念佛弘愿而废力真假也。
教判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相判释之略。天台之五时八教,法相之三时教,华严之五教等,判决释迦一代之教义者。所谓教观二门中之教相门是也。(参见:五时教及三时教)
【佛学常见辞汇】
教相判释的简称。判决释迦佛一代的教义,如天台的五时八教,法相的三时教,华严的五教等是。
教相判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教判)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教判)
教判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相判释之略。天台之五时八教,法相之三时教,华严之五教等,判决释迦一代之教义者。所谓教观二门中之教相门是也。(参见:五时教及三时教)
【佛学常见辞汇】
教相判释的简称。判决释迦佛一代的教义,如天台的五时八教,法相的三时教,华严的五教等是。
阎王判你三更到,定不容人到四更
【俗语佛源】
中国民间多把死和地狱、阎王联系在一起。原来,中国古代便有死入黄泉、阴间的说法。泰山、酆都都是民间熟悉的阴曹地府,东岳大帝为百鬼之主,酆都大帝为幽冥之王。佛经传入后,关于地狱的详尽描绘大大丰富了「鬼世界」的内容。通过俗讲(变文)、壁画(变相)和通俗小说等的传播,地狱、阎王等深入人间,并和中国原有的传说糅合在一起。其实,按佛教「六道轮回」的说法,人死了未必都入地狱,只有犯「五逆十恶」的人才会入地狱。俗语「阎王判你三更死,定不容人到四更」,反映了中国民间旧时「死生有命」的观点,谓人的寿数是命中注定的,「大限」一到,非死不可。民间还传说,阎罗王掌管生死簿。如《警世通言》卷二八:「(许宣)折身便回来长桥堍下,自言自语道:『时衰鬼弄人,我要性命何用?』看著一湖清水,却待要跳。正是:阎王判你三更死,定不容人到四更。」此俗语的变式很多,再举两例:如《济公全传》第二八回:「昨天要死没死了,是还有两天罪没受完呢。这真是阎王注定三更死,那敢留人到五更。」又如刘行《太行风云》二:「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阎王叫你五更去,不能鸡叫到天明。今日黑暗睡下,明早穿不穿鞋,谁知道?这都是命里定的。」(李明权)
五力难判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五难判者,谓定等五种之力,唯识论中,不能判摄也。然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而不能判此五力者,由斯五种乃圣人不思议境界,不与心识相应,此所以为难判。宗镜录云:有五力,唯识不判。是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定力〕,定力者,即如来大寂定力也。谓此定力,无染无净,非空非有,生死不能拘,结业不能缚;不起此定,而能普应十方,不与识法相应,是故唯识难判也。
〔二、通力〕,通力者,即如来神通之力也。谓此通力变化无穷,随感而应,不谋而知,彻照万法,非思议之可及,岂识法之相应,是故唯识难判也。
〔三、借识力〕,借识力者,谓如二禅以上,无有寻伺语言,若欲说法应用,则借初禅眼耳身三识,以成己用。由此假他之用,非因本起,不属唯识,是故唯识难判也。(借初禅三识者,由初禅不著香味二尘,已无鼻、舌二识,惟有眼、耳、身三识。二禅已上,不著五尘,故五识俱无。若欲应用,则借初禅三识也。)
〔四、愿力〕,愿力者,即如来大愿之力也。而此愿力,非因爱见,不假思惟,乃是圣人旷劫度生功用而成,非思议之可及,岂识法之相应,是故唯识难判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五、法威德力〕,法威德力者,即如来应化威德之力也。谓此威德之力,乃是圣人不思议境界。如演一音,则普应群机。施一法,则众魔皆伏。利生无尽,功德难量,不与识法相应,是故唯识难判也。
判命必死难
【三藏法数】
谓人能尚义轻生,决志判命;或为法舍身,济彼饥苦;或为忠臣,以死徇节,是为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