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公判  拼音:gōng pàn
1.在公开的法庭审理判决。
2.公众评断判别。
《漢語大詞典》:主断(主斷)
(1).专断;决断。韩非子·内储说上:“ 叔孙 相 鲁 ,贵而主断。”战国策·楚策四:“夫人主年少而矜材,无法术以知奸,则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於己也。” 隋 王通 中说·立命:“故不学春秋,无以主断。”
(2).负责判决。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后有贤明有司主断者, 述 儿奉酬白金三百两。”
《国语辞典》:问成(问成)  拼音:wèn chéng
判决、定案。《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四出》:「你哥哥不听人说话,娶了这个妇女,不知做了不良事济,你哥哥把它杀了。如今官司拿去问成,关在大牢里。」也作「问断」。
分类:判决定案
《漢語大詞典》:真决(真決)
亦作“ 真决 ”。 正式判决或处决。宋史·高宗纪八:“甲寅,以 天圣 绍兴 真决贜吏指挥,班示诸路。”《宋史·理宗纪二》:“ 艺祖 ( 宋太祖 )治贜吏,杖杀朝堂, 孝宗 真决刺面。”《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讨方贼》:“己巳,前知 睦州 张徽言 特贷命免真决,刺面长流 万安军 ,以盗发所临失职故也。”
《漢語大詞典》:曲断(曲斷)
(1).谓由下层决断公事。曲,乡曲。《商君书·靳令》:“行治曲断,以五里断者王,以十里断者强,宿治者削。”
(2).枉法判决。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法曹曲断,府司科罪。”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二》:“至於官徇私而曲断,吏受賕而寝阁……其害又难以枚举也。”《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九十回:“他枉刀杀了我们,你怎么替他们曲断?”
《國語辭典》:花判  拼音:huā pàn
旧时官员用滑稽辞语所写成的判词,称为「花判」。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你可甚端冕临三辅,调弦理万民,刬的点检他这姻缘簿,花判他这有情人,姑姑好出家人也。」
《國語辭典》:断语(斷語)  拼音:duàn yǔ
判断之后所作的结论。如:「妄下断语」。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内阁。致堂胡氏》:「孝宗一日宫中阅鉴纲目,有致堂胡氏断语,未知其人,因出御札付内阁,问其本末。」
《漢語大詞典》:疑谳(疑讞)
(1).疑难案件。《宋书·孝武帝纪》:“廷尉远邇疑讞,平决攸归,而一蹈幽圄,动逾时岁。”南齐书·百官志:“凡诸除署、功论、封爵、贬黜、八议、疑讞、通关案,则左僕射主,右僕射次经。”
(2).欠妥的判决。明史·安然传:“刑官议狱,四辅及諫院覆覈奏行,有疑讞,四辅官封驳。”
《國語辭典》:剖断(剖斷)  拼音:pǒu duàn
1.分割、分开。《宋元戏文辑佚。王祥卧冰》:「同鸳枕,共鸾衾,生剖断两离分。」
2.判断事物的是非曲直。《北史。卷七四。列传。杨汪》:「汪明习法令,果于剖断,当时号为称职。」《三国演义》第一○九回:「须臾,群臣奏事,司马师俱自剖断,并不启奏魏主。」
《國語辭典》:论断(論斷)  拼音:lùn duàn
推论、辨析后,加以判断。如:「在未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前,不宜主观的论断谁是谁非。」
《漢語大詞典》:理决(理決)
审理判决。后汉书·乌桓传:“有勇健能理决鬭讼者,推为大人。”元史·世祖纪九:“理决不平者,许诣登闻鼓院击鼓以闻。”
《國語辭典》:公了  拼音:gōng liǎo
利用司法程序了结。如:「关于这次事故,你打算要公了,还是私了?」
《國語辭典》:公断(公斷)  拼音:gōng duàn
1.秉公判断。《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就托齐河县替他当堂公断一下,仍以私了结局。」
2.公家判断。如:「公事公断」。
《漢語大詞典》:痛断(痛斷)
严厉判决。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韩晋公 镇 淛西 地,痛行捶挞,人皆股慄……又痛断屠牛者,皆暴尸连日。”
分類:严厉判决
《國語辭典》:定案  拼音:dìng àn
1.对案件、方案等做最后的确定。如:「这件事最好及早定案,以免夜长梦多。」
2.对案件、方案等所做的最后决定。如:「这件事既然成了定案,就毋须再做争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