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刑狱(刑獄)
犹刑罚。左传·文公六年:“正法罪,辟刑狱。”晋书·元帝纪:“其有政绩可述,刑狱得中……各以名闻。” 宋 王安石 《上曾参政书》:“阁下必欲使之察一道之吏,而寄之以刑狱之事,非所谓因其材力之所宜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四章:“生人刑狱之惨苦,终无由去也。”
分類:刑狱刑罚
《漢語大詞典》:钳网(鉗網)
犹刑狱。 清 周亮工 《祭建宁李君硕孙公文》:“午未之间,余以内召北行,中谗解组,载入 闽中 ,困于钳网。”
分類:刑狱
《漢語大詞典》:鈇锁(鈇鎖)
指刑狱。 唐 欧阳詹 《怀州应宏词试片言折狱论》:“大则性命,必有鈇锁之寃焉。”
分類:刑狱
《國語辭典》:白云(白雲)  拼音:bái yún
白色的云。《文选。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南朝梁。陶宏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漢語大詞典》:白云谣(白雲謡)
古神话中 西王母 为 周穆王 所作之歌。 明 冯惟讷 《古诗纪》前集三有《白云谣》。参见“ 白云 ”。参阅穆天子传卷三。
《漢語大詞典》:白云篇(白雲篇)
(1). 汉武帝 《秋风辞》中有“秋风起兮白云飞”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称帝王的诗作。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菊有芳兮兰有秀,从臣谁和《白云篇》?”
(2). 晋 隐士 陶潜 《和郭主簿》中有“遥遥望白云”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称隐士之诗。 唐 郎士元 《冯翊西楼》诗:“ 陶令 好文尝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
(3).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诗中有“白云在天, 龙门 不见”之句,后因以“白云篇”喻思念亲人之作。 明 何景明 《新色寺与诸生留别》诗:“去国已违丹壑志,望乡空赋《白云篇》。”
《漢語大詞典》:白云亭(白雲亭)
(1).亭名。在 江西省 馀干县 之南。 唐 刘长卿 《登馀干古县城》:“孤城上与 白云 齐,万古荒凉 楚 水西。”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饶州府》:“又县( 餘干县 )西南八十步有 白云亭 ,亦 德裕 ( 李德裕 )所建,跨古城之危,瞰 长江 之深,与 干越亭 对峙。”
(2).亭名。在 湖北省 巴东县 之西。 宋 寇準 建。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 白云亭 则天下幽奇絶境……予自 吴 入 楚 ,行五千餘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 白云 者。”
《漢語大詞典》:提点(提點)
(1).官名。 宋 始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 金 近侍局置提点。 明 光禄寺尚饮局有提点大使之职。 清 废。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既而 许公 自 滨 罢,擢提点两 浙 刑狱。”金史·章宗纪四:“甲寅,以提点尚衣局 完颜燮 为 夏国 生日使。”《水浒传》第一回:“次日早膳以后,真人、道众并提点、执事人等,请太尉游山。”参阅宋史·职官志七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2).提醒指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教导呢,我是不敢説;不过处处都想提点你,好等你知道些世情。”
《國語辭典》:朝士  拼音:cháo shì
1.职官名。掌建邦、外朝、官次和刑狱等事。
2.泛称朝廷中所有官员。《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琰传》:「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笃,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
《國語辭典》:廷尉  拼音:tíng wèi
职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狱。北齐以后称「大理寺卿」。《汉书。卷六四上。朱买臣传》:「后汤以廷尉治淮南狱,排陷严助,买臣怨汤。」《三国演义》第四○回:「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
《漢語大詞典》:吏事
(1).政事,官务。南齐书·倖臣传·刘系宗:“ 係宗 久在朝省,闲於职事。 明帝 曰:‘学士不堪治国,唯大读书耳。一 刘係宗 足持如此辈五百人。’其重吏事如此。”新唐书·封伦传:“ 虞世基 得幸 煬帝 ,然不悉吏事,处可失宜。” 清 姚鼐 《中宪大夫云南临安府知府王君墓志铭》:“君厌吏事,遂不復就官。”
