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纯色(纯色)  拼音:chún sè
光谱里的色光中,一种不能再被棱镜分散的色光,称为「纯色」。也称为「单色光」。
《國語辭典》:集训(集訓)  拼音:jí xùn
集中到一个地方训练。如:「奥运选手正在左营集训中心接受集训。」
《漢語大詞典》:俵寄
谓分散转嫁。 宋 朱熹 《与留丞相札子》:“公私田土,皆为豪宗大姓诡名冒占,而细民产去税存,或更受俵寄之租,困苦狼狈,无所从出。”
分類:分散
《漢語大詞典》:漫澜(漫瀾)
(1).无边无际貌。鬼谷子·中经:“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后会。” 陶弘景 注:“若能好此,则性命漫澜而无极,终会於永年。”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其南州皆岸大海多洲岛,颿风一日踔数千里,漫澜不见踪迹。”
(2).分散貌。《淮南子·精神训》:“其已成器而破碎漫澜,而復归其故也。与其为盆盎,亦无以异也。”
《漢語大詞典》:无析(無析)
谓完善,没有分散、损耗。 汉 班固 《弈旨》:“若 唐 虞 之朝,考功黜陟,器用有常,施设无析。”
《漢語大詞典》:镇摄(鎮攝)
(1).犹统摄。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詔太尉 司马宣王 帅众讨 辽 东”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魏名臣奏》:“今北边诸将及 懿 ( 司马懿 )所督,皆为僚属,名位不殊,素无定分,卒有变急,不相镇摄。”
(2).以威力使畏服。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 巴西 广袤千里,户餘四万,若於彼立州,镇摄华 獠 ,则大帖民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采薇翁:“今统数万之众,而不能镇慑人心,此败亡之道也。”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蹂躏》:“ 木木 几次想开口问爸爸今儿干吗回得这么晚,却被爸爸那种有重心事一般的眼光镇慑着。”
(3).镇定,集中使不分散。 郑振铎 《黄公俊之最后》七:“﹝ 黄公俊 ﹞闭了眼,镇摄着精神,突听见有许多人走来的足步声。”
《漢語大詞典》:俵卖(俵賣)
分散出卖。 宋 苏辙 《论蜀茶五害状》:“茶官贪求羡息,般运过多,出卖不尽,逐州多亏岁额,遂於每斤增价,俵卖与人。”
分類:分散出卖
《漢語大詞典》:被离(被離)
分散貌。《楚辞·九章·哀郢》:“忠湛湛而愿进兮,妬被离而鄣之。” 洪兴祖 补注:“被,读曰披。《反离骚》曰:‘亡春风之被离。’” 刘永济 曰:“离披、被离,皆分散貌。”见《屈赋释词》卷中。一说众盛貌。 朱熹 集注:“被离,众盛貌。” 宋 范成大 《惜交赋》:“妬被离而害交兮,谗翕脇而败度。”
《漢語大詞典》:剖散
(1).解剖分散。列子·汤问:“ 偃师 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
(2).割裂抛散。后汉书·儒林传序:“及 董卓 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 东观 、兰臺、石室、 宣明 、 鸿都 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其縑帛图书,大则连为帷盖,小乃制为縢囊。”
《國語辭典》:肢解  拼音:zhī jiě
古代一种割解四肢的酷刑。也作「支解」、「枝解」。
《漢語大詞典》:披然
分散貌。一说,强自分别貌。庄子·庚桑楚:“有生,黬也,披然曰移是。” 成玄英 疏:“披,分散也。” 陈鼓应 今注引 林希逸 曰:“人之生也,同是此气,而强自分别,故曰‘披然’。”
《國語辭典》:一元化  拼音:yī yuán huà
以一原理、原则做为行事的标准。如:「公司为避免部门间各行其道,决定大力整顿,建立一元化作业系统。」
《漢語大詞典》:野眼
方言。谓注意力分散,眼看别处。《何典》第一回:“近日也出了一件怪物,叫做甚么蛐蟺哥,有时伸长倘(躺)脚,辊在路头路脑,倘然路上行人看了野眼,不小心踏着了他,便两头一齐蹺起,吹出一口斜气来。” 茅盾 《第一个半天的工作》:“‘十一点十分!’-- 黄女士 心里一跳,不敢再打野眼,低头再办她手里的事。”
《漢語大詞典》:散没
分散隐没。北史·孙绍传:“士人居职,不以为荣;兵士役苦,心不忘乱。故有竞弃本生,飘藏他土,或诡名託养,散没人间。”
分類:分散隐没
《漢語大詞典》:积疏(積疏)
聚积分散。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积疏》:“积疏相为变,盈虚(相为变,径行相为)变,疾徐相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