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鹅陈
象军
擂鼓三通
拔帜易帜
敛后疏前
《漢語大詞典》:鹅陈(鵝陳)
战阵名。亦指列阵参战。 清 钱谦益 《王师》诗之二:“老弱犹鹅陈,疮痍自螘行。”
《漢語大詞典》:象军(象軍)
以象骑列阵进行攻战的军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遂总率国兵,讲习战士。象军五千,马军二万,步军五万,自西徂东,征伐不臣。”
《国语辞典》:擂鼓三通  拼音:léi gǔ sān tōng
古代战场上,两军对垒,列阵交锋,常击鼓三次,以激励士气,助长威风。《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操出马立于门旗下,两行布列龙凤旌旗,擂鼓三通,唤玄德答话。」
《国语辞典》:拔帜易帜(拔帜易帜)  拼音:bá zhì yì zhì
汉韩信与张良率兵攻赵,背水列阵以诱敌。韩信诈败,赵军尽出城追击,信之伏兵乃趁机入城,拔去赵旗,改插汉军旗帜,大破赵军的故事。典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后比喻以计谋战胜敌人,取而代之。也作「拔帜树帜」。
《漢語大詞典》:敛后疏前(斂後疏前)
语本司马法·定爵:“凡陈,行惟疏,战则密。”尉缭子·兵令上:“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谓列阵周密则牢固,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后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敛后疏前”四字。《魏书·李苗传》:“若捨舟楫,即平原,敛后疏前,则 江 淮 之所短;弃车马,游飞浪,乘流驰逐,非中国之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