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35,分303页显示 上一页 98 99 100 101 102 104 105 106 107 下一页
刘恢
刘健
刘均
刘钧
刘述(字 孝叔、叔孝 )
刘有方
刘公仪
刘立德
刘攽(字 贡父、戆父、赣父 号 公非 )
刘纯
刘庠(字 希道 )
刘允中
刘从广(字 景元 良惠 )
刘永年(字 君锡、公锡 壮恪、庄恪 )
其它辞典(续上)
刘敞(字 原父、原甫 号 公是 )刘恢
刘健
刘均
刘钧
刘述(字 孝叔、叔孝 )
刘有方
刘公仪
刘立德
刘攽(字 贡父、戆父、赣父 号 公非 )
刘纯
刘庠(字 希道 )
刘允中
刘从广(字 景元 良惠 )
刘永年(字 君锡、公锡 壮恪、庄恪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68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原父,号公是。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吏部南曹、知制诰。奉使契丹,熟知其山川地理,契丹人称服。出知扬州,徙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为纠察在京刑狱及修玉牒,谏阻仁宗受群臣所上尊号。以言事与台谏相忤,出知永兴军,岁余因病召还。复求外,官终判南京御史台。学问博洽,长于《春秋》学,不拘传注,开宋人评议汉儒先声。有《春权权衡》、《七经小传》、《公是集》等,又与弟刘放、子刘奉世合著《汉书标注》。全宋诗
刘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或作原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皇祐三年(一○五一),迁太子中允、直集贤院。至和元年(一○五四),迁右正言、知制诰。二年,奉使契丹。三年,出知扬州。岁馀,迁起居舍人徙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还纠察在京刑狱。嘉祐四年(一○五九),知贡举。五年,以翰林侍读学士充永兴军路安抚使、兼知永兴军府事。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改集贤院学士、恒南京留守司御史台。神宗熙宁元年卒于官,年五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有《公是集》七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五十四卷,其中诗二十七卷。《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刘敞诗,以青武英殿聚珍版《公是集》(福建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所收六卷本(简称名贤本)、《宋百家诗存》所收一卷本(简称诗存本)、不分卷明抄本(简称明抄本)、清乾隆十五年刘氏刊四卷本(简称刘本)。并酌采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清光绪二十五年广雅书局刻本(简称广雅本),与底本同一系统,偶有异文,亦予出校。新辑得的集外诗编为第二八卷。全宋文·卷一二七六
刘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号公是,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六年进士,授大理评事,通判蔡州。皇祐三年召试学士院,擢太子中允,直集贤院,明年改判吏部南曹。至和元年迁右正言,知制诰。二年八月奉使契丹,使还,出知扬州,徙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还纠察在京刑狱。嘉祐五年因言事与台谏异,自请出知永兴军。八年还朝判三班院。后知汝州。治平三年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敞学问渊博,为文敏赡。著有《公是集》及《春秋权衡》、《春秋传》、《春秋意林》、《春秋传说例》、《七经小传》、《公是先生弟子记》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五年(1060)任赵州刺史。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元年(1056)任南剑州知州。治平二年(1065)任汀州知州。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五年(1060)任南雄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人,字孝叔,一作叔孝。仁宗景祐元年进士。为御史台主簿,历知温、耀、真三州,累进刑部郎中。神宗立,历吏部郎中。王安石执政,诏专令中丞举御史,述极论其不可。兼判刑部,又与王安石争谋杀刑名,疏论安石奸诈专权,宜早罢逐。贬知江州,逾岁提举崇禧观。卒年七十二。全宋诗
刘述,字孝叔,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嘉泰吴兴志》卷一七)。累官京西转运使。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召为侍御史知杂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坐事贬知江州,踰岁提举崇禧观。卒年七十二。《宋史》卷三二一有传。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六一六
