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击梆(擊梆)
敲打梆子。用以宣告集散、表示有事申报或巡更示警等。 明 吕维祺 《四彝馆增定馆则》之十五:“诸生每日辰初入馆……候击梆散馆,不许先出。”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原差道:‘此是经卷,又不是甚么财物,待我在转桶边击梆,禀一声,递进去不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发各告示》:“许击梆从转斗内投进。”
《漢語大詞典》:鸣柝(鳴柝)
敲击梆子使发声。常用以巡夜和聚众。 唐 符载 《士洑镇保宁记》:“向至暮夜,则渔者唱,樵者和,荡荡然罢鸣柝吠犬之惊。” 宋 范成大 《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集》之三:“万陇登禾新霽色,千村鸣柝旧寒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炊熟则鸣柝聚食。”
《國語辭典》:巡更  拼音:xún gēng
从前负责守卫的人,在夜间击柝鸣锣报时、往来查看,称为「巡更」。唐。王建〈赠郭将军〉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直巡更近五云。」
《国语辞典》:梆声(梆声)  拼音:bāng shēng
敲击梆子所发出的声音。《西游记》第二九回:「但留半边耳朵,听著梆声。」
《国语辞典》:下梆子  拼音:xià bāng zi
旧时报更,以击梆子为号,故称初更时候为「下梆子」。《红楼梦》第九二回:「外面下雪,早已下了梆子了。」
《漢語大詞典》:传梆(傳梆)
古官衙中敲击梆子,用以传报或集散人役。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传梆禀知 谢廉使 。廉使不升堂,竟叫进私衙里来。”
《漢語大詞典》:三梆
三次击梆木。封建时代官长坐堂前的信号。昆曲十五贯第八场:“伙计!发三梆了,大门上调原卷,二门上解犯人,太爷即刻要坐堂了。”