(2).指刑狱之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高祖 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 卢綰 常随出入上下。”
《漢語大詞典》:庶狱(庶獄)
诸凡刑狱诉讼之事。书·立政:“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 蔡沉 集传:“庶狱,狱讼也。”后汉书·顺帝纪:“寇盗肆暴,庶狱弥繁。” 宋 陆游 《谢赦表》:“四方万里,尚忧庶狱之亡辜。”清史稿·高宗纪一:“四月甲子,以旱命刑部清理庶狱。”
分類:刑狱诉讼
《國語辭典》:狱吏(獄吏)  拼音:yù lì
管理牢狱的官吏。《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传》:「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儒林外史》第一一回:「那时懊恼不如竟到沭阳,也免得与狱吏为伍。」
《國語辭典》:秋官  拼音:qiū guān
1.《周礼》的篇名。记载秋官司寇职掌刑法等诸事。
2.职官名。周代六官之一,以司寇为秋官,司刑罚。唐武后以刑部为秋官,旋复旧。后用来称刑部。《周礼。秋官。司寇》:「乃立秋官司寇,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
《漢語大詞典》:宪司(憲司)
(1). 魏 晋 以来御史的别称。宋书·刘瑀传:“明年,迁御史中丞。 瑀 使气尚人,为宪司甚得志。”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风宪:“ 唐 兴,宰辅多自宪司登钧轴,故谓御史为宰相。”
(2). 宋 代官名。即诸路提点刑狱公事。 景德 四年置,负责调查疑难案件,劝课农桑,和代表朝廷考核官吏等事,即后世按察司之职。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而今单表一个作恶的官宦,做着没天理的勾当,后来遇着清正严明的宪司做对头,方得明正其罪。”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五·职官志七:“ 宋 人称转运为漕司,安抚为帅司,提点刑狱为宪司。”
(3).犹上司。 元 代习用语。《元典章新集·兵部·急递》:“凡有牒呈宪司公文,依上置立隔眼,发放施行。” 陈垣 释例:“宪司,当时常语。”
《漢語大詞典》:理所
(1).衙署;办公处所。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 絳 即东雍,为守理所。”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四:“甲寅,移 泰州 理所於 满城县 。”
(2).泛指治事之所。太平广记卷六一引《集仙录·王妙想》:“九曰 行化峰 ,下有宫闕,各为理所。”
(3).治刑狱之所。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王孝先 等﹞为大理卿……数年以来,锻鍊刑狱,至二万二千餘事,而诉理所纔八百餘事。”
(4).犹言理之所在。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听聪视明,一似 尧 禹 ;生知法式,动得理所。”
《漢語大詞典》:狱官(獄官)
(1).主持刑狱的官吏。《汉书·晁错传》:“奸邪之吏,乘其乱法,以成其威,狱官主断,生杀自恣。”
(2).指管理监狱的官吏。《说岳全传》第六十回:“那狱官 倪完 ,原是个好人;见 岳爷 是个功臣,被奸臣所害,明知冤屈,故亦用心伏侍。”
《漢語大詞典》:士师(士師)
(1).亦作“ 士史 ”。古代执掌禁令刑狱的官名。周礼·秋官·士师:“士师之职,掌国之五禁之灋,以左右刑罚:一曰宫禁,二曰官禁,三曰国禁,四曰野禁,五曰军禁。”孟子·公孙丑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鹖冠子·王鈇:“不待士史, 苍頡 作书,故后世莫能云其咎。” 陆佃 注:“士,李官也。太古无法而治,不立士史,不造书契,而至德玄同,使由之者不能知,知之者不能名,尚何议其咎也哉。”《孔子家语·致思》:“ 季羔 为 卫 之士师,刖人之足。” 王肃 注:“狱官。” 章炳麟 《官制索隐》:“盖太古治民之官,独有士师而已……邦国有狱,士师遣其属官就地听之。”
(2).兵众,军队。礼记·曲礼上:“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皮。” 郑玄 注:“士师,谓兵众。” 孔颖达 疏:“士师,兵众也。虎是威猛,亦兵众之象。若见前有兵众,则举虎皮於竿首,使兵众见以为防也。” 孙希旦 集解:“愚谓既言车骑,又言士师,则士师谓徒兵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士师奔扰,弃军争免,而 瓚 誓命沉城,佻身飞鏃,兵尽器竭,毙于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