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念觉分
【三藏法数】
念,即思念。谓修诸道法之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若心昏沉之时,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分,观察诸法,令不昏沉;若心浮动之时,当念用除觉分除身口之过非,用舍觉分舍于观智;用定觉分入正禅定,摄其散心,令不浮动,是名念觉分。
分别净华
【三藏法数】
分别净华者,谓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修无漏行,断除思惑,于真空理善能分别,则内慧清净,道果自成也。(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思惑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也。)
缘还分别
【三藏法数】
经云:分别之处则复见缘,而言还者,谓有分别所对之处,则有所缘之相,若无所对五尘之境,则无缘相而可分别。是则缘属分别,故复还于分别也。当知所缘分别之相可还,而能分别之性不可还也。若能分别之性亦可还者,则不缘境时,无复知其无分别矣。故曰缘还分别。(缘者,系也。谓心缘系色、声、香、味、触之五尘也。所对之处,即五尘之境也。)
第七识见分唯假唯实
【三藏法数】
谓此识无别体相,依第八识为因而起,复缘第八见分,而为相分,分别思量;常执第八为我,能缘之心是假,所缘之境是实,以其唯起我执,生诸气习,不能遍缘诸境,是故所缘之境最狭也。(第八识者,即藏识也。见分者,谓能见之识也;相分者,谓所见之境相也。生诸气习者,谓我见等惑气分熏习而生也。)
善分析言
【三藏法数】
谓法师说法,辩才无碍,能以善巧言词,于一法中分析无量义理,故名善分析言。
春分
【三藏法数】
春分,则天地和煦,万物长茂。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
秋分
【三藏法数】
秋分,则秋律平分,万物成遂。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
分别依缘
【三藏法数】
分别者,即第六识也。此识能分别善恶,有漏、无漏,色心诸法。以眼等五根虽能取境,然皆依此识而有分别也。是知五根境之好恶由分别而生,第七识之染净由分别而知,第八识之相分由分别而显,故分别依为眼等八种识之缘也。
缘分明转变
【三藏法数】
缘即一切事缘,分明者,见处明了也。外道见一切因缘之事,分明晓了,皆从变灭,遂计为转变也。
所作分明转变
【三藏法数】
所作即一切造作也,外道见世间诸所作为,分明晓了,生灭不定,遂计为转变也。
有分心
【三藏法数】
有分,即心本有之分。谓如众生初受生时,心虽未能分别,亦有自然任运缘境之分也。
有分体心
【三藏法数】
谓此一念之心,既返缘已,还归前有分之体,任运缘境,相续无已也。
分圆无碍
【三藏法数】
分即支分,圆即全身。谓支分不碍全身,全身不碍支分。故遮那一一身分,手足眼耳,乃至一毛,皆有舍那全身。经云:佛身一切相,悉现无量佛,是为分圆无碍。
义理分齐
【三藏法数】
义即圆教所诠玄妙之义,理即法界所显圆融之理,谓此经所诠义理,正属圆教,说一法则诸法皆摄,谈一位则诸位咸收;是故尘含法界,念摄僧祇,一切法门同归华严性海也。分齐者,以圆教所明,事事无碍,法界及一切尘毛,称性圆融,所显之理,正是此经分齐也。(僧祇,梵语具云阿僧祇,华言无数。)
善分别言音通
【三藏法数】
谓一切言辞,若美不美,若近若远,悉能明了,是名善分别言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