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南鹞北鹰(南鹞北鹰)  拼音:nán yào běi yīng
晋武帝时,博陵安平人崔洪以严厉刚直见称于世,为御史时朝中群臣均忌惮之。时人编歌谣称之「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见《晋书。卷四五。列传。崔洪》。后比喻严峻刚直的人。如:「他在司法官任内,刚正不阿,所以同僚称他为『南鹞北鹰』。」
《国语辞典》:惹祸招灾(惹祸招灾)  拼音:rě huò zhāo zāi
招引灾祸。元。张养浩〈普天乐。莫刚直〉曲:「莫刚直,休豪迈,于身无益,惹祸招灾。」也作「惹祸招愆」、「惹祸招殃」、「惹灾招祸」。
《国语辞典》:浩然正气(浩然正气)  拼音:hào rán zhèng qì
正大刚直的气概。如:「壮士们那股为国为民牺牲的浩然正气,永存天地之间。」
《国语辞典》:直节劲气(直节劲气)  拼音:zhí jié jìng qì
操守气节刚直不阿。《明史。卷二一四。王廷传》:「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国语辞典》:正直清廉  拼音:zhèng zhí qīng lián
公正刚直,清白廉洁。如:「他为人正直清廉,绝对不做贪赃枉法的事。」
《国语辞典》:峣峣易缺(峣峣易缺)  拼音:yáo yáo yì quē
比喻刚直的性格易招致怨祸。语本《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常闻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高必寡。」
《国语辞典》:骨头硬(骨头硬)  拼音:gú tou yìng
形容人气节刚直,倨傲不屈。如:「他就是骨头硬,绝不会屈服在压力下的。」
《国语辞典》:刁决古憋(刁决古憋)  拼音:diāo jué gǔ biē
性格刚直且倔强。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我丑则丑刁决古憋,不由我见官人便心邪。」
《国语辞典》:莽灌夫  拼音:mǎng guàn fū
西汉时,灌夫为人刚直不阿,曾在宴会上饮酒骂人,得罪丞相,以致族诛。见《汉书。卷五二。灌夫传》。后泛指粗鲁率性的人。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出:「俺非是爱酒的閒陶令,也不学使酒的莽灌夫,一谜价痛饮兴豪粗。」
《漢語大詞典》:赣激(贛激)
亦作“贑激”。 刚直激烈。 清 查继佐 罪惟录·太祖纪:“ 山东 监生 周敬心 疏国祚脩短,在德厚薄,非关历数,传国璽非所尚也,语贑激,帝优容之。”
分類:刚直激烈
《漢語大詞典》:鲠辅(鯁輔)
谓刚直有力的辅佐者。《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若见丰省而不敢以告,从命奔走,惟恐不胜,是则具臣,非鯁辅也。”
《漢語大詞典》:鲠急(鯁急)
刚直急躁。新唐书·萧瑀传:“ 瑀 爱经术,善属文。性鯁急,鄙远浮华。”
分類:刚直急躁
《漢語大詞典》:鲠气(鯁氣)
刚直不阿的精神气度。隋书·王韶元岩刘行本等传论:“ 行本 ( 刘行本 )正色於 房陵 , 梁毗 抗言於 杨素 ,直辞鯁气,懔焉可想。”
《漢語大詞典》:刚謇(剛謇)
亦作“ 刚蹇 ”。 刚直。三国志·魏志·桓阶传:“ 毛玠 、 徐奕 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 丁仪 所不善。”北史·李谔传:“ 諤 在职数年,务存大体,不尚严猛,由是无刚謇之誉,而潜有匡正之志。”隋书·梁毗传:“ 毗 性刚謇,颇有学涉。”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六:“ 盛文肃 公正刚蹇,絶无它肠,而性微狷急。”
分類:刚直
《國語辭典》:刚切(剛切)  拼音:gāng qiè
刚直而恳切。《后汉书。卷二六。侯霸传》:「歆又證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
分類:刚直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