刘述,字孝叔,一字叔孝,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景祐元年进士,为御史台主簿,知温、耀、真三州,提点江西刑狱,累官都官员外郎。嘉祐元年,迁兵部员外郎。改荆湖南北、京西路转运使,迁刑部郎中。神宗立,召为侍御史知杂事,兼判刑部。熙宁三年,与王安石争谋杀刑名,劾安石奸诈专权,出知江州。踰岁,提举崇禧观。卒,年七十二。见《东都事略》卷七八,《宋史》卷三二一本传。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六年(1061)任汀州知州。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六年(1061)任福建路转运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3—1089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贡父,一作戆父、赣父,号公非。刘敞弟。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州县官二十年,入为国子监直讲,迁馆阁校勘。神宗熙宁初同知太常礼院,以反对新法出知曹州。哲宗元祐中召拜中书舍人。博览群书,精于史学,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治汉史部分。有《彭城集》、《公非集》、《中山诗话》等。全宋诗
刘攽(一○二三~一○八九),字贡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与兄敞同举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历仕州县二十年始为国子监直讲。神宗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因考试开封举人时与同院官争执,为御史所劾,又因致书王安石反对青苗法,贬泰州通判。迁知曹州,为京东转运使,知兖、亳二州。吴居厚代京东转运使,奉行新法,追咎攽在职废弛,贬监衡州盐仓。哲宗即位,起居襄州,入为秘书少监,以疾求知蔡州。在蔡数月,召拜中书舍人。元祐四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三),年六十七。刘攽精邃经学、史学,《宋史》本传称著书百卷(《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作六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载,辑为《彭城集》四十卷(其中诗十六卷)。《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刘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聚珍版,聚珍版原书卷一一、一六有残缺)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七卷。全宋文·卷一四八四
刘攽(一○二三——一○八九),字贡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六年登进士,仕州县二十年,始为国子监直讲。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以论新法不便为王安石所怒,斥通判泰州,迁知曹州。历开封府判官、京东转运使,知兖、亳二州,坐事黜监衡州盐仓。元祐初,起知襄州,入为秘书少监,以疾求去,加直龙图阁、知蔡州,复召拜中书舍人。元祐四年卒,年六十七。攽邃于史学,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著有《彭城集》四十卷(存)、《东汉书刊误》四卷(存)、《汉官仪》三卷(存)、《中山诗话》一卷(存)、《孟子外书》注四卷(存)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七年(1062)任南剑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3—1086 【介绍】: 宋徐州彭城人,字希道。刘颜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英宗求直言,庠上书论事,除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立,进右司谏,奉使契丹。还除河东转运使,请复旧冶鼓铸,通隰州盐矾,博易以济用。擢河北都转运使,历知真定、开封二府。以反对新法,出知太原府。由知成都府徙秦州,坐失举,降知虢州,移江宁府、滁州、永兴军,官终知渭州。有吏能,通历代史,王安石称其博。全宋诗
刘庠,徽宗时知新城县(清道光《新城县志》卷一○)。全宋文·卷一五一九
刘庠(一○二三——一○八六),字希道,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以岳父蔡齐遗奏补官至县令。嘉祐二年擢进士第。英宗即位,累迁秘书丞、太常博士,充高密、广平两院教授。除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立,迁殿中侍御史,为右司谏,兼提举国子监。除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召知开封府。以不附王安石,除龙图阁学士、知太原府。移成都府、秦州、江宁府、永兴军。元祐元年,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寻卒,年六十四。博学有吏能,有文集二十卷、奏议三十卷。见吕陶《枢密刘公墓志铭》(《净德集》卷二一),《宋史》卷三二二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八年(1063)任判少府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并州人,字景元。刘美子。少出入禁中,侍仁宗左右。年十七为滁州防御使。赵元昊反,从广自言待罪行间,不能捍患疆场,坐耗县官,愿上所给公使钱,为帝嘉纳。久之拜宣州观察使、同勾当三班院,补外历知洛、邢、襄州,迁真定府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卒谥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