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断还归宗(斷還歸宗)
出嫁或被卖的女子由官府判决回归母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如今认定我是你失去的妹子,我认定你是哥哥,两口同声当官去告理,一定断还归宗。”亦省作“ 断还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吾随身带有广缉文书,当官一告,断还不难,只是要你一口坚认到底,却差池不得的。”
《漢語大詞典》:断给(斷給)
判决给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看语》:“前抚宪之断给,在 顺治 十二年,前任 张公 彼时给有印照。”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看语》:“总之,众口纷纷,自当以抚宪之断给为铁案。”
分類:判决给与
《漢語大詞典》:劾死
判决死罪。汉书·律历志上:“ 寿王 候课,比三年下,终不服。再劾死,更赦勿劾,遂不更言。”
《漢語大詞典》:财产保全
民事诉讼中,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对争议涉及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方法加以保全的措施。当事人提出申请的,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法院驳回申请。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对方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漢語大詞典》:当机立决(當機立決)
抓住时机,立刻判决。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国家设官分职,秩有大小,权亦有等差:斩绞者奏请定夺,军流决於臬司,徒决於府,枷杖决於县,法至良也。所患者,不能当机立决,必待报而后施行。”
《國語辭典》:大理院  拼音:dà lǐ yuàn
清末及民初时的最高法院,称为「大理院」。
《國語辭典》:雌雄未决(雌雄未決)  拼音:cī xióng wèi jué
比喻不相上下,胜负未定。《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今豪杰竞逐,雌雄未决,当各据其土宇,与陇、蜀合从。」
《國語辭典》:片言折狱(片言折獄)  拼音:piàn yán zhé yù
凭一句话就能断定讼狱。语本《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其由也与。」
《國語辭典》:评决(評決)  拼音:píng jué
决,审断。评决指评议判决。《魏书。卷四三。唐和传》:「徵为内都大官,评决狱讼,不加捶楚。」
《国语辞典》:判决书(判决书)  拼音:pàn jué shū
法院判决案件所作成的文书。含主文、事实、理由等部分。
《漢語大詞典》:审判权(審判權)
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审理和判决刑事、民事等案件的权力。
《漢語大詞典》:决理(決理)
判决,审理。史记·平準书:“ 公孙弘 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 汉 相, 张汤 用峻文决理为廷尉。”
分類:判决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