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刘备
 
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9~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昭明文选》第九卷纪行上《曹大家·东征赋》
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

例句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 八阵图

殊方昔三分,霸气曾间发。 杜甫 鹿头山

典故
三分春色
 
杨花离人泪


《苏轼词集·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典故
三分天地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9~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典故
三旌有分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让王〉~974~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又何赏之言?」王曰:「强之!」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王曰:「见之!」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吴军入郢,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王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万钟之禄,吾知其富于屠羊之利也。然岂可以食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遂不受也。唐·成玄英疏:「三旌,三公也。亦有作圭字者,谓三卿皆执圭,故谓三卿为圭也。」
典故
三足鼎分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5~
亮曰:「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冑,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彊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彊,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23~
蒯通曰:「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櫜鹓,熛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逐北,至于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閒,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于此矣。汉王将数十万之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败荥阳,伤成皋,遂走宛、叶之閒,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夫锐气挫于险塞,而粮食竭于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例句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刘禹锡 蜀先主庙

典故
休文多病
 
休文瘦
 
休文老病
 
半分臂小
 
围腰带剩
 
多病休文
 
多病如削
 
宽带眼
 
宽沈带
 
宽衣带
 
带围宽
 
带围东阳
 
带围减
 
带易成宽
   
带眼减围
 
带眼销磨
 
带眼频移
 
带惊剩眼
 
新宽带结
 
东阳受损
 
东阳带
  
东阳销瘦带展
 
东阳销瘦骨
 
沈侯不胜衣
 
沈侯瘦
  
沈约病瘦
 
沈约瘦
 
沈约诗腰
  
沈郎围
 
沈郎多病
 
沈郎带宽
 
沈郎消瘦
 
沈郎瘦
 
沈郎瘦损
 
消瘦休文
 
消瘦东阳
 
清瘦休文
 
病起东阳
 
瘦损东阳
 
瘦损沈休文
 
瘦损腰围
 
瘦尽东阳
 
瘦尽东阳沈
 
移带眼
 
罗宽带眼
 
腰围瘦
 
腰围频减
 
腰宽带易垂
 
腰愧休文
 
衣带渐宽
 
衣带缓
 
衰柳腰肢
 
频移带眼

相关人物
徐勉
 
沈约


《梁书》卷十三《沈约传》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隆昌元年,除吏部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曰:「吾弱年孤苦,傍无棋属,往者将坠于地,契阔屯邅,困于朝夕,崎岖薄宦,事非为己,望得小禄,傍此东归。岁逾十稔,方忝襄阳县,公私情计,非所了具,以身资物,不得不任人事。永明末,出守东阳,意在止足;而建武肇运,人世胶加,一去不返,行之未易。及昏猜之始,王政多门,因此谋退,庶几可果,托卿布怀于徐令,想记未忘。圣道聿兴,谬逢嘉运,往志宿心,复成乖爽。今岁开元,礼年云至,悬车之请,事由恩夺,诚不能弘宣风政,光阐朝猷,尚欲讨寻文簿,时议同异。而开年以来,病增虑切,当由生灵有限,劳役过差,总此凋竭,归之暮年,牵策行止,努力祗事。外观傍览,尚似全人,而形骸力用,不相综摄。常须过自束持,方可僶俛。解衣一卧,支体不复相关。上热下冷,月增日笃,取煖则烦,加寒必利,后差不及前差,后剧必甚前剧。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

例句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 李商隐 寄裴衡

哀同庾开府,瘦极沈尚书。 李商隐 有怀在蒙飞卿

张衡愁浩浩,沈约瘦愔愔。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李商隐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客边秋兴悲张翰,病里春情笑沈郎。 牟融 山中有怀李十二

典故
舜蹠之分

相关人物


《孟子注疏》卷十三下〈尽心章句上〉~239~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典故
文翁儒化
 
文翁分符
 
文翁化俗
 
文翁教授

相关人物
文翁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文翁〉~3625~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馀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简释

文翁儒化:指官吏教化百姓,改易民风。唐杜甫《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

典故
吴分星牛


《周礼注疏》卷二十六〈春官宗伯·保章氏〉~405~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凡此五物者。以诏救政。访序事。
《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330~
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牵牛、婺女,杨州。虚、危,青州。营室至东壁,并州。奎、娄、胃,徐州。昴、毕,冀州。觜觿、参,益州。东井、舆鬼,雍州。柳、七星、张,三河。翼、轸,荆州。
典故

《晋书》卷六十六〈陶侃列传〉~774~
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典故
星分牛斗


《汉书》卷二十六〈天文志〉~288~
角、亢、氐,沇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牵牛、婺女,扬州。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上〉~539~
东南曰扬州:其山曰会稽,薮曰具区,川曰三江,浸曰五湖;其利金、锡、竹箭;民二男五女;畜宜鸟兽,谷宜稻。
典故
占星分使
 
