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茭刍(茭芻)
作饲料的干草。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夫牌饲秣又减茭芻,故两驛额马一百二十匹,仅剩残疲十八骑。”
分類:饲料干草
《國語辭典》:反刍(反芻)  拼音:fǎn chú
1.牛、羊、鹿等兽,食物入胃,又反至口中,重加咀嚼,再行咽下,称为「反刍」。
2.比喻反覆而细心的思量。
《漢語大詞典》:刍贱(芻賤)
微贱。北齐书·王琳传:“ 瑒 虽芻贱,窃亦有心。”
分類:微贱
《漢語大詞典》:三品刍(三品芻)
见“ 三品蒭豆 ”。
《漢語大詞典》:三品刍豆
精美的饲料。其值与三品官俸相等,故称。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君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飫三品蒭豆;一鸣,则黜之矣。”亦省作“ 三品芻 ”。 清 林则徐 《驿马行》:“ 太行 神驥盐车驱,立仗无声三品芻。”
《韵府拾遗 质韵》:刍苾(刍苾)
王柏诗饥来噍刍苾
《韵府拾遗 队韵》:刍辈(刍辈)
宋书徐爰传先朝赏以刍辈之中粗有学解故得渐蒙驱策出入两宫
《漢語大詞典》:刍食(芻食)
刍粮。《商君书·来民》:“臣之所谓兵者,非谓悉兴尽起也,论境内所能给军卒、车骑。令故 秦 兵、新民给芻食。” 李大钊 《五一纪念日于现在中国劳动界的意义》:“小羊的游玩,亦是预备他的刍食的生活。”参见“ 芻粮 ”。
《國語辭典》:刍粮(芻糧)  拼音:chú liáng
粮草。《新五代史。卷二七。唐臣传。刘延朗传》:「是时,高祖悉握精兵在北,馈运刍粮,远近劳弊。」
《漢語大詞典》:刍说(芻説)
刍论。 清 冯桂芬《公启曾协揆》:“敬陈芻説,愿执事採择焉。”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芻説鄙谈,以简朴为美。”
《漢語大詞典》:刍舆(芻輿)
指地位低微的人。宋书·后废帝纪:“广纳芻舆之议,博求献艺之规。” 隋 卢思道 《辽阳山寺愿文》:“ 唐 旌已立,芻舆不远而至; 殷 网既开,肖翘咸遂其所。”
《漢語大詞典》:牲刍(牲芻)
牲畜。语本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 赵岐 注:“草牲曰芻。” 南朝 梁 萧子云 《雅乐歌·需雅》:“蒸民乃粒有牲芻,自 卫 反 鲁 删。”
分類:牲畜
《韵府拾遗 虞韵》:粮刍(粮刍)
唐书裴延龄传延龄言陆贽等失权怨望显言岁饥度支粮刍乏以激怒众士
《漢語大詞典》:租刍(租芻)
犹田赋。 汉 王充 论衡·谢短:“古人井田,民为公家耕;今量租芻,何意?”
分類:田赋
《漢語大詞典》:秩刍(秩芻)
按规定数量交给官家的草料。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命四监大合百县之秩芻,以养牺牲。” 郑玄 注:“秩,常也。合县给国养牺牲之芻,多少有常,民皆当出力为艾之。”
《漢語大詞典》:益刍(益芻)
给牛马牲口加草料。 汉 王褒 《僮约》:“餧食马牛,鼓四起坐,夜半益芻。”
《骈字类编》:化刍(化刍)
赵壹 疾邪诗 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