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白分
【佛学大辞典】
(杂名)白月也。(参见:白月)。
白月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曰白分S/uklapaks!a,印度之历法,以月之盈缺立白黑之名,自月盈至于满之间为白月,称为白月。一日乃至白月十五日。自十六日以下,为黑分,即Kr!s!n!apaks!a又为黑月一日乃至十五日。合前之黑月与后之白月而为一月。西域记二曰:「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黑分或十四日十五日,月有大小故也。黑前白后,合为一月。」
妄分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知真如平等无差别为一如,徒为无明所驱而起善恶美丑等之差别妄见也。
【佛学常见辞汇】
虚妄的分别。凡夫不知真如平等之理,于是分别一切事物,因而生起善恶美丑等种种差别的妄见。
同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俱舍七十五法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之第三。使诸法相同之因名为同分。是为一实法,由有此实法而使物同也。此有二种:一名众生同分,又名有情同分。二名法同分。人畜等之有情相同。谓之众生同分,有情同分。蕴处界等之法相同,名为法同分,又众生同分分二类:一为无差别同分,一切有情,一类同等,异于非情上之同分也。二为有差别同分,诸有情中三界九地五趣四生婆罗门刹利等之称,有男女等乃至四向四果各别之同分。又法同分有无差别有差别。俱舍论五曰:「有别实物名为同分,谓诸有情展转类等,本论说此为众同分。此复二种:一无差别,二有差别。(中略)复有法同分,谓随蕴处界。」【又】分别十八界有同分彼同分之一门,同分之义稍异。(参见:彼同分)
彼同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分别十八界,有同分彼同分之二门,根境识三者,互相交涉而作自业,为同分,不然则为彼同分,彼同分者,为彼之同分之类,故名彼同分。而十八界中,惟法界为同分,馀十七界通同分彼同分之二者。俱舍论二曰:「根境识三,更相交涉,故名为分。或复分者是己作用,或复分者是所生触,同有此分,故名同分。与此相违名彼同分,由非同分与彼同分种类分,同名彼同分。」
同分妄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迷失真性,于一切虚妄之境界同受苦乐也。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迷失了真性之后,便在一切虚妄不实的境界上同受苦乐。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迷失真性,同见一切虚妄境界,同受苦乐,同业所感。譬如一国之人,同见瘴恶不祥之事,是名同分妄见。
同分异全不定过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似因十四过中,六不定过之一。具云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不定过。谓三支中之因,关系喻中同品之一部分,关系异品之全部也。例如谓:「或人为女子」(宗),「不产子故」(因),此宗之同品总为女子,因之同品,限于其中一部不生子之石女,故可谓因关系同品之一部,但异品之男子,总无生子者,故其关系全部勿论矣。
因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之分齐也。对于果分而言。即普贤因人所知所了之境界也。具曰缘起因分,又曰因分可说。(参见:因分可说)。
因分可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陀證悟之性海,为佛佛自知之法,不可言说,是曰果分不可说。然此不可说之果分,得于因人之机缘略说一分,是曰因分可说。因分者,其所现所说,皆为因位因人,故只谓是因位因人所知所了之分际也。五教章上曰:「地论云因分可说果分不可说者是也。」即十地论二所谓:「前言十地义,如是不可得说闻,今言我但说一分,此言有何义?是地所摄有二种:一因分,二果分。说者解释,一分者是因分,于果分为一分,故言我但说一分。」
有分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分别作用之意。对于无分别而言。六识中眼等五识,唯有寻伺相应之自性分别,故俱舍论二,名之为无分别,第六意识,并具散慧相应之计度分别及定散诸念之随念分别,能分别所缘之境,故名之为有分别。成唯识论七亦曰:「于彼所缘能明了取,异于眼等识,故非无用,由此圣教说彼意识名有分别。」又对于无分别正体智而名其馀后得等智为有分别。即缘境分别种种之差别智也。
有分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之异名。了义灯四本曰:「上座部分别说部,立为有分识。」
全分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五戒乃至具足戒等全分受持之戒也。
全分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受全分戒也。
自性分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分别之一。
【三藏法数】
谓意识对于现在六尘之境,自性而起分别,故名自性分别。(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自体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證分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与自證分同。
多闻分别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说假部也。
决择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发于见道之无漏真智也。无漏之真智,通于见,修,无学三道,见道为其一分,故云决择分。俱舍论二十三曰:「分谓分段,唯见道一分,决择之分故,得决择名。」颂疏二十三曰:「见道名决择分,是决择中一分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