益州星


《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上·李合〉~277~
李合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合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合候舍。时夏夕露坐,合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合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典故
银菟分竹


《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武德元年以前〉~5~
夏四月辛卯,停竹使符,颁银菟符于诸郡。戊戌,世子建成及太宗自东都班师。五月乙巳,天子诏高祖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王后、王女爵命之号,一遵旧典。
典故
召南分沃畴
  
周召分陕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三〈隐公·隐公五年〉~35~
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549~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其在成王时,召王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说周公。周公乃称「汤时有伊尹,假于皇天;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假于上帝,巫咸治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般:率维兹有陈,保乂有殷」。于是召公乃说。

例句

周召尝分陕,诗书空复传。何如万乘眷,追赏二南篇。 张说 奉和圣制途次陕州应制

春宫保傅皆周召,致主何忧不太平。 殷文圭 观贺皇太子册命

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罗隐 水边偶题

谁云千载后,周召独为公。 耿湋 奉送蒋尚书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

陕西开胜壤,召南分沃畴。 骆宾王 至分陕

典故 
杯羹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工患之。为高组,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坝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简释

分我杯羹:指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例句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國語辭典》:三分  拼音:sān fēn
1.十分之三,表示一部分的意思。《红楼梦》第四六回:「鸳鸯听了,心中已猜著三分,不觉红了脸。」
2.分裂为三。《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分類:三分一分
《漢語大詞典》:带减腰围(帶減腰圍)
语本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损。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词:“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亦省作“ 带减围 ”。 唐 杜甫 《伤秋》:“懒慢头时櫛,艰难带减围。”
分類:瘦损
《國語辭典》:带眼(帶眼)  拼音:dài yǎn
1.腰带上的孔眼。宋。王安石 寄余温卿诗:「平日离愁宽带眼,讫春归思满琴心。」宋。沈端节〈薄倖。桂轮香满〉词:「休文瘦损,陡觉频移带眼。」
2.顺眼看看。如:「他带眼看看就发现问题之所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直待转手关门,带眼看去,那小床帐钩上吊著一个紫檀的小木鱼。」
《漢語大詞典》:东阳瘦(東陽瘦)
见“ 东阳销瘦 ”。
《漢語大詞典》:东阳销瘦(東陽銷瘦)
梁书·沈约传:“﹝ 沈约 ﹞ 永明 末,出守 东阳 ……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原谓 沈约 因操劳日渐消瘦,后以“东阳销瘦”为形容体瘦的典故。 宋 贺铸 《满江红·伤春回》词:“谁念 东阳 销瘦骨,更堪白苧衣衫薄。”亦作“ 东阳瘦体 ”、“ 东阳瘦 ”。 元 乔吉 《双调行香子·题情》套曲:“ 东阳 瘦体, 潘岳 苍颜,我怕春归,愁日永,捱更阑。”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又塞上咏雪花》词:“谁怜辛苦 东阳 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漢語大詞典》:沈愁
深愁。 唐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诗之三:“莫遣沉愁结成病,时时一唱濯缨歌。”
《國語辭典》:沈腰  拼音:shěn yāo
沈约因病日瘦,腰带逐渐宽松。典出《梁书。卷一三。沈约传》。比喻身体渐趋瘦弱、消瘦。宋。周邦彦 大有。仙骨清羸词:「仙骨清羸,沈腰憔悴,见傍人、惊怪消瘦。」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你道我沈腰轻,争奈客衣单。」
分類:沈约陈情
《國語辭典》:惜分阴(惜分陰)  拼音:xí fēn yīn
爱惜极微少的时间。《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分類:珍惜时间
《漢語大詞典》:惜寸阴(惜寸陰)
极言珍惜时间。语本《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晋书·陶侃传:“﹝ 陶侃 ﹞常语人曰:‘ 大禹 圣人,乃惜寸阴;至众人,当惜分阴。’” 唐 綦毋潜 《送章彝下第》诗:“三十名未立,君还惜寸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僕家贫,办束金不易,即不能惜寸阴,而加以夜半,则我之二日,可当人三日。”
分類:珍惜时间
《國語辭典》:周召  拼音:zhōu shào
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合称。周成王时二人共辅朝政,故合称为「周召」。
《國語辭典》:分我杯羹  拼音:fēn wǒ bēi gēng
项羽以烹食刘邦之父为要胁,想迫使刘邦退兵,刘邦不但不受胁迫,反而请项羽分他杯肉羹的故事。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以分我杯羹比喻自他人处获得一份利益。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分類:即若
《漢語大詞典》:分羹
借指父子不和,没有情义。《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六年》:“夫孝於其亲,岂不慈於其子!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嗤鄙·衍圣公:“今公不知何故久居赐第,数年不归。或云父子不咸,恐有分羹之祸,以此避地,未知信否。”参见“ 分我杯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