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虚写(虚寫)
指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方法,与正面实写相对。作者虽渲染了某些人物,却不使其出场,只让读者觉得它的存在,借以影响着在场人物的命运或结局。例如 曹禺 话剧《日出》中的 金八 , 鲁迅 小说《药》里的 夏瑜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这稗官野史,虽説是个玩意儿,其为法,则本一如文章家也;必先分出个正传附传,主位宾位,伏笔应笔,虚写实写,然后才得有个间架结构。”
《国语辞典》:编曲(编曲)  拼音:biān qǔ
将一首音乐作品,基本上不脱离原创作的主要骨干与内涵,改编为另一种乐器、人声编制或扩充与变化其形式。为英语arrangement的意译。
《漢語大詞典》:诗业(詩業)
诗歌创作的成就。 五代 齐己 《送朱秀才归闽》诗:“努力成诗业,无谋謁至公。”
《国语辞典》:封笔(封笔)  拼音:fēng bǐ
作家、画家不再提笔从事创作。如:「他近来视力衰弱,文思也不复当年,于是打算封笔,不再写作。」
《國語辭典》:自度曲  拼音:zì dù qǔ
不依旧谱而自作的新曲。《汉书。卷九。元帝纪。赞曰》:「鼓琴瑟,吹洞萧,自度曲,被歌声。」
《漢語大詞典》:兴喻(興喻)
打比方。 汉 王充 论衡·物势:“兴喻,人皆引人事,人事有体,不可断絶。”
指诗歌创作手法的兴与比。兴为托物言志,喻为取他物作比况。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诗赋者,所以颂善丑之德,洩哀乐之情也,故温雅以广文,兴喻以尽意。”
《漢語大詞典》:诗勋(詩勳)
在诗歌创作上的建树。 宋 陈师道 《寄亳州何郎中》诗之一:“欲入帝城须帝力,且寻诗社著诗勋。”
《國語辭典》:戏评(戲評)  拼音:xì píng
评论戏剧的文章。
《國語辭典》:题材(題材)  拼音:tí cái
文学或艺术作品中,表现主题所用的材料。如:「她感情丰富,文笔又好,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成为她写作的题材。」
《國語辭典》:小说家(小說家)  拼音:xiǎo shuō jiā
1.九流十家之一。《汉书。卷三○。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2.称善于写小说的作家。
《國語辭典》:作品  拼音:zuò pǐn
文学艺术方面创作的成品。如文章、书画、雕刻等。
《漢語大詞典》:着墨
犹着笔。指写作或书画创作等。 阿英 《漫谈〈红楼梦〉的插图和画册》:“人物的构图,美丽多姿、轻盈纤小,着墨不多,自具一种吸引人的力量。”《新华月报》1965年第4期:“这些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却很动人。”
《漢語大詞典》:雒书(雒書)
洛书。儒家关于《尚书·洪范》“九畴”创作过程的传说。雒,通“ 洛 ”。汉书·五行志上:“ 禹 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参见“ 洛书 ”、“ 河图洛书 ”。
《漢語大詞典》:剧人(劇人)
从事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人。 聂绀弩 《莎士比亚应该后悔》:“枉抛心力作剧人,真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漢語大詞典》:绝节(絶節)
犹绝唱。誉称无与伦比的诗文创作。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三:“絶节高唱,非凡耳所悲。” 南朝 梁 沈约 《〈梁武帝集〉序》:“兴絶节於高唱,振清辞於